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觀我,緣起緣滅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可以算是我正式閱讀的第一本佛學書籍,宗教類書籍我是很少涉及的,一來是信仰問題,二來是世間學佛書太多,無從下手,深淺難以把握。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封面的那朵蓮花圖案,常常在寺院中見到,走過很多寺院,不是因為信佛信道,而是喜歡人文景觀,在煙火繚繞中看大雄寶殿看浮屠塔,是一件極美的事情。

書讀的磕磕絆絆,常常是讀了下段忘了上段,可能是對佛教不那麼瞭解,也可能是沒有那份慧根,亦可能是年根底下特別忙碌,沒法靜心閱讀。有位修佛的朋友曾經告訴我,讀佛學的書一定要沐浴焚香,夜深人靜的讀,入眼入心的讀;似我這般走馬觀花,不如不讀。

書中談到“自我”這部分,寫的很有意思,作者說我們的大部分問題都來自於從自我的角度看待某件事情,然後再把這些沒有實質的事情去小題大做,所以所謂的自我不過是一種持續性的認知堅持,和一些不安全感共同組成的。而我們常常認為的自我堅持,是一種執迷不悟的幻相。正因為我們的堅持,才會執著於妄念,才會產生出愛恨痴嗔貪這樣種種,只有你不再一心一意關愛自己的時候,自我幻滅,才能真正去愛。

這個道理大約對佛法有些瞭解的人都知道,而且佛教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倡導這樣的忘卻自我,犧牲自我,譬如“捨身飼虎”之類的典故,都是聖僧所為,大愛之道。即使是《西遊記》裡屢次三番要被妖怪蒸煮的唐三藏,永遠會在下一次看到妖怪的時候叫徒弟手下留情,這大約就是佛法無邊普渡眾生的“大愛”,超脫自我忘卻自我的真愛了。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了以前讀過的一本寫高陽公主的書,文字很美,用大半的篇幅寫了傲嬌公主和辯機和尚的愛情,辯機作為唐玄奘的高徒,佛法修為舉國皆知,卻終於在高陽公主的愛情面前拜倒在地,此時,他的自我拋開了他的師傅他的修為,復活了,原諒他紅塵顛倒,不能再普渡眾生了。雖然他為此付出了腰斬的慘痛代價,但我相信,於這對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姦夫淫婦而言,廟堂之上的天家富貴,菩提樹下的明鏡高臺,未必美過石榴裙邊,牡丹花下,明眸皓齒,舉案齊眉。

看,好好寫這本書的初衷還是幻滅了,我就知道我自己這一路走來,放不下這紅塵俗世,忘不了這愛恨情仇,所以,和這本書就此別過吧。有緣無緣,皆隨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