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孩子做題速度快但準確率不高怎麼回事?

幽幽則


計算問題太常見了,一年級的孩子普遍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計算問題。

比如:

1、計算快但是錯誤率高

2、計算慢但是準確率高

3、計算慢而且準確率不高

下面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這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計算快但是錯誤率高

這個問題需要重視,否則孩子容易養成不好的計算習慣。現在的老師一般都在強調計算速度,而計算速度確實也比較重要。但是在一年級過分強調計算速度,會導致有些沒有準備好的孩子為了趕時間而出錯。這種錯誤一旦反覆出現,孩子的計算就會出現問題。一方面是有了錯誤的印象,因為錯誤的方式反覆使用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個方面是孩子的對計算的信心會被摧毀,老師和家長反覆地告訴孩子你計算不行,那麼孩子可能就會對自己的計算越來越沒有把握。

【解決之道】把孩子犯錯的題收集起來,最好是把一週的錯題一起收集起來分析。家長從這些錯題中找出孩子犯錯的可能原因,到底是一類題上出錯還是呈現無規律的錯誤?如果是某一個類型的題目做不好,那麼就要重點講解這類題的做法,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解題方式。如果是錯題都是無規律的,那麼有可能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的。那麼就要考慮是否是一次做題太多了導致,家長可以讓孩子少做一些題試試。如果一次給孩子做100道題,孩子只是錯1道,這種情況就不要擔心啦,這是屬於正常的現象。如果孩子錯了3道以上,那麼您可以試著給孩子分三次做,每次做30道試試。一般來說,題目較少的時候孩子會比較容易做到全對。

第二個問題:計算慢但是準確率高

如果是一年級,這樣的孩子實際上不需要過多的擔心。您把注意力從計算上面移開,平時多和孩子玩些計算遊戲就好了。100以內的加減法玩一年級的口頭遊戲,孩子就能慢慢加快速度了。

第三個問題:計算慢而且準確率不高

這個問題必須特別重視,因為孩子學習數學已經面臨極大的困難,一方面孩子對數字沒有感覺,另外一方面孩子內心將會遇到嚴重考驗。

【解決之道】這樣的孩子,先不要給ta反覆的練習,因為孩子的算理沒有弄懂。家長首先得給孩子按照課本的方式把算理弄懂,不要求快。每次講完一個內容,讓孩子做幾個練習。注意家長應該多做幾個示範!然後讓孩子模仿練習。如果你覺得孩子已經掌握得不錯了,那麼可以讓孩子試著當小老師,邊講邊寫,確保孩子的思路是對的。

如果家裡面有黑板或者白板是最好的啦,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到黑板上寫,大部分孩子都會很喜歡。

注意千萬不能求快,孩子需要有正確的認識,否則越快錯誤越多。一旦孩子的算法都對了,那麼我們就可以給孩子做一些訓練來提高速度。


最後給您提供幾個練習計算的小方法:

撲克牌練習:撲克牌可以做很多的計算練習,能夠很好的訓練到四則運算。

遊戲1:湊十法

選擇1-9的撲克,把撲克正面朝上放在桌面上,兩個人把能夠加起來等於10的兩張牌收起來放一起。比如2和8,3和7...看誰找到的多。

遊戲2:湊數法

我們可以設定任意的數,比如湊12,可以找2張或者3張的撲克。

其實這是練習這道題:( )+( )=14(這個數字是可以任意換的)

進一步,我們還可以設定和是15,然後翻一張公牌比如是8,大家搶答還差多少等於15.

這其實是鍛鍊這個題型:( )+7=15(和是可以隨意變換的)

遊戲3:幾張撲克連加

我們隨意的抽出幾張撲克,然後把它們加在一起。

遊戲4:猜猜它是多少

我們可以一起玩猜數的遊戲,輪流出題。比如我們抽到一張8,可以這麼問,這個數字加上7等於15,請問它是多少?或者是,這個數字比2大6,請問是多少?

這個遊戲能夠極大地鍛鍊孩子的計算能力和表達能力。孩子玩習慣了之後,以後就不會怕文字題了。

除了撲克牌遊戲,我們還可以玩口頭連加的報數遊戲:

比如從4開始,每次加7,輪流報數。

孩子:4+7=11

家長:11+7=18

孩子:18+7=25

...........

一直加到100,這就可以很好的練到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計算能力。


以上是我給您的一些分析和建議,您只要和孩子練習一段時間,您一定就可以驚訝地發現孩子的計算能力有顯著的提高,而且孩子對計算會變得越來越有自信啦。加油吧!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一年級孩子做題速度快但準確率不高怎麼回事?


我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也是這樣,只要拿到題,我就會開始寫,基本不會在紙上計算,全部靠心算。但心算也不會算得特別認真,態度比較敷衍,這樣算出來的結果自然是速度快、準確率低。


而我當時會這樣做的原因是,認為只要完成了就好。直到當時老師提醒我說:老師讓你們做題,要的是效率。效率包含了速度和質量。你做題只有速度,沒有質量,那是不行的。要把握好做題的準確率,知道嗎?


在老師直接指出這點後,我就有這個意識了。後面做題,就會相應地放慢一點速度,雖然還是靠心算,但準確率卻提高了很多。


所以,一年級孩子做題速度快但準確率不高大多就是沒有意識到做題的真正目的,不僅要速度,還要質量,把題做對。這種情況,只要提醒一下孩子就可以了。


我是星主,專研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關於家庭教育、親子關係以及中小學教育,如果你有什麼困惑,歡迎私信諮詢我

星主說教育


通過觀察,我發現,每次都有幾個小朋友出來的最快,也有固定的一到兩個小朋友出來的最慢。出來早的小朋友,自然是作業做的快的;而出來慢的,則是做的慢的。 在與老師的閒聊中,老師告訴我,作業做的快的小朋友,通常都是注意力比較集中的學生,他們能夠很快的get到老師的指令,並迅速完成;而作業做的慢的小朋友,則相對來說,屬於坐不住的學生,通常特點是特別容易分神,老師說了做作業,他們並不能馬上進入狀態去完成,通常會拖拖拉拉,好久之後才會靜下心來做,而做作業的過程,他們也並不總是專心,專注力上需要加強。

在知識點的掌握上,兩類學生也並不總是一致,一般作業做的快的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要比作業做的慢的孩子掌握的好,但正確率卻並不一定高。做的又快又好的孩子,還是屬於少數人群。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主要是,一年級的知識點,通常都不會太難,孩子們的記憶力又好,只要學,各種知識點一般都能掌握。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習慣個體差異很大,坐不住的孩子,做作業就會很拖沓,但是由於思考時間長,相對來說作業做的也仔細些,錯誤少;而作業做得快的孩子,馬虎的毛病總是很難戒掉,書寫不規範或是沒看清題目而錯誤,總是讓家長火冒三丈。

其實小學一年級正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習怎樣學習要比學了多少東西重要。要培養孩子做得快又做得好的能力,就需要家長在學習習慣上多多注意引導:

第一,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能總依賴家長的督促去完成。比如,如果孩子不想做作業,不要去緊逼孩子去寫,告訴孩子不寫作業的後果,再告知孩子如果在某個必須睡覺的時間不能完成作業,那麼就不要做了,第二天老師批評,那麼這個後果孩子自己去承受。



第二,培養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一定不要孩子養成在書本上塗塗抹抹或是寫了擦擦了寫的習慣。告知孩子保持書本的整潔、卷面的整齊是一個學生必須要做的事情。做任何題目,要想好再寫,寫就要認真寫,如果以遊戲的心態隨便畫,畫錯了再無所謂的拿橡皮擦擦了再寫,那麼還不如不要寫。

第三,培養孩子檢查的習慣。一定不要總是充當孩子作業的檢查者角色。要讓孩子自主去發現錯誤並改正。比如,很多家長在陪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總是見不得孩子犯錯,看見錯了,如果不說就覺得難受。這時候,不妨給孩子留個空間,讓孩子自己去做,做完後引導孩子去檢查,看看有沒有漏掉的題目,有沒有做錯,如果孩子堅持說檢查過了,沒有發現錯誤,家長不妨就讓孩子把自己檢查過的作業拿到學校交給老師。但是對孩子做錯的地方,家長應做到心裡有數,在適當的時機,可以把孩子做錯的題目再拿出來考考孩子,然後再把作業拿給孩子,讓孩子再檢查下,看看究竟錯了沒。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對於我們家長,也未嘗不是一個學習和探索的過程。我們都是初次為人父母,要學的東西很多;孩子們更是一張白紙,需要我們幫助他們譜繪絢麗的色彩。這個陪伴的過程,家長一定記住,我們始終是配角,孩子們才是他們人生的主角,我們無法替代孩子去學習,在學習中讓孩子掌握主動性,更有助於孩子們發現自己的興趣,並進行自我完善。


與倆屁孩共成長


一年級的孩子做題速度快準確率不高什麼原因?一年級的孩子我們不能對他要求太嚴厲,因為需要給孩子一段時間適應,但是準確率必須提高,基本要保證百分百的正確率。

孩子做題快,可能想早點寫完了出去玩,所以寫的快,到準確率低。對待這部分孩子,我們要讓孩子靜下心來,告訴他,寫作業的時候,字要工整,答案要算好了再寫。建議多鼓勵孩子,如果作業全部寫對,獎勵一朵小紅花,或者別的東西,如果做錯了,那就要接受懲罰,抄10遍錯題,你自己來定。我想孩子可以慢慢改正過來的。



還有少數孩子,可能上課沒有認真聽,回家寫作業就不會,但是完不成第二天老師要批評,所以有些題目可能全靠蒙,導致最後錯題多,準確率不高。對於這些孩子。放學後彆著急寫作業,讓孩子先複習,看看當天所學的知識他有沒有懂,不會的或者做錯的題目,要及時給孩子輔導,等他理解了再寫作業,這樣一來準確率自然就提高了。


陪讀媽媽談教育


一年級孩子做題出錯率高。這是小孩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決定的。

一,孩子年齡小,觀察事物不細緻,粗糙馬虎所致。他們看問題只看表面現象,比如小青有2塊糖,小紅有3塊糖,小紅比小青多幾塊糖?,很多小學生一看到有多幾塊糖,就會寫出2+3 =5糖。

二,孩子缺少耐心,做題講究速度,不講效率,要知道孩子孩子的注意力只能保持7-8分鐘,時間長了出錯率更高,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做完了,自己急的哭。這樣的孩子為了追趕做完的孩子,能不草率嗎?

三,孩子把寫作業當做一種應付,不是當做一種責任。他認為作業是給老師做的,是給家長做的,只要做完了,就完成我的任務,至於對和錯根本不管。

要改變孩子的這種狀況。一要經常教育孩子做題要心細,要把題多讀幾遍,不能只讀個開頭就做,要像群鳥學藝中的燕子一樣,只有耐心的把老師話聽完,壘的窩才結實漂亮,風吹不著,雨淋不著。二要把題讀懂,不能一知半解就做題,要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弄清,比如,像增加了,增加到這樣的概念。三要教育孩子養成做完題要檢查的好習慣,好習慣是存入孩子大腦的寶貴資本,讓孩子終生享用它的利息。


AC11264


一年級孩子做題速度快但準確率不高怎麼回事?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1)孩子做題不夠認真,粗心大意。

(2)注意力不集中。

(3)父母的催促,在學校老師的催促,或者考試氛圍的影響,讓孩子形成了“做題要快”的意識。

(4)對知識的掌握不全或者對知識的理解不對。

(5)想盡快做完題,就可以去玩或者做其他事了。

(6)知識掌握了,審題太快,導致準確率不高。




晴晴努力努力再努力


這樣的一年級孩子不在少數。很多家長認為是孩子不用心,應付差事造成的,我認為是家長對孩子太負責任造成的。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在旁邊看著,孩子寫完作業了父母趕快給孩子檢查,而且非常仔細,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放過,生怕因為自己沒有認真檢查,沒有看出來孩子的錯誤,第二天孩子被老師批評,檢查過之後還要指導孩子改正,然後在後面簽上家長的名字,表示孩子作業已完成,家長檢查已完成。

所以說孩子做題速度快是因為早點寫完早點可以去玩,準確率不高是因為有人幫著檢查,所以孩子不用考慮正確率,只要能早點寫完就可以了。

想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不太難,只需要先讓孩子自己去檢查,然後家長再檢查,檢查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越少,能玩的時間越長,主要是讓孩子意識到不僅要求速度,更要要求準確率。


然規教育說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知識掌握不夠紮實。浮於表面,不求甚解,表面上看題很容易,不做深入分析,提筆就做,一做就錯。

2、性格原因。有的學生性格急燥,耐不住性子,做事粗枝大葉,越急於求成,越欲速而不達。想想我們成人10分鐘寫1000字,你會寫錯幾個,如果20分鐘呢,你又會錯幾個。

3、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的。做題多(少)一個0,遺漏個條件等,這些都是由馬虎、粗心造成的。明明會,但不注重細節而錯。

4、心理因素。例如:學生之間相互比賽,看誰第一個完成;著急寫完作業出去玩耍等,這也只是其中原因之一。




鵬哥微課堂


談談我的看法。

一年級孩子到底是追求做題速度還是正確率?很多家長在這個問題上出現了糾結。在我看來,答案很明確,一定是速度優先,準確率靠後。

如果認真分析的話,能寫一篇3000字以上的論文。太懶了,不願意寫。簡單說一點,就是,一年級孩子心智不成熟,不可能次次都正確。出現錯誤是非常正常的。不必大驚小怪。

為什麼要追求速度呢?是為了培養孩子寫作業時候的專注程度。現在孩子拖拉,精力不集中,邊寫作業邊玩,磨蹭。。。。。。。。這是壞習慣,必須糾正!

一二年級,養成好習慣比準確率重要的多。

所以,先想辦法逼孩子快速完成作業,鍛鍊孩子的學習專注程度,再提高準確率才是正解。


小學生輔導資料大全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從自由、敞開、放鬆的環境進入相對程序化、規範化的小學,很多思維、情緒、行為層面都還需要一個磨合期,注意力、專注力也相對還不夠,尤其是那些聰明而活潑的孩子,這個時候他們做任何事情都還需要一個過渡期。

注意,很多優秀的孩子就是毀在了這個過渡期,家長和老師的包容、引導、接納顯得尤其關鍵,一個生命從什麼都不知道,到開始慢慢了解這個世界,我們看不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卻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那些孩子沒有掌握或掌握的不牢固的少數情況上,然後就是批評、打擊、臭臉、打罵,這種恐懼、焦慮的情緒嚴重地傷害著孩子地自信、成就感,他們會變得越來越厭煩學習、恐懼學習,因為出了錯就會得不到愛,他們寧願選擇不去做。

然後,很多家長反饋,我家孩子上學前很好,為什麼上了學就開始糟糕了?

那是因為家長變了,上學前孩子是被接納、包容、理解地,上學後因為有對錯、分數開始評價孩子,所以家長立刻變得緊張、焦慮、嚴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