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把《红莓花儿开》拍成了电影,那是母亲这代人的故事

《囧妈》把《红莓花儿开》拍成了电影,那是母亲这代人的故事

莫斯科红星大剧院里,黄梅莹唱起《红莓花儿开》那场戏,实在是颗巨大的催泪弹,唱出了妈妈对往昔爱情和青春流逝的感怀。

爱情为什么都是狗血收场?徐峥演的伊万,无论性格还是婚姻,都在重复母亲的老路。《囧妈》说的,依然是不变的主题,那就是真正的亲子之爱、婚姻之爱,不是控制对方、要你成为我想要你成为的样子,或者是失去自我、为对方而活,而是对你的包容和尊重,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


《囧妈》把《红莓花儿开》拍成了电影,那是母亲这代人的故事


如果不是这次疫情,《囧妈》在影院上映的情况多半是这样的:很多人都是全家总动员,那些有着浓厚苏联情结的老年人也会被他们已届中年的儿女们带到电影院,跟着剧情或哭或笑,然后新闻大抵是带着妈妈看《囧妈》,重新看待亲子关系之类……

《囧妈》是一部非常适合在春节观看的合家欢电影,春节的主题是回家、陪伴,《囧妈》讲的也是母子关系、夫妻关系,有着巨大的卖点吸引大家走进影院。

但是,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却敌不过看不见的病毒。人的力量何其有限,年前设计的一切美好愿望被现实击败,7部春节档电影全线撤档,惟有《囧妈》依然大年初一和大家见面,见面的方式却是在字节跳动旗下的视频平台,由院线电影变成了流媒体电影。

因为映后口碑不高,也就一直没看。但看过之后,发现高于预期。很少有一部制作成本高达2.3亿的电影,会选择在流媒体平台首播。《囧妈》以6亿将首播权卖给字节跳动公司,也成为今年春节著名的营销事件。

2010年的《人在囧途》豆瓣评分7.7分,2012年的《泰囧》7.4分,2015年的《港囧》5.7分,2020年的《囧妈》6.0分。“囧系列”已经成为徐峥的电影品牌,虽然评分并不算很高,却是票房灵药,和徐峥的观众号召力以及观众对喜剧片的热爱密不可分。

我给《囧妈》打了7.5分,因为我和它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它讲的情感内核深深打动了我。家庭情感的回归,也一直是徐峥“囧系列”不变的价值观。


《囧妈》把《红莓花儿开》拍成了电影,那是母亲这代人的故事


《囧妈》依然延续人在囧途的设定。片中徐峥扮演的徐伊万,和袁泉扮演的张璐是公司合作伙伴,婚姻濒临解体,只差一纸离婚书。张璐飞到美国准备和另一家公司签约,徐伊万百般阻挠,却误打误撞上了母亲卢小花的火车,于是母子俩展开K3绿皮火车的六天六夜之旅。

这一路,经过集宁、二连浩特、乌兰巴托、秋明、弗拉基米尔……伊万和妈妈吵架不停。很多人对这种吵架不会陌生,因为两代人的代沟问题,思想观念的差异。他们互相都认为对方不可理喻。

母子关系和婚姻关系,是片中的两条并行线。你会发现,伊万对待婚姻的态度,其实是母亲的复刻。母亲当年和父亲因为看一场苏联电影《伊万的童年》而相爱,所以给孩子取了徐伊万的名字。但是这样的爱情,到后来却是相爱相杀。母亲控制父亲,数落父亲;父亲逃离母亲,酗酒成性。在徐伊万眼里,父亲的早逝是母亲造成的。

我们对这样的夫妻关系也不会陌生,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而母亲的性格和经历,无疑也深深影响了徐伊万。他在对待妻子的态度上,重复着母亲的老路。他怀疑,他控制……所以《囧妈》说的,依然是不变的主题,那就是真正的亲子之爱、婚姻之爱,不是控制对方、要你成为我想要你成为的样子,或者是失去自我、为对方而活,而是对你的包容和尊重,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

那么,母亲卢小花为什么要坐六天六夜的绿皮火车前往莫斯科?因为她要圆年轻时的梦想。年轻时她就坐这样的火车去过莫斯科,作为独唱演员,因为迟到,错过了莫斯科红星大剧院的演出,所以多年以后,她们老年合唱团的伙伴要借着中俄建交70周年,一偿夙愿。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伊万和母亲千辛万苦赶到莫斯科红星大剧院,黄梅莹唱起《红莓花儿开》那场戏,实在是颗巨大的催泪弹。因为迟到,观众退场,幕布落下。母亲看着台下渐渐散去的人群,怀着对往昔爱情和青春岁月无限的眷恋和不舍,唱起了《红莓花儿开》:

田野小河边 红莓花儿开

我与一位少年漫步树林外

可是我俩终究要分开

满怀的离别话儿无法讲出来

去年此时此地 黄昏天边外

我与少年初见 云影共徘徊

一丛红莓花儿悠然独自开

青春的时光一切诚可待

多年以后我俩各自会怎样

是否还能想起此刻的相爱

青春不复返啊 时光不再回

愿你铭记此刻红莓花儿开

这一曲,唱出了她心中的忧伤,遗憾,内疚,悔恨,怀念,追忆……熟悉的《红莓花儿开》,本是讲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这里改成了母亲的故事,合着此时的旋律,让我狂飙眼泪。

《囧妈》,把《红莓花儿开》这首歌拍成了故事。如果《红莓花儿开》有电影,那是母亲这代人的故事。

《囧妈》讲的是亲子关系的修复,这种修复,必定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它的色彩也注定是怀旧的,母亲喜欢的大白兔、老来乐;她和谢尔盖告别时说的“达斯维达尼亚”(俄语再见),让我如此熟悉。伊万母亲,也正是我母亲这代人的写照。我母亲成长于五六十年代,学的是俄语,小时候听她说过最多的俄语就是“达斯维达尼亚”,还有那一串弹舌音……

不过,作为一部以俄罗斯作为卖点之一的电影,里面的俄罗斯元素不多,旋律也只出现了《红莓花儿开》《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记忆中的俄罗斯经典歌曲,总少不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三套车》《伏尔加船夫》,片中没有出现更多的歌曲,可能和版权有关系。

片尾也出现了很多工作人员和妈妈的合影,黑白照片是小时候妈妈带着自己,彩色照片是多年后自己带着妈妈。很多人一定也留着这样的合影, 不变的陪伴,献给母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