“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分類丨職場經驗

字數丨3700字


友情提示:文末可領取儲蓄表格工具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不合理的儲蓄計劃,往往是儲蓄失敗的開始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制定了一個存錢的計劃,並且開始野心勃勃的去執行它,但執行過程中總是被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所打斷,久而久之這個計劃也就慢慢不了了之了。


從現實角度來說,存錢其實是一件非常沒有成就感的事情,消費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最本能的衝動。因此單靠自制力來控制自己的消費衝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當然,有些人的確擁有著更強的自制力,他們能夠清醒的控制自己的消費慾望,從而實現儲蓄的目標。不過既然你點進了這篇文章,我相信你一定不是這類人……


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或者更巧妙的方法來幫助自己實現儲蓄的目標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今天我會與您分享兩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你實現儲蓄的目標。


不過在哪之前,我們需要先搞清楚,自己錢是怎麼花掉的。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很多失敗的儲蓄嘗試,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一開始就制定了一個不可能被完成的儲蓄目標


一個成功的儲蓄計劃一定是一項細水長流的過程,連續12個月每個月存100塊錢,跟某一個月心血來潮存下1200塊錢,雖然在結果上看似一致,但實際上前者能為你帶來的好處遠遠大於後者。


有時候更有時候當你信心滿滿的開始自己的儲蓄計劃,工資一到手先劃出一半存起來,原本規劃的很好,覺得剩下這一半總能堅持到下次發工資,可是剛過了10幾天,就因為一些“突發情況(比如同事結婚,逛街的時候突然看中了一個包包)不得不從你的“儲蓄金”中支出一部分用來彌補虧空。


但這個口子一開,就再也止不住,當月末時,你就會沮喪的發現自己的儲蓄金已經所剩無幾。


而這種挫敗感會從心理上給我們帶來傷害,從而使我們在潛意識中牴觸儲蓄這個行為。當然,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有另一種更通俗的說法,那就是“破罐子破摔”……


因此,良好的儲蓄計劃需要符合以下三個原則:


1、量力而入,可執行性優先於具體儲蓄金額。


2、及時反饋,讓我們在“存錢”這件事情上獲得心理上的肯定。


3、可持續性,儲蓄計劃可長期執行,不易因突發情況導致中斷。


下面我們來進行具體分析。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學會存錢,先從學會花錢開始


在你開始儲蓄之前有一項前置工作,那就是搞清楚自己到底能存多少錢。


網上有很多極端存錢的例子,我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看到過,然而我並不認為這那些極端存錢的例子可以適用於每一個人。


對於多數人來說,認清自己日常消費的構成,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我們可以把一個人支出劃分成三個部分,他們分別是:剛性支出、彈性支出、風險支出


剛性支出:每個週期內一定會支出,並且金額基本不變的支出項目(房租、按揭、保險、教育等)


彈性支出:每個週期內必須支出,但金額會有明顯的浮動空間的項目(餐飲、交通、服飾化妝品等)


風險支出:不一定會發生的支出(社交、醫療、非生活所需的購物行為)


你可以試著回顧一下自己過去幾個月的支出(在電子支付如此普及的今天,這並不困難),把它們分別羅列在這三個項目之下,然後進行分析。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分類完成後,首先要看一看你的消費佔比重,剛性支出到底佔比有多少。


如果你的剛性支出佔比較高(比如超過總收入的40%),那麼很遺憾,恐怕沒有任何儲蓄計劃能夠幫助到您。您需要做的是設法提高自己的收入,或者試著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做出巨大改變,以降低剛性支出,例如搬到更遠但是更便宜的房子裡,放棄孩子的一些沒有太大價值的輔導班等等。


如果您的剛性支出尚在一個合理範圍內,那麼您就很有可能能夠實現自己的儲蓄目標。


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兩件事情:


1、合理壓縮彈性支出,選擇更“廉價”的替代選項。


2、儘可能把“風險支出”轉化為“剛性支出”或“彈性支出”。


第一點很好理解,只要仔細分析,你就會發現我們很多支出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很多時候決定我們消費選擇的並不是需求,而是習慣


因此當我們回顧賬單時,仔細思考一下你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做,往往能夠為你的消費行為帶來更理智的選擇。


仔細思考一下,開車上班是否真的為你節省了更多時間?這些時間是否被拿來創造更多價值了?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為什麼不選擇更廉價的交通方式,甚至直接放棄私家車呢?這會為你節省大量的金錢。


再想一想,你一直購買某一個品牌的衣服(化妝品),是因為這個品牌的每一件產品都非常符合你的預期,還是僅僅因為你習慣於在這個品牌消費,而自己的收入又剛剛好能維持這個習慣呢?


當你採購生活必需品時,不妨給“降一檔”的品牌一個機會,先去那裡轉轉,也許你就能找到更廉價的替代方案。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經過簡單的覆盤,你一定可以從彈性支出中壓縮出一部分金額。當然,這件事情你沒必要一蹴而就。不要因為過分的壓縮彈性支出,使你的生活品質出現明顯的變化。


你只需要每次壓縮一點點就夠了,當你發現及時少花一些錢,對你的生活品質也並沒有什麼影響時,這種成就感會幫助你實現進一步的存錢計劃。


說完了彈性支出,再來看風險支出。對於風險支出,我們最大的誤解就是認為它是不可控、不可預測的。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通過合理的規劃,你完全可以把風險支出轉化為剛性支出或彈性支出


例如,夠買一份單純的補充醫療保險(對於年輕人來說,這花不了幾個錢),你每個月會增加幾十塊錢的剛性支出,但因醫療原因而產生的一次性大額支出將被徹底消滅。


如果你想要購買一臺全新的手機,把這筆支出拆解到幾個月的彈性支出中,每個月額外壓縮一部分支出,當你達成壓縮目標後,就可以將這臺手機作為“獎勵”送給自己。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你要提前完成支出壓縮的目標,而不是使用任何“分期付款”的服務。因為前者是對你自控的“獎勵”,而後者只是讓你產生更多消費慾望的“魚餌”。


一個漂亮的名牌包包、一部全新的iPhone、一臺高性能的電腦,把這些你渴望得到的東西分解到每個月的彈性支出縮減計劃中,這樣他們就不會影響你存錢的計劃了。


通過整理之後,你大概就能明白自己每個月可以接受的儲蓄目標是多少錢了。


接下來,我們就要用更巧妙的方式來幫助你達成這個目標了。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30日自由儲蓄法


之前在網上流行一種存錢方法, 叫做“365存錢法“。


簡單來說,就是以年為單位,畫365個格子,第一個格子是1塊錢,第二個格子是2塊錢……直到365個格子是365塊錢。


然後,你每天試著從這些格子中挑一個,並存上對應金額的錢。


手頭寬裕的時候,選錢多的格子,手頭緊張的時候,選錢少的格子。


這樣每年就能存下:66795元。


這個方法我覺得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因為你可以更靈活的掌握自己的儲蓄計劃,同時每天堅持存錢能夠培養良好的習慣,並獲得即時的心理反饋。


但據我的調查,很少有人能堅持完成,主要原因有兩點:


1、儲蓄金額是機械固定的,無法按照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來調整(無論怎樣,你平均每個月都必須存下5500元……這對非一線的人來說是不可能的。)


2、由於個人規劃的不合理,經常會出現上半年選擇了太多低價值格子,下半年無力完成高額格子儲蓄的情況發生。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所以,我們不妨對其進行一些改良優化。


1、把每一個儲蓄週期調整為“月”為單位。


2、參考上一部分的儲蓄目標,劃定每個格子的儲蓄金額。


調整後的表格如下: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假如你每個月目標儲蓄金額是1500元左右,那你就把表格填寫成下面這個樣子: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每天根據你的情況,選擇一個格子進行強制儲蓄,並劃掉一個格子。


這種方式往往就能幫助你更好的完成儲蓄計劃。


當然,還是要特別強調一下,一定要量力而行,計劃的可持續執行要遠比某個月具體能存多少錢重要的多。


哪怕每個月只能存465塊錢(這個表格的最低限度),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漸漸看到成效。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邊花邊存,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存筆小錢


我推薦的第二個儲蓄方法則更有趣一些。來源於以前看過的一個故事:


一個老頭是個煙鬼,他每次去買菸,他老婆就往罐子裡丟一枚硬幣。結果到了年底的時候,他老婆就拿出罐子裡的錢,貼補家用買年貨。


老頭一看,覺得自己不應該在吸菸這件事情上浪費那麼多錢了,於是第二年靠意志力戒了煙。


等到年底的時候,老頭興奮的問自己老婆:我們今天存下多少錢?


她老婆一臉無辜的說:因為你不買菸了,我們今年一分錢都沒存下來……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雖然這是個段子,但是其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當我們把儲蓄行為與消費行為捆綁的時候,不知不覺間就會消弭我們對儲蓄行為的牴觸。


基於這個道理,你不妨數一數,自己平均每個月需要“消費”多少次,然後人為的給自己的每一次消費行為做小幅的“漲價”。


例如:我1月份總計有122筆支出,總計花費4700元,平均每一筆支出是38.5元。


如果我在每一筆支出上,人為“漲價”5元,在每次支付時並不會有明顯的感覺,但這個月就能獲得額外的610元儲蓄。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對於習慣記賬的朋友們來說,這種操作並不複雜,即使是你不習慣記賬。在電子支付相當普及的今天,你也可以很方便的即時完成這筆操作。


比如某寶就能自動幫你實現這樣的操作……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分期付款、信用消費,是你存錢路上的兩大障礙


當你真的計劃開始存錢時,我有一個很誠摯的建議。


希望你能夠用2~3個月的時間,把你所有的“分期付款”、“信用賬戶”解決掉,然後該註銷的註銷,該凍結的凍結……


也許你會覺得“我把工資存起來,吃一個月利息,然後用免息信用卡消費”是賺錢的。


但實際上,一旦你使用信用消費時,你就根本不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消費行為。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因為當你手頭窘迫的時候,你會迫於現實而拒絕一些非必要的消費行為。


可是“信用消費”卻打破這一個限制。


“橫豎沒利息,橫豎下個月發工資能還上,為什麼不現在就把它買回來呢?”


就是在這樣的心理下,才使你的的儲蓄計劃一次次破產。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關於存錢這件事情,最後多說兩句


關於存錢這件事情,我覺得有必要跟大家多說兩句,那就是存錢的時候,需要明白自己存錢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你要知道,存錢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如果偏離了這個本質,就變成了捨本逐末的行為。


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問題,以及一個人未來收入的增幅,你會發現在年輕的時候過分追求儲蓄,是一件性價比不高的事情(想一想20年前你們父母每月辛辛苦苦能存不到100塊錢,而這筆錢在今天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不要為了存錢而存錢。


存錢時,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這筆錢,我要存來做什麼用的?


最後,無論如何,儲蓄是一個好習慣,但是對於多數30歲以前的年輕人來說,千萬別為了“20年之後”的目標去存錢。


因為初入職場的你拿到的薪酬對比日後能夠獲得薪酬很可能只是一個零頭而已,這時候把錢投資在自己身上,讓自己獲得更快的成長,幫助自己的收入獲得更快的提升,這才是真正划算的選擇。


本文福利:私信回覆“存錢”可下載《儲蓄計劃表》高清模板


“掙的不算少,一分存不下”,2個實用技巧,不知不覺學會存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