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出現格陵蘭島公投入美的可能性大不?

草野之聲


其實這幾年我們在北極地區的佈局不斷,特朗普的所謂購島,不過是一種大國博弈下的一種策略而已,但不是戰略,僅僅是策略。

至於格陵蘭地區公投,如果美國想和歐洲撕裂關係,那儘管可以去教唆格陵蘭人搞“自主公投”,然後再弄個什麼“人權高於主權”,然後再讓格陵蘭宣佈獨立,最後過一陣子,時機成熟了,再“公投”入美……

只要美國不顧吃相,不顧和歐洲關係決裂的風險,不顧自己價值觀的徹底崩塌,儘管去做,肯定能實現,那5萬格陵蘭人即使再有個性,也拗不過3億多美國人的“熱情擁抱”。

反正,這個世界上盼望著入美的國家和地區多了去了,美國人都不要,現在主動要你格陵蘭,這個面子夠大的了。

但美國這麼一搞,必然和歐洲關係破裂,你這老大公開搶盟友的土地……美國人會被歐洲人的口水戰罵死。

和亞洲和歐洲的關係都破裂了,萬一大家都不願意搭理美國了,這美國玩的還有什麼勁?這是美國人不願意看到的。

而在現實操作下,格陵蘭要公投,必須得到丹麥的同意,丹麥不同意,格陵蘭人擅自公投也不具有合法性,丹麥作為西歐主流圈層的重要成員之一,歐洲肯定得幫襯丹麥,歐洲如果不承認,格陵蘭將來的生存處境會很困難。

至於特朗普提出購島的想法,這個應該是很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只不過這次他即將和丹麥首相會晤,一般特朗普也很少和這些小國的領導人見面,既然難得一見,特朗普就想到了以前的這麼一個想法,就提前隔空喊話了。

特朗普雖然大嘴巴,講話有些粗魯,但腦子不糊塗,這些話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美國曆史上提出買島已經三次了(1917年準備花2500萬美金,1945年提出拿阿拉斯加來交換,1946年把價格加到1億美元,不過都被丹麥拒絕了。)

去年年初有個爆炸性新聞,我們和俄羅斯聯合投資建設的亞馬爾油氣田投產,到了5月份,藉著北極航道,第一批液化天然氣運抵上海,我們倡導的“冰上絲綢之路”初見成形。

這幾年,我們在北極地區的動作不斷,去年,中交建公司參與了一項丹麥的政府招標項目,主要是對格陵蘭島的基建進行優化,後來我們也向丹麥政府提交了一份詳盡的格陵蘭島的開發計劃,據說,目前這個項目還在推進中。

北極地區的利益和戰略價值,很多人都已經瞭解,除了耳熟能詳的資源,更重要的是它的地理位置帶來的戰略價值,隨著氣候變暖,再過幾十年,北極地區可能就能成為未來新的世界海上、空中航行的中心,而居於中間位置的格陵蘭,也將成為新的馬六甲和新加坡,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我們看到了,也開始動作了,美國人看到了嗎,肯定看到了,應該比我們還早,他們100年前就想買下這個島了。

不管用何種手段,任何一個有前瞻性的大國,都應該也並且會在北極地區提前佈局了,雖然特朗普的吃相不好看,但也是佈局的一個策略而已。


雲中史記


目前格陵蘭島公投入美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格陵蘭的母國丹麥也是一個很富裕的國家,而且丹麥每年都會給格陵蘭提供大量的經濟援助,沒有誰會跟“發錢”過不去,所以格陵蘭人不會輕易公投加入美國。
(格陵蘭島位置圖)


丹麥是一個領土面積只有4.3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它甚至還不到我們浙江省的一半大,但就是這樣一個歐洲彈丸小國,它卻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的領土面積超過216萬平方公里,其面積是丹麥本土面積的50多倍。由於格陵蘭島的氣候非常嚴寒,而且當地人口只有7.6萬,所以格陵蘭的經濟對丹麥會存在很大的依賴。目前丹麥政府每年大約需要向格陵蘭提供6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這幾乎相當於丹麥政府每年給每個格陵蘭人發放1萬美元。
(丹麥首相弗雷澤裡克森)


丹麥每年的經濟總量不過3500億美元,每年6億美元給格陵蘭的補貼對於丹麥政府而言也不是個小數目,也正是因此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說格陵蘭給丹麥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負擔,美國為了給丹麥分擔壓力願意接手購買格陵蘭島。不過對於特朗普購買格陵蘭島的想法,丹麥首相弗雷澤裡克森表示格陵蘭島只屬於當地民眾,丹麥不會把自己的幾萬公民出售給任何國家,同時格陵蘭自治區政府總理金·基爾森也表示格陵蘭歡迎外國合作開發資源,但是格陵蘭不會被出售。

特朗普如果想要從丹麥政府手中購得格陵蘭島,這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領土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都是一種稀缺資源,丹麥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它供養格陵蘭的能力還是有的,而且格陵蘭蘊藏著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擁有格陵蘭對於丹麥而言就是掌握一筆巨大的財富。況且領土問題涉及一個國家的尊嚴,丹麥人不愁吃不愁穿,他們沒有理由為了幾億美元出售自己的土地。


當然,目前格陵蘭處於一種高度自治的狀態,丹麥只是負責格陵蘭的外交和防務,格陵蘭距離獨立基本只差最後一步。如果格陵蘭能夠通過公投從丹麥獨立出去,然後美國再向格陵蘭人拋出橄欖枝,考慮到美國強大的國力,以及美國能夠給格陵蘭提供的大量經濟援助,當地民眾還是有可能會考慮讓格陵蘭成為美國的一個州。也就是說如果格陵蘭要公投加入美國,它必須首先完成的一個步驟是從丹麥徹底獨立出來。格陵蘭民眾到底是怎麼想的,這個我們暫時還不太清楚,不過他們應該對美國不會有太強烈的排斥,如果將來格陵蘭能夠獨立,那它公投加入美國的可能性或許會有。


李姓先生


世界上無論哪個地方,只要被美國盯上,這個地方就可能出亂子。而今,美國看中了丹麥管轄的格陵蘭島,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島嶼,面積近216萬平方公里,該地不僅軍事價值了得,還有令美國垂涎欲滴的稀土資源,為了能將其據為己有,特朗普竟然要求丹麥將該地賣給美國,結果遭到丹麥人民打臉。

既然丹麥政府堅決不賣該島,那格陵蘭島會不會舉行全民公投,最後加入美國呢?

要知道,格陵蘭島是有公投歷史和基礎的,早在1985年2月,格陵蘭就通過全民公投從歐共體中脫離出來,並在2008年11月,再次以全民公投的方式於次年6月獲得自治權。

目前,丹麥只對格陵蘭擁有外交和防務權,並且丹麥與美國相比,前者僅擁有4.3萬平方公里,GDP總量才3500億美元,遠遠不能與美國930萬平方公里、GDP總量20.5萬億美元相提並論,如果格陵蘭能夠加入美國,其優越感和榮譽感要比留在丹麥強烈得多。

再說,多年前,墨西哥一直要加入美國,美國還不肯收留,如今特朗普看中了這裡,儘管丹麥不願意賣,不代表格陵蘭就不想加入美國。

此外,美國還是煽動民意的高手,既然俄羅斯當年能鼓動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投入俄,美國自然會得心應手慫恿格陵蘭人民舉行公投入美,並許以美國公民待遇,在此情形下,格陵蘭公民不可能不動心的。

但是,這隻能是一部分格陵蘭人的願望,卻不能代表格陵蘭全體民眾。一來美國出爾反爾,言而無信是出了名的,波多黎州至今沒有享受到美國應有的待遇,去年遭遇颶風災難,特朗普根本不肯拿出更多的資金用於救災,格陵蘭休要被美國的假面具矇蔽了;二來丹麥對格陵蘭民眾不薄,每年都會拿出6億美元對格陵蘭進行補貼,等於每個格陵蘭人每年都能無償獲得10000美金,換成美國,視財如命的特朗普會出手大方並持之以恆嗎?

這樣看來,丹麥政府不會賣,格陵蘭民眾也不會舉行公投入美,特朗普和美國除非以軍事佔領的方式奪取,但是如果美國敢胡來,其歐洲盟友必然如臨大敵,聯合俄羅斯共同抵制,屆時美國將比現在在波斯灣騎虎難下更尷尬!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從特朗普取消對丹麥的訪問以及斥責丹麥拖欠北約軍費,就能看出美國對格陵蘭島有多麼志在必得。而丹麥女首相梅特·弗雷德裡克森一句“格陵蘭島不屬於丹麥”,也給了美國策動該島居民公投入美以口實。

(圖:被特朗普稱為“可惡”的丹麥女首相)

第一,格陵蘭島上的因紐特人對丹麥沒什麼忠誠度。

格陵蘭島上的主體民族是因紐特人,歷史上他們臣服的國家並非丹麥而是挪威,結果挪威被丹麥征服,格陵蘭島上的因紐特人就成了“拖油瓶”,劃到了丹麥治下。

二戰時美國是格陵蘭島託管國,戰後美國把格陵蘭歸還給丹麥政府。但格陵蘭人不服管,強烈要求獨立,丹麥政府無奈之下同意格陵蘭高度自治,所以格陵蘭島216萬平方公里土地名義上並未劃歸丹麥領土,它僅屬於丹麥的一個自治領。


(圖:格陵蘭島夏日風光)

格陵蘭這些年還算安分,主要原因是丹麥政府每年給該島32億丹麥克郎(約合五億美元)補貼。錢財動人心,錢財也能收買人心,可眼下碰到比丹麥更多錢財的美國佬呢?

第二,美國在格陵蘭島經營多年,當地人對美國十分嚮往。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是格陵蘭島事實上的佔領國,把該島作為海空軍前進基地和物資中轉站。戰後美國歸還格陵蘭島時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保持在該島上的軍事存在。美國至今仍在格陵蘭島北部建有一個空軍基地——拓樂基地。


(圖:美軍格陵蘭島拓樂空軍基地俯瞰)

美國涉足於格陵蘭已近80年,覬覦這個世界第一大島更是時間長達百年。多年苦心經營的結果,使得當地5.7萬居民對美國觀感頗佳。美國是大國富國,很多格陵蘭人對拿美國護照、享受美元補貼十分嚮往。

第三,顏色革命的鼻祖美國,挑動格陵蘭鬧事是小菜一碟。

美國是全球顏色革命的鼻祖,其中情局、某某基金會、各種非政府組織擅長利用現代通訊手段挑事兒,突尼斯、埃及、烏克蘭、吉爾吉斯等國到處都留下他們的蛛絲馬跡。


(圖:因紐特人的狗拉雪橇)

因而鼓動因紐特人鬧事,爭取格陵蘭獨立、公投,從丹麥管轄下分裂出去,對美國佬來說無疑是小菜一碟。看看他們在委內瑞拉、敘利亞、利比亞的“傑作”,你就知道美國人暗中推波助瀾有多可怕。

第四,特朗普對格陵蘭志在必得,“美國優先”症大發作。

從特朗普公開咒罵丹麥女首相梅特·弗雷德裡克森“可惡”,以及他取消對丹麥的訪問行程,指責丹麥長期拖欠北約經費,就能夠看出特朗普對丹麥斷然回絕美國購島請求有多惱火。

(圖:你可惡你惡毒!你拖欠軍費!)

格陵蘭島地處北極要衝,具有巨大的戰略與經濟開發價值。隨著全球變暖北極冰蓋融化,北極地區的資源及航道顯得日益重要,而美國在跟俄羅斯爭奪北極地區的戰略博弈中已落下風,美國佔據格陵蘭就會從南北兩個方向鉗制俄羅斯。

特朗普主張美國優先,凡是有利於美國國家利益的事,他就會蠻橫粗暴地去做,不管國際法理規矩,不顧別國感受——在他眼裡美國是上帝的寵兒,其它國家全都是棄嬰。



第五,美國是大國,丹麥是小國,後者無力跟美國抗衡。

無論從哪個方面比較,美國都像大塊頭食肉恐龍,而丹麥卻如同食草小動物。丹麥GDP3500億美元,而美國經濟總量已史無前例地突破20萬億美元;丹麥國土面積4.3萬平方公里,美國卻有900多萬平方公里;丹麥人口560多萬,而美國有3.2億人。更要命的是,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軍事實力獨步全球,而丹麥陸海空三軍總人數只有可憐的兩萬多人。

美國與丹麥的體量太不成比例,假如美國毫不顧忌北約的規矩向丹麥下手,後者肯定束手無策——政治、軍事、經濟、話語權,哪方面都全然處於劣勢。



總之,特朗普要確立他自己的“歷史地位”,建立“開疆拓土”的功勳,所以他把格陵蘭作為既定目標。有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先例,特朗普行事就會更加肆無忌憚。大國強權從來就不是一句空話,如果丹麥政府不願屈從美國的買島提議,格陵蘭發起公投入美,變成美國星條旗上面一顆新星,是大概率的事件。


回馬一腔


格陵蘭島,儘管經過公投以後於2009年6月內政獨立了,但其外交和國防,最重要的國家主權的象徵,包括財政等還掌控在丹麥政府手中,因此,面積高達210餘萬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大島,依然是丹麥皇室的海外自治領地。

其實,早在1946年,杜羅門政府就報價1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約13億美元),向哥本哈根提出購島,但丹麥皇室拒絕了這宗買賣;且於1953年更改格陵蘭島的地位,將其從殖民地升格為本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丹麥加入北約之後,美軍在格陵蘭島的西北沿海興建了圖勒空軍基地,一直使用到當下,美國對其重要的戰略價值念念不忘,才會有特朗普突發奇想,推特表示要購買格陵蘭島的荒唐之舉。

但特朗普的購島,遭到了丹麥首相以及議員格陵蘭島當地政府的怒懟,已表明了丹麥政府的的嚴正立場,“格陵蘭島希望與美國合作,但不會以美元、盧布或是其他貨幣作價出售”,直接斷了特朗普的購島念想。

隨著全球變暖,令北極冰層加速融化,作為全球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其礦產及能源資源等變得容易開採,顯然特朗普的購島有著經濟上的充分考量。

同時,購買格陵蘭島,特朗普又有著軍事上的打算,當地部署有美國彈道導彈先期預警系統,是美國所打造的反導體系的重要環節,從歐洲到北美的導彈最短的路徑恰巧經過格陵蘭島附近;購下格陵蘭島,就可部署美國的反導系統,戰時可攔截飛向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提高美國遏制並戰勝對手的軍事能力。

此外,俄羅斯也在極力研究如何確保對資源豐富的北極領土的控制權,因此,美國在格陵蘭島的存在,就越來越具有現實性,也可視作特朗普要購買格陵蘭島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戰期間,格陵蘭一度由美國代管,戰後才歸還丹麥,美國人有格陵蘭島情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特朗普要將格陵蘭島購買,絕對是荒唐的,也是不可能的。

格陵蘭島居民,有過兩次公投,一次從歐共體中解脫出來,另一次就自治舉行全民公決,但要公投投靠美國,則屬於分裂國家的行為,即便格陵蘭島居民同意,丹麥政府包括皇室也不會同意,且目前格陵蘭島的態勢,也不具備公投進入美國的民眾基礎。

此島雖大,但人口極少,尚不足8萬,且還享受每年度丹麥政府給予的7億美元的財政補助,攤到島民身上人均高達8-9千美元,加上每年的旅遊收入,島民生活不要太好,怎麼可能投靠美國的懷抱呢。

只要丹麥政府還在正常運作,就絕對不會允許格陵蘭島居民進行進入美國的公投;因此,所謂的格陵蘭島公投加入美國,實際上就是一個偽命題,美國人都不會想到,只能是自媒體作者的杜撰了。


國平軍史


格陵蘭島本來就屬於北美洲。通過公投獨立,然後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和北美防空體系,是一條可行的路線。至於加入聯邦,會有很多問題,前面還有波多黎各、北马里亞納群島排著隊呢。


GY1958


格陵蘭島是世界最大的島嶼,擁有21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人口僅有56000。可謂地型巨大,人口稀少· 它目前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屬於自治區域,母國是一個位於北歐的,富裕的丹麥王國。

前些日子,美國總統特朗普提起想夠買格陵蘭島,瞬間又讓人關注起這個位於北極,一年大部分時間處於天寒地凍的島嶼。


要想知道美國總統夠買格陵蘭島的可能性?丹麥總理和格陵蘭島政府的領導人已經給出了明確答案:格陵蘭島非拍賣品,不賣!

要想知道格陵蘭島是否會出現公投,併入美國的可能性?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其一,格陵蘭島的歷史大概。


對於格陵蘭島上的土著丹麥人,他們對曾經的被殖民和如今的沒有主權,深有感觸。他們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化及歷史。被殖民化以後,所擁有的自身語言,文化和歷史被邊緣化。更有甚者,同時在宗教信仰上,被“基督化”。最讓他們難以忘掉的痛苦就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作為丹麥政府的一個“社會實驗室”,格陵蘭島原居民的小孩與父母被強制分開。殖民史的經歷對於格陵蘭島上的居民來說,是一種痛苦的感受。

2.格陵蘭島上居民的獨立意願。


根據多次的民意調查數據顯示,在56000格陵蘭島原居民之中,大多數的人是贊成最終主權獨立的。也就是說,他們並不現在急於獨立。因為,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即經濟因素,影響著他們現在持有的獨立態度。目前,他們有一種非常矛盾的心理。他們又想獨立,又怕失去至今他們身處丹麥王國裡的一切搞福利:覆蓋完全的醫療保健體系,相對完善的社會救濟體系,較高級的免費教育制度等等。擔心一旦離開了丹麥王國,就會失去這些。所以,主權獨立,對於格陵蘭島上的居民來說,還處於一種夢想階段。沒有準備好!

其三,對美國軍事基地在格陵蘭島上的態度。


可以說,自從東西方的冷戰時期,丹麥那2700長長的海岸線,都有求於美國的防護。這就給了美國在格陵蘭島上建立軍事基地,甚至儲存核武器的藉口。格陵蘭島上的居民並不喜歡美軍基地在島上的存在。特別是發生在1968年,一架裝載有氫彈的美軍B-52轟炸機在島上墜毀,造成核汙染以後,島上居民就更反感美軍基地的存在!

綜上所述,大致可以推斷格陵蘭島上居民目前的狀況是:

一,渴望主權獨立。

二,擺脫不了對他人的經濟依賴。

三,反感美軍在島上的存在。

由此,大家不妨試著想想,格陵蘭島上的居民有可能公投併入美國嗎?

顯而易見,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很難想象一個夢想獨立於現今母國丹麥王國的格陵蘭島居民,願意去選擇一個經濟條件和福利制度更差的美國。況且,一旦併入美國,格陵蘭島上將會迎來更多的軍事基地和核武器,及可能的核汙染。

所以,對於格陵蘭島上的居民來說,主權獨立是夢想,經濟依賴是現實。與其公投獨立併入美國,不如留在丹麥王國裡享受優越的經濟利益和福利待遇。不是嗎?


顏二哥有言23


如果可以公投,格陵蘭島投向美國的可能性非常大。二戰以來,由於美國的強大,很多地區願意投入美國,但是都被美國拒絕了。而格陵蘭島,是美國近幾十年來第一個公開願意接納的地區,如果格陵蘭島願意投入美國,美國這一方沒有什麼障礙。

格陵蘭島是世界第一大島,幅員兩百多萬平方公里,僅比印度小一點。但是,格陵蘭島的人口卻非常稀少,僅有五六萬人,還不如美國實際管轄之的關島,人口僅有關島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格陵蘭島的現狀很有意思。表面上,格陵蘭島隸屬於歐洲國家丹麥,但是格陵蘭島實際上在北美,就是加拿大的北方。並且,丹麥並不是真正管轄著格陵蘭島,丹麥對格陵蘭島的權力,只有外交等很少領域才具備。舉個例子,丹麥與格陵蘭島的關係,和二戰後英國同加拿大的關係差不多。只不過,加拿大在幾十年前正式獨立了,而格陵蘭島的進程晚於加拿大,但是也快了,丹麥放手格陵蘭島,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格陵蘭島其實是一個介於地區和國家之間的區域,其存在狀態比一般的“地區”權力更大,但還尚且不是一個國家。只是距離成為一個國家已經非常近了。


由於同屬於北美,且距離美國更近,再加上美國的強大和刻意拉攏,格陵蘭島只要進行公投,是很容易加入美國的。要知道,對於其他地區加入美國,美國一直是非常慎重的,比如關島至今都沒有正式加入美國。美國願意給格陵蘭島這個機會,格陵蘭島勢必也會受到鼓舞。

當然,格陵蘭島公投,最大的障礙在丹麥。雖然丹麥對格陵蘭島的的控制有限,但是格陵蘭島還是不可能越過丹麥與美國直接聯繫的,畢竟格陵蘭島沒有外交權力。並且,就算格陵蘭島公投,丹麥也必然會干涉的。丹麥雖然只是一個小國,但是丹麥背後還有一個強大的歐盟。如果美國擁有了格陵蘭島,那麼歐洲將暴露在美國的直接威懾之外,歐盟也不可能答應。


蘇綻


完全沒有這種可能,除非美國使用武力改變現狀。首先,格陵蘭島一直隸屬於丹麥,1380年格陵蘭島就由丹麥與挪威聯盟共同管轄,1841年丹麥、挪威分治後,格陵蘭島成為丹麥的管轄地。1933年,丹麥和挪威兩國同意將此爭端提交國聯國際法院訟裁,仲裁結果丹麥獲得了格陵蘭島的全部主權。到目前為止,格陵蘭島屬於丹麥,在國際沒有任何領土爭議。

格陵蘭島在二戰時曾經被德國佔領後又被美國佔領,二戰結束格陵蘭島被歸還丹麥。目前的格陵蘭島屬於丹麥的自治領地,從2009年除了外交和國防屬於丹麥,享有高度的自治。一句話格陵蘭島雖然擁有高度自治地位,但不是獨立國家,主權仍然屬於丹麥。對於格陵蘭島的未來,或者說主權變更丹麥擁有否決權,不存在利用公投模式就能改變格陵蘭島的現狀。關於民族公投改變領土性質,國際法有明確的規定,民族自決權是有條件的。

(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裡克森)

按照國際法的規定,民族公投自決權只適用於殖民地、託管地、非自治領地,以及原本就是獨立的民族和國家。我們可以以上述條件一一對照,格陵蘭島一不是殖民地、二不是託管地、三不是非自治領地(尚未完全自治)、原來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格陵蘭島不符合民族自決的任何一個條件,美國或者其它外來勢力,沒有辦法引用公投變更丹麥的領土性質。也就是說,除非丹麥放棄對格陵蘭島的領土主權,另外不存在利用公投來脫離丹麥的問題。

新世紀前後有兩個領土公投事例,一是科索沃。科索沃原來是塞爾維亞的一個自治省,因為美國北約軍事幹涉內政轟炸南聯盟,首先在1999年美國將科索沃改變成聯合國託管地,再在2008年舉行所謂的民族自決公投。儘管如此少了一個環節,因為沒有得到主權國家塞爾維亞的同意,至今為止雖然“獨立”了11年了,還不是聯合國會員國。

另一個克里米亞也差不多,也是沒有經過烏克蘭的同意,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的至今只有13個國家。除此之外,有要求民族自決沒有成功的案例,如英國的蘇格蘭地區要求脫離英國,並且經過英國的同意批准,在2014年正式舉行公投,問題是遭到了55.8%的反對票沒有成功。從以上的公投案例來看,對於格陵蘭島無論美國用什麼辦法,只要丹麥不同意就沒戲。



格陵蘭島的居民公投只能是有限的自決,改變不了該島的領土主權性質。何況格陵蘭島的居民現狀不會出現特朗普想要的局面,島上的居民大部分都已經是丹麥人後裔,即使公投也是不存在裡應外合問題。所以,對於格陵蘭島的未來地位不必擔憂,只要丹麥不同意,入美的可能性就沒有。


亦新湖


可以公投,但至於說,格陵蘭島的公投的結果,一個字,不!可!能!。讓格陵蘭投入特朗普的懷抱幾乎不現實。一個懷春少女咋會看上特朗普這個糟老頭子。格陵蘭可是連丹麥這個帥哥都看不上。美國就算有錢任性,也不能成功。



格陵蘭雖然在法理上是丹麥領土,但丹麥卻沒有實際控制格陵蘭。而且格陵蘭在2009年舉行過獨立公投。但僅僅是高度自治。但外交和國防,財政,立法依舊歸屬於丹麥王國政府。而且丹麥議會還有格陵蘭兩個議席。也就是說,格陵蘭現在還是丹麥政府的海外自治領地。 讓丹麥出售海外領地,丹麥真不敢。再說,人家丹麥也不缺錢。當然,這也不是錢的事。


實際上,這事不是大統領特朗普心血來潮,早在1946年,美國杜魯門政府就報價1億美元(和現在的13億美元差不多),向當時的丹麥羅根政府提出購買格陵蘭島,而當時丹麥政府真缺錢啊,但丹麥政府與皇室拒絕了這宗交易。而且丹麥政府在1953年將格陵蘭從其從殖民地升格為本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目前丹麥政府面對特朗普的奇思妙想,要購買格陵蘭島十分憤怒,態度很強硬。回答就一個字。不賣,不賣,就不賣。應該說格陵蘭島的戰略地位不錯。但實際利用價值不大。大統領看上的是軍事價值。就連格陵蘭島當地政府和居民都反對。丹麥政府的嚴正聲明,“格陵蘭島希望與美國合作,但不會以美元、盧布或是其他貨幣作價出售”。



應該說,特朗普意圖購買格陵蘭幾乎不可能的,想法都是錯誤的,丹麥政府每年給格陵蘭島補貼將近十個億美金。美國收購以後會如此?從現實角度來說也不大可能。如果真成功了,特朗普絕對會上石雕像的,畢竟是開疆拓土之功啊。


我們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普京和丹麥政府水說,要購買格陵蘭會如何?侵略者三個字是跑不掉的,但美國總統這麼說就不同了,國際媒體顯得“文明“了許多。但性質都是一樣的。都是在覬覦他國的領土。但特朗普的意圖註定要失敗。畢竟從1930以後,就再也沒有發生一國政府失地的事情發生。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