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2月29日晚饭后,我如往常一样,在名为“Archive of our own”的文学网站借助翻译器浏览了一篇由不知名网友创作的短篇小说作为消遣。

而短短几个小时之后,本该照常运行的网站再次点击后却无法进入。几分钟之内,身边的好友纷纷反映该网页无法打开。

下一刻,“ao3打不开”的消息在各大社交网站开启大规模刷屏,这时我才意识到,几小时前的那一次登陆,说不定是我与这个网站的最后一见。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提起“Archive of our own(简称ao3)”,对于同人文化的爱好者来说,它是可以将自己的文字作品进行分享并与同好进行文化交流的秘密花园;而对于科幻类作品爱好者来说,它是曾经获得过雨果奖的“大佬”。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这个被不少主流媒体认为见不了光的“小”网站,拿下了2019年雨果奖的最佳非虚构相关作品一奖;同时ao3的创始人Naomi Novik(娜奥米·诺维克),也曾凭借奇幻小说《Spinning Silver》获得了轨迹奖最佳长篇奖。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这个为各位同人作品创作者提供存档基地的非盈利网站,自2008年开放内测以来,一直由创建者Naomi和来自各个国家的志愿者共同运营和维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功能逐渐健全,时至今日已成为拥有超450万篇作品的超大型网站。

自ao3意外“失联”后,一场发生在肖战粉丝与国内同人文学创作者之间的大战正式开启。

“文学创作网站”与“内娱流量明星”两个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词语,到底是怎么“搅和”在一起的?

2月24日,一名同人创作者在ao3发布了一篇以肖战为主角的同人文章,而后被肖战粉丝发现,认为该文的设定对肖战本人进行了女化及侮辱,开始将此文大肆传播讨伐作者,之后甚至对“ao3”进行了举报。

这场战役,于陷入举报风波的2月27日开始计算。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从29日晚上ao3的“消失”来看,“举报”这一措施显然得到了有效的回应。

虽说肖战粉丝的本意只是讨伐某一位同人创作者,没想到却因为滥用“举报”这一公民权利,成为了众多网友的公敌。

因为不满意一个创作者,而毁掉了所有创作者的天堂。

要知道早前ao3为了应对大量的中国用户的加入,自费购买了新的服务器,同时也在对网站进行改良以方便中国浏览者的使用,这之中花费的费用全部是由网站本身来承担的。

如果至此之后中国用户再也无法正常使用ao3,那么无论对于用户还是网站方面来说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一直以来,同人文学一直处于版权的灰色地带,但是ao3的“非盈利性”很好地规避掉了这点,因为在这里开启创作的,大部分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只想要给自己天马行空的脑洞一个存放的仓库,邀请共同爱好的、不同国家的朋友前来逛逛,当然也时不时会去参观其他人的仓库。

所以ao3对于同人文化的爱好者来说,是相当于乌托邦的存在。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虽说在很多人的既定映象中,同人作品总与“色情”等与“性”相关的词语脱不开关系。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作品并不是如此,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创作者机会来描绘某个故事中寥寥几笔略过的情节,或是本篇中各种各样的“意难平”。

在同人文创造的平行时空里,因意外而死去的角色可以获得重生的机会,遗憾错过的恋人也能在另一个世界中愉快地生活在一起。所有在原本故事里存在的遗憾,同人创作里都可以进行弥补。

同时,同人文学并不是所谓的“不入流”文学,比如《三国演义》就算是《三国志》的同人作品,各国翻拍的不同版本的“福尔摩斯”系列也属于《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同人作品。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可以说几乎没有人从未进行过同人创作,哪怕是看一部剧读一本书,都一定会在脑子里想象故事的另一个走向,只不过只有少部分人将自己的想象通过文字、图画甚至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了而已。

再者说到底,“性”是人本身就具有的生理需求,读者们尤其是成年读者,实在不需要“谈性色变”。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如果在ao3异常后,参与举报了的肖战粉丝能够认清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道歉,那么这场战火还有尽快熄灭的可能性。

然而现实中粉丝的后续行为却在把肖战往“糊穿地心”的道路上逼了。

中国地区无法登陆ao3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其他国家网友的耳中,对于他国网友的疑问,作为始作俑者的这群粉丝非但不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在外将一切源头归结为国内于3月1日开启的净网活动,并且将#WeLoveYouXiaoZhan#的tag刷到了前几。可惜国外网友也不是傻子,并未相信肖战粉丝的洗白言论。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之后,大概是意识到造成的影响已经无可挽回,不少粉甚至已经到了自暴自弃的地步,不仅仅在应用商店给与ao3类似功能的lofer打了一星低分,其余的像是网盘、b站等与“227事件”本不相干的软件也难逃毒手。

此外,不少网友发现在本次战役中一直被连坐的肖战本人和工作室实际上并不是看起来那么无辜,先是大量关于本次事件的相关tag被屏蔽,之后大量媒体账号(其中不乏许多官方权威媒体)对肖战及其粉丝进行洗白,原因可想而知。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这边同人创作者们也不甘示弱,在网络上进行激烈的声讨,并且开始抵制肖战所有参与了代言的商品。

另一边不少文艺工作者,像是于正、高晓松、马薇薇等也通过点赞发文等方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大概在这场战争刚刚露出苗头时,谁也没想到会发展成今天这个地步。

在无法登陆ao3两三天的时间里,关于这件事从头到尾我思考了很多。

首先是为什么肖战粉丝会疯狂至此,我想这要归结于内娱圈子的劣根,从一开始就没有树立偶像与粉丝之间正确的关系。

有网友总结了中日韩三国之间偶像产业的区别:

日本是“饭我来做,你爱吃不吃”,表现为娱乐公司包办了一切产业,小到周边照片大到演唱会粉丝会皆由公司本身来负责,禁止个人售卖自制周边,也禁止一切的拍照摄影,粉丝们只需要备好荷包,在公司给到的有限的选项里进行选择。

简单来说追日本明星的粉丝只需要快乐买买买就好,什么国内追星需要的控评、打榜、站姐跟拍都是不存在的。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韩国是“你爱吃啥,我都来做”。韩国娱乐业处于日娱与内娱之间,会有选择性地听取粉丝们的需求推出相应的成品,对于粉丝产业也相对宽容,跟拍、打榜也是存在的。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而内娱公司是“最好你做,我也想吃”,盲目地将自己需要做的很多工作推给粉丝,宣传也好舆论环境也好这些明明需要经济公司来掌控的反倒成了粉丝的工作,造成的后果是经常会有粉丝自作多情地认为“哥哥只有我们了”,不管偶像的业务能力多差,哪怕现场次次“车祸”跳舞连腿都抬不起来演戏只会嘟嘴瞪眼,也能靠着盲目的爱为其冲锋陷阵。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如此畸形的关系链,确实需要好好改一改。

再者是创作者在不打搅他人的情况下究竟该不该有自由创作的空间。

本次事件开始于一篇同人文,而这篇同人文的创作者,虽然在自己的文章中描写了部分读者可能无法接受的情节,但是在发布时详细地标注了tag来提醒不喜欢的人注意“避雷”,甚至在文章开头,也对读者进行多次提醒,提前说明文章里可能会出现哪些引起部分人不适的情节。

最重要的是,她并未将自己的文章塞到讨厌的人的眼皮底下,只是发布在自己与同好的一亩三分地。而将这篇文章挖出来并进行讨伐的,才是闯入了别人家门的“强盗”。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在失去ao3的第三天,我敲下了这篇文字。我见证了这场战役的起始,但是看着愈演愈烈的战火,我并不知道这场战役会在哪里停下。

而我遗憾的,不仅仅是像我一样的数量不菲的同人创作者失去了他们的乌托邦,还有国内越来越畸形的粉圈生态。

即使如此,这些失去了“家园”的创作者们并未因此停下脚步。

希望有一天,ao3能够像其官方微博留言里说的,再次回到我们的视线。

2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了名为ao3的乌托邦

新品头条,网罗全球新品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