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容易被“沉沒成本”綁架?

經常看到這樣的故事:

女子懷孕,男女雙方商量著結婚,丈母孃趁機索要30萬高額彩禮,揚言不給彩禮就不嫁女兒。

如果有人質疑這是靠“賣女兒發財”,女方往往站出來據理力爭:“彩禮是種保障:不讓男方付出一大筆錢,將來就不會好好珍惜女方,虧待或者拋棄女方時就會肆無忌憚。”

而男方在面對這種情況,被逼急了,乾脆一分錢也不給。

有些婆婆這麼說:“反正女方懷孕了,我們家就是不給彩禮,看她是願意要錢還是要孩子了!”

看看吧,這不靠譜的雙方都是在賭,賭對方會因為顧及“沉沒成本”而向自己屈服。

很顯然,這種利用“沉沒成本”心理來為自己牟利的做法,是以毀掉婚姻和感情為代價的。

人為什麼容易被“沉沒成本”綁架?

很多人想不通,面對一段糟糕透頂的婚姻,為什麼很多人還不及時止損呢?

這究竟是什麼心態在作怪?我認為有以下幾種:

(1)害怕受到損失

人都有種天性:“害怕受到損失”。

舉個例子來說,天貓雙11活動,我看中了一款商品,一時衝動預付了100元訂金搶購,等到吹吹冷風,頭腦清醒,購買衝動消失了。但為了不損失那100元,我還是乖乖地付了尾款。

對於婚姻也是一樣,都已經付出了那麼多,及時止損意味著放棄了付出。因為害怕損失,不敢“半途而廢”。

(2)希望付出有結果

每一個在婚姻裡苦苦支撐的人,都懷有一個美好的願望:日子會好起來的。

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肉包子打狗:自己的付出換不來任何回報。

在寒風中等了20分鐘的公交車卻捨不得打出租車,只是因為堅信再多等5分鐘公交車就會來。

在婚姻裡,不願意及時止損,其本質就是:接受不了自己無法拿到回報這個現實。

(3)害怕失敗和被人嘲笑

雖說現在人們早已看淡了分分合合,“離婚”不再是洪水猛獸,但是,在這個一切以成功為導向的社會,及時止損,意味著承認一段婚姻的失敗。

比離婚更令人痛苦的,是周圍人的“後悔式嘲笑”。

比如,不少女人離婚後,馬上一大堆三姑六婆跑出來說:“早就跟你說了,他不是個好男人,你非不聽,現在後悔了吧?”

(4)違背諾言的愧疚感

我們可以相信,任何一段婚姻,在它開始的時候,一定是美好的。

結婚時候,必不可少的,是“宣誓”環節,宣示對彼此的忠貞不二,白頭偕老。如果不是被逼無奈,誰願意去自毀誓言呢

記得我年輕的時候,在電影院看那部《將愛情進行到底》影片時,我流著淚對男友說“永不分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