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然回國授課40年,她分文不取,捐款3568萬,自己卻甘守清貧


毅然回國授課40年,她分文不取,捐款3568萬,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家契科夫說過: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麗的,面貌,心靈,思想。

今天我們所講的是一位值得所有人敬仰的女先生,她叫葉嘉瑩,是一個人美心美、踏盡人生坎坷依然懷有一顆熱忱之心的奇女子。

與詩相伴

1924年葉嘉瑩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她的父母很注重對女兒的教育。在她3歲的時候就教她識字背詩,6歲時她開始跟隨家庭教師學習《論語》。在葉嘉瑩9歲那年,她考入了篤志小學,僅僅一年後她就考入了女中。但作為書香世家的葉家人對子女的教育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認為在學校學習不到什麼。

葉嘉瑩上學比較晚,因為葉家人分工了她的學業。父親教英語、伯父教寫詩、伯母教唐詩、姨母教數學和書法。在這種獨特教育下成長的葉嘉瑩,很快便愛上了古詩。在同齡人還在背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時候,她已經熟讀了《唐詩三百首》並有了自己的一定見解。

毅然回國授課40年,她分文不取,捐款3568萬,自己卻甘守清貧

在葉嘉瑩讀中學的時候,“七七事變”爆發,身為國民黨軍官的父親毅然奔赴前線。身為家中長女的葉嘉瑩奔波於學校和家,不僅要完成學業還要照顧病重的母親和年幼的弟弟。雖然條件艱苦,可葉嘉瑩卻苦中作樂沉浸於詩詞的世界。

此時喜歡詩詞的葉嘉瑩不會想到,她的今後和詩詞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

痛失愛母

從小沉浸於詩詞世界的葉嘉瑩對時政並沒有多大的關注,但這不代表她沒有愛國的情懷。在研究詩詞時,葉嘉瑩最喜歡的便是杜甫、辛棄疾等人的詩。杜詩辛詞中濃烈的家國情懷讓這個小小的少女對北京當時的狀況憂心忡忡。

在葉嘉瑩17歲那年,母親去世了。她是在做完手術後感染了病菌,在回北京的火車上去世的。得知噩耗的葉嘉瑩崩潰大哭,悲從中來寫下《哭母詩》來紀念母親。

這個失去了母親的少女心中的痛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越來越濃烈。

毅然回國授課40年,她分文不取,捐款3568萬,自己卻甘守清貧

恩師顧隨

1941年,葉嘉瑩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 專攻古典文學專業。在這裡,她遇到了值得她感激一生、相隨一生的恩師顧隨

顧隨早年專攻的是英文專業,但因他高超的國學素養被聘請到輔仁大學講授古詩詞。受到過西方教育的顧隨上課時不拘於形式,想到哪兒說到哪兒,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

葉嘉瑩很喜歡顧隨,她覺得顧隨的課可以用“酣暢淋漓”來形容。相比同學們對顧隨所講內容的懵懵懂懂,同樣有著極高詩詞造詣的葉嘉瑩輕輕鬆鬆就能捕捉到他話裡的重點。幾節課下來,葉嘉瑩只覺得神清氣爽、融會貫通。後來只要是顧隨的課,葉嘉瑩就會去聽,哪怕是後來畢業了也要回去“蹭一蹭”。

因為喜歡所以用心。葉嘉瑩不僅自己記住了顧隨所講內容,還把講課的音頻錄進了錄音機裡整理出來。這些資料為後人研究古詩詞有很好的借鑑價值。

毅然回國授課40年,她分文不取,捐款3568萬,自己卻甘守清貧

顧隨也很驚喜自己的學生如此有才有風骨。批改葉嘉瑩作業的時候,他就覺得葉嘉瑩天賦異稟。他感嘆後生可畏的同時也發自內心的欣慰古詩詞後繼有人。葉嘉瑩畢業時,顧隨寫下長信叮囑她自成一派不要拘泥於古詩詞,同時也鄭重的請求她擔負起中國古詩詞的發揚和傳播。

坎坷的婚姻

相較於古詩詞的一帆風順,葉嘉瑩的婚姻卻是極為坎坷。

她的丈夫叫趙鍾蓀,是國民政府的一個普通文員。葉嘉瑩答應嫁給他並不是因為對他動了心,而是誤以為他失去了工作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出於對趙鍾蓀的愧疚,葉嘉瑩和他結婚了。

因為趙鍾蓀特殊的身份,抗戰勝利後葉嘉瑩跟隨丈夫去了臺灣。思念家鄉的葉嘉瑩來不及傷感就不得不面臨新的困難。趙鍾蓀在臺灣的動亂中被捕入獄,葉嘉瑩抱著襁褓中的女兒去四處找人幫忙,可卻沒有人願意幫她。

毅然回國授課40年,她分文不取,捐款3568萬,自己卻甘守清貧

悲痛交加的葉嘉瑩甚至自己也進了監獄。出獄後,葉嘉瑩只得帶著女兒投奔趙鍾蓀的姐夫。於是,過著寄人籬下生活的葉嘉瑩一邊努力照顧女兒,一邊熱切的盼望著丈夫回來。三年後,趙鍾蓀出獄。可是他卻完完全全變了一個人。

他開始家暴葉嘉瑩,在葉嘉瑩生下第二個女兒後頭也不回的離開,責罵葉嘉瑩生不出兒子。在這樣絕望的生活裡,葉嘉瑩不是沒想過放棄。可是一想到兩個年幼的女兒,葉嘉瑩不得不忍受著丈夫的責罵毆打

繼續生活下去。而這時,還是古詩給了她直面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歸國執教

葉嘉瑩被聘請為臺灣多所高校的古詩詞講師。她的課講得好,影響了一代人。當時許多著名的人物都聽過她的講課並對她敬重有加。

1966年葉嘉瑩先後擔任了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的客座教授,她用她的魅力和才華折服了一大批人。她用英語教授中國古詩詞,培養了一大批外國學生。可以說她對中西方文化交流古詩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

毅然回國授課40年,她分文不取,捐款3568萬,自己卻甘守清貧

1974年,葉嘉瑩心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日益衰退,決定返回祖國。回國後葉嘉瑩就任南開大學的教授。她第一次講課時,學生們反響熱烈歡迎。教室被都被堵得水洩不通了還有人往裡面擠。學校不得已印製了通行證,竟有學生假造通行證去上她的課。

什麼是中國古詩詞的魅力?這,便是!

葉嘉瑩執教近40年,哪怕是退休了,她也在不停的為古詩詞的傳播奔走於中國和其他歐美國家。

大義捐款甘守清貧

2018年6月,葉嘉瑩把積蓄1857萬元全部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迦陵基金”;2019年5月,葉嘉瑩又一次把全部積蓄1171萬元捐贈給南開大學。累計捐贈了3568萬元。這些錢是葉嘉瑩先生千辛萬苦積攢下來的。這位值得人尊敬的奇女子,把自己畢生的積蓄都無條件的捐獻給國家,為古詩詞的傳播、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貢獻著。

毅然回國授課40年,她分文不取,捐款3568萬,自己卻甘守清貧

捐獻了3000多萬的葉嘉瑩卻一生粗茶淡飯、甘守清貧。她住在一間很小的房間裡,每日吃著簡單的清蒸菜和稀飯過日子。有人懷疑她是作秀、是炒作,可去了解了葉嘉瑩的生活後才發現她這樣粗茶淡飯的日子已經過了好幾十年了。

葉嘉瑩說自己就像古時候的“士”,為了國家而奉獻自我,只不過她是穿著裙子的“士”。像葉嘉瑩這樣偉大無私的人,值得我們敬稱一句

“先生”、也值得我們去尊敬、更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