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東府“十大怪”

東府渭南,是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的地帶,歷史上農耕發達,民風淳樸,是陝西關中傳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長期的生活習慣,東府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彙集,最具代表性的生活習慣被稱之為“十大怪”,即麵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一邊蓋、姑娘不對外、有凳不坐蹲起來、唱戲吵架難分開。

麵條像腰帶。扯麵也叫大面大面俗讀biáng-biáng,現代漢語字典上注音為pǎn 面,正宗的東府人所做的大面大面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麵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大面大面面,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1米上下,厚度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麵條所用去的麵粉通常可達2兩,對飯量小的人來說,一根麵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農村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

東府人吃麵,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裡,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飢。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後,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扛麻袋,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累。

鍋盔像鍋蓋。渭南的二華華縣、華陰 一帶,農村待客、走親戚有烙鍋盔的習慣。而且把用鍋盔待客,是對尊貴客人敬重的表示,平時自己較少食用。

烙鍋盔,面要磨得很細很白,一般用二道細羅面製作。鍋盔的好壞關鍵是兩道工序:一是和麵。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無法揉動,要借用木槓子來壓揉;二是火工。一般是放在二尺以上的大鍋裡用慢火烤制,火最好是用麥稈微火加溫。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裡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半月也不會變味。

辣子是道菜。吃辣子,不光是湖南人、四川人的專利,陝西東府人把吃辣子當家常便飯,有的地方用青辣子包包子,吃時還灌紅辣子水,就著生蒜吃。在待客吃席時,“油潑睜眼辣子”還是一道“有聲有色”的馳名菜餚。難怪人都說“湖南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陝西人怕不辣。”

“油潑辣子”看著紅彤彤、聞著香噴噴、吃著美滋滋,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農村人常說“油潑辣子大面大面面、油辣子夾蒸饃,吃著好 扎咧”

泡饃大碗賣。東府人講究吃“水盆羊肉”。最有名的是蒲城花椒味出頭的手撕水盆羊肉,大荔、澄城茴香味出頭的水盆羊肉,韓城不調鹽的“甜羊肉”。

東府人吃羊肉講究實惠,加上吃水盆羊肉主要是為了喝羊肉湯,賣水盆羊肉的都是用6至8兩的大老碗盛湯泡饃。羊肉論份抓,羊湯盡飽渴。

碗盆難分開。東府人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口面的白瓷青花大碗和白水產的“福”定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東府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莊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拉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帕帕頭上戴。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戴著頂著 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 。你如有幸到東府農村,這裡的情形,和你在電影裡看到的是一模一樣的。

東府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汗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

房子一邊蓋。在渭北農村,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渭北的房子卻只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乾旱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貴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院子裡,而且各家院裡都有水窖,把雨水貯存起來,用作家畜飲用和洗衣等生活用水。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姑娘不對外。陝西東府土地平坦肥沃,屬八百里秦川最開闊的地帶,是歷代王朝京畿之地。由於我國曆史上黃河流域開發較早,經濟發達;長江流域開發較晚,經濟發展緩慢。關中人認為自己生長生活的這片土地是風水寶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 ,少不下川四川 ,至死不離米糧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願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肯遠嫁他鄉,有的甚至形成找婆家不出村,尋本村女婿才放心”的傳統觀念。

有凳不坐蹲起來。由於陝西東府農業發達,農民長年累月在地裡幹莊稼活,而大部分農活都靠兩腿站立著使勁,加之鄰里鄉親們整天都各自在自家地裡忙活,難得在一起相聚,只有在吃飯時才有空見面,因而形成自發的“老碗會”,出來吃飯也不便帶著板凳,站著吃飯又不舒服,只有蹲起來才感覺兩腿好受,這樣就養成了“蹲”的習慣。外地人奇怪地說這裡“有凳不坐蹲起來”。實際上這是人們勞累後歇息的一種自然習慣。

唱戲吵架分不開。唱戲,指唱秦腔。是東府粗獷豪放的性格特點最典型的表現形式。秦腔的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號吼,當地人稱“掙破嗓”。特別是兩個淨角演員對唱,一人一句,大聲對接,就像兩個人在吵架一樣,外地人開玩笑說:“唱秦腔,一是臺子要搭牢,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掙失蹋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跑了。”

吼秦腔的好演員,唱起戲來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觀眾越聽越過癮,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秦腔好把式,聽起來“解饞”、“過癮”、“的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