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無力與重症肌無力的區別是什麼?症狀有什麼相同?

重症肌無力病,醫學學名為Myasthenia Gravis,簡稱M.G.。就是神經肌的疾病引致肌肉顫動、軟弱及容易疲勞。這是一種自我免疫系統的紊亂,它會阻礙抗體的循環,阻塞乙酰膽素感受體在突觸後神經肌的接合點。臨床主要特徵是局部或全身橫紋肌於活動時易於疲勞無力,經休息或用抗膽礆酯酶藥物後可以緩解。也可累及心肌與平滑肌,表現出相應的內臟症狀。

重症肌無力(MG)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經、肌肉接頭間傳遞功能障礙所引起。本病具有緩解與復發的傾向,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發於兒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多,晚年發病者又以男性多。臨床表現為受累橫紋肌易於疲勞,這種無力現象是可逆的,經過休息或給予抗膽鹼脂酶藥物即可恢復,但易於復發。臨床主要表現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無力和易疲勞,活動後症狀加重,經休息後症狀減輕。患病率為77~150/100萬,年發病率為4~11/100萬。女性患病率大於男性,約3:2,各年齡段均有發病,兒童1~5歲居多。

肌無力與重症肌無力的區別是什麼?症狀有什麼相同?


肌無力與重症肌無力的關係:

肌無力是一種感覺或臨床症狀,而且我們對此並不陌生,當勞動、走路、大病初癒時,都會有肌肉無力感覺,但這種感覺會隨著休息調整而逐漸消失。重症肌無力是以肌肉無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淡然其他疾病也會造成全身或局部的肌肉無力,比如運動神經元疾病、週期性麻痺、多發性神經炎、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等。但這與重症肌無力造成的肌無力截然不同。

重症肌無力患者除出現肌肉無力一般都有以下伴隨症狀,眼瞼下垂:即眼皮茸拉,可以是一側或兩側,也可以是兩側交替出現;複視:即視物重影,一個東西看成兩個,或視物模糊。眼球轉動不靈活:患者感覺視物不在同一條直線或感覺眼睛不聽使喚,向各個方向活動受限,嚴重者可出現眼球固定不動;全身無力但無痛麻等不適感覺:患者從外表看不像病人,但是嚴重患者可出現手臂不能抬舉,洗臉梳頭都需要人幫忙,幹一點活都會無力加重,需要休息才能緩解。

肌無力與重症肌無力的區別是什麼?症狀有什麼相同?

重症肌無力比較嚴重者,還將出現以下症狀。咀嚼無力:牙齒沒有損害,但咬東西沒有力氣,尤其是咬硬一點的食物就更顯得費勁,患者吃飯的時間比原來明顯延長;吞嚥困難:患者胃口很好,但就是咽不下去,甚至喝水也困難,有的還會從鼻子裡嗆出,嚴重的患者只能通過鼻飼進食。面肌無力:患者表情淡漠,表情不自然,有時睡覺時常常合不上眼。說話帶鼻音,聲音嘶啞:患者說話時好像感冒引起鼻塞不通影響發音,聲音嘶啞,任憑患者用多大力氣仍然無濟於事。呼吸困難:這是本病患者比較嚴重的一個症狀,往往是呼吸肌麻痺造成的,患者一旦有痰就不易咯出,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窘迫。

重症肌無力的症狀多種多樣,不侷限於肌肉無力的單一症候,所以患者不要以為自己出現肌無力就是患了重症肌無力;更不要因為沒有肌無力,單純出現眼睛或其他部位的不適症狀,就不引起重視,而否定自己患上了此病。患者一旦確診本病,就應該及時治療,因為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纏綿難愈,一旦發生重症肌無力危象,會在數分鐘內危及生命。如果出現肌無力的症狀,而且短期內得不到及時緩解,應及早看醫生。因為不只是重症肌無力出現這一症候,一些神經內科的其他疾病,肌無力都是初發症狀。我們一定要在疾病的早期控制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