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把《紅莓花兒開》拍成了電影,那是母親這代人的故事

《囧媽》把《紅莓花兒開》拍成了電影,那是母親這代人的故事

莫斯科紅星大劇院裡,黃梅瑩唱起《紅莓花兒開》那場戲,實在是顆巨大的催淚彈,唱出了媽媽對往昔愛情和青春流逝的感懷。

愛情為什麼都是狗血收場?徐崢演的伊萬,無論性格還是婚姻,都在重複母親的老路。《囧媽》說的,依然是不變的主題,那就是真正的親子之愛、婚姻之愛,不是控制對方、要你成為我想要你成為的樣子,或者是失去自我、為對方而活,而是對你的包容和尊重,雙方都是獨立的個體。


《囧媽》把《紅莓花兒開》拍成了電影,那是母親這代人的故事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囧媽》在影院上映的情況多半是這樣的:很多人都是全家總動員,那些有著濃厚蘇聯情結的老年人也會被他們已屆中年的兒女們帶到電影院,跟著劇情或哭或笑,然後新聞大抵是帶著媽媽看《囧媽》,重新看待親子關係之類……

《囧媽》是一部非常適合在春節觀看的閤家歡電影,春節的主題是回家、陪伴,《囧媽》講的也是母子關係、夫妻關係,有著巨大的賣點吸引大家走進影院。

但是,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卻敵不過看不見的病毒。人的力量何其有限,年前設計的一切美好願望被現實擊敗,7部春節檔電影全線撤檔,惟有《囧媽》依然大年初一和大家見面,見面的方式卻是在字節跳動旗下的視頻平臺,由院線電影變成了流媒體電影。

因為映後口碑不高,也就一直沒看。但看過之後,發現高於預期。很少有一部製作成本高達2.3億的電影,會選擇在流媒體平臺首播。《囧媽》以6億將首播權賣給字節跳動公司,也成為今年春節著名的營銷事件。

2010年的《人在囧途》豆瓣評分7.7分,2012年的《泰囧》7.4分,2015年的《港囧》5.7分,2020年的《囧媽》6.0分。“囧系列”已經成為徐崢的電影品牌,雖然評分並不算很高,卻是票房靈藥,和徐崢的觀眾號召力以及觀眾對喜劇片的熱愛密不可分。

我給《囧媽》打了7.5分,因為我和它產生了強烈的共情,它講的情感內核深深打動了我。家庭情感的迴歸,也一直是徐崢“囧系列”不變的價值觀。


《囧媽》把《紅莓花兒開》拍成了電影,那是母親這代人的故事


《囧媽》依然延續人在囧途的設定。片中徐崢扮演的徐伊萬,和袁泉扮演的張璐是公司合作伙伴,婚姻瀕臨解體,只差一紙離婚書。張璐飛到美國準備和另一家公司簽約,徐伊萬百般阻撓,卻誤打誤撞上了母親盧小花的火車,於是母子倆展開K3綠皮火車的六天六夜之旅。

這一路,經過集寧、二連浩特、烏蘭巴托、秋明、弗拉基米爾……伊萬和媽媽吵架不停。很多人對這種吵架不會陌生,因為兩代人的代溝問題,思想觀念的差異。他們互相都認為對方不可理喻。

母子關係和婚姻關係,是片中的兩條並行線。你會發現,伊萬對待婚姻的態度,其實是母親的復刻。母親當年和父親因為看一場蘇聯電影《伊萬的童年》而相愛,所以給孩子取了徐伊萬的名字。但是這樣的愛情,到後來卻是相愛相殺。母親控制父親,數落父親;父親逃離母親,酗酒成性。在徐伊萬眼裡,父親的早逝是母親造成的。

我們對這樣的夫妻關係也不會陌生,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而母親的性格和經歷,無疑也深深影響了徐伊萬。他在對待妻子的態度上,重複著母親的老路。他懷疑,他控制……所以《囧媽》說的,依然是不變的主題,那就是真正的親子之愛、婚姻之愛,不是控制對方、要你成為我想要你成為的樣子,或者是失去自我、為對方而活,而是對你的包容和尊重,雙方都是獨立的個體。

那麼,母親盧小花為什麼要坐六天六夜的綠皮火車前往莫斯科?因為她要圓年輕時的夢想。年輕時她就坐這樣的火車去過莫斯科,作為獨唱演員,因為遲到,錯過了莫斯科紅星大劇院的演出,所以多年以後,她們老年合唱團的夥伴要藉著中俄建交70週年,一償夙願。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伊萬和母親千辛萬苦趕到莫斯科紅星大劇院,黃梅瑩唱起《紅莓花兒開》那場戲,實在是顆巨大的催淚彈。因為遲到,觀眾退場,幕布落下。母親看著臺下漸漸散去的人群,懷著對往昔愛情和青春歲月無限的眷戀和不捨,唱起了《紅莓花兒開》:

田野小河邊 紅莓花兒開

我與一位少年漫步樹林外

可是我倆終究要分開

滿懷的離別話兒無法講出來

去年此時此地 黃昏天邊外

我與少年初見 雲影共徘徊

一叢紅莓花兒悠然獨自開

青春的時光一切誠可待

多年以後我倆各自會怎樣

是否還能想起此刻的相愛

青春不復返啊 時光不再回

願你銘記此刻紅莓花兒開

這一曲,唱出了她心中的憂傷,遺憾,內疚,悔恨,懷念,追憶……熟悉的《紅莓花兒開》,本是講少女對心上人的思念,“滿懷的心腹話兒沒法講出來”,這裡改成了母親的故事,合著此時的旋律,讓我狂飆眼淚。

《囧媽》,把《紅莓花兒開》這首歌拍成了故事。如果《紅莓花兒開》有電影,那是母親這代人的故事。

《囧媽》講的是親子關係的修復,這種修復,必定伴隨著個體的成長。它的色彩也註定是懷舊的,母親喜歡的大白兔、老來樂;她和謝爾蓋告別時說的“達斯維達尼亞”(俄語再見),讓我如此熟悉。伊萬母親,也正是我母親這代人的寫照。我母親成長於五六十年代,學的是俄語,小時候聽她說過最多的俄語就是“達斯維達尼亞”,還有那一串彈舌音……

不過,作為一部以俄羅斯作為賣點之一的電影,裡面的俄羅斯元素不多,旋律也只出現了《紅莓花兒開》《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記憶中的俄羅斯經典歌曲,總少不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樹》《三套車》《伏爾加船伕》,片中沒有出現更多的歌曲,可能和版權有關係。

片尾也出現了很多工作人員和媽媽的合影,黑白照片是小時候媽媽帶著自己,彩色照片是多年後自己帶著媽媽。很多人一定也留著這樣的合影, 不變的陪伴,獻給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