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先知者悲?

秦樹


巧者勞,智者憂,無為者無所求。

人要傻了吧唧的,就知道吃了睡,睡了吃,豬一樣的活著,反而一天到晚樂樂呵呵的。

人有了思想,才有了苦惱。


江春水說


就好像我們。

原來入門那會兒承受不住壓力,天天酷跑兒;

後來經歷了幾次釋懷了;

第一次我算出我那可憐的父親要駕鶴西遊了,我天天跑回去看他,看見他比我身體還好呢!天天看他減成了隔三差五去一次,他就出事了,死的時候都在家,只缺我一個人。

後來我做夢夢到他,他告訴我讓我回家把剛給我蓋好的新瓦房給我大哥,讓我要老房子,我就醒了;

結果回到家以後知道父親走了,走的時候一直看著門外,母親說“可能是盼著你回來的吧!”

我當時嚎啕大哭,難過了好久,其實我早已經知道他會死,只是算不出那一天,師父知道,他不肯說,說我與他在這上面無緣,說我按著時辰來說我當屬外子。

什麼叫作外子?即便你是親生的兒子,他們去世的時候你不在場,那麼你就不是他兒子,沒有再續的緣分,來生永不相見;

後來那新瓦房大嫂說她要,我想起夢裡父親的話,就給了他們,我要的老房子;


紫澤錦言


先知,顧名思義,意思就是先知道將來要發生的事情,可以預見未來的人,就是那些預言家吧。

先知者悲,這句話不知道出於何處,我想,說先知者悲,就是說那個勇於嘗果子的人的結果吧。

我所知道的先知一詞,大概就是在《聖經》裡,《聖經》中講,在耶穌誕生之前就已經有很多先知,他們擁有謎一樣的預見能力。其中最早的一位先知,也是人類歷史中第一個被殺死的人,是最早殉道的人,他是亞當和夏娃的兒子,先知亞伯(Abel)。亞伯用他的生命和生活,見證了上帝的救贖,他獻的祭,是明白上帝心意的祭,他以自己聖潔的行為見證了上帝的榮耀。但是他的哥哥卻嫉恨他,在田裡把他打死了。

《聖經》中的記載的很多先知都不受當地人的歡迎,他們有的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死,披著羊皮四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之苦,“先知者悲”,也許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況吧?

我們的社會是需要先知的,需要先知指引我們去開創未知的領域,需要先知帶領我們去探索,去追尋,需要先知替我們抵擋前方未知拋給我們的利劍。我們革命的先驅者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鋪開走向前方平坦的路,用他們先驅的力量帶給我們新的思想,我們的社會也正是在這些先驅的奮鬥和努力下,一步步走向新的時代,那些先驅者也因此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說“先知者”雖然“悲”,但是“悲”的值得,“悲”的可敬。


情感小姐日記


先知先覺者都是有水平、有能力的人,他們會根據他們掌握的淵博知識,預測事物的發生過程、發生結果。凡古今聖賢能人,他們都會提醒世人那些可為、那些不可為。當意見沒被接納采用,沒有引起重視,導致慘烈悲劇的發生,他們肯定悲痛欲絕,痛心疾首。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堅持真理,尊重聖賢的教誨,遵紀守法,遵循公認的行為準則,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糧農二代


中國有句俗話難得糊塗,從不積極的角度講,人糊里糊塗活著,沒有那麼多煩惱。從積極的角度講,看破不說破,給別人餘地就是給自己留餘地。有很多事情看不穿,總是還抱有某種希望,生活不是挺有意義嗎?如果什麼事都看穿了,知道不管怎麼努力,最後費了半天勁,結果不過如此,那樣就覺得生活沒有什麼意思。所以說先知者悲。


墨客生



成見發現


先知者,洞曉人間百態,明察世態炎涼,他們對於世界的發展的認知總是快於常人,所以他們會有一些常人沒有的悲哀。

先知者,洞曉天意而悲憫世人

有的時候,先知者預判到了時局的變化。

此次武漢的疫情,其實是有先知者的,但是不得重視,反遭責罰。

如今疫情肆虐,結局證明他們是對的,然而病者身苦,逝者令人心痛,如此的劫數還要繼續下去,悲乎?

先知者,遠見甚遠而困於孤立

有的時候,先知者對未來的走勢有了明確的判斷,但由於結論對當時來說是天方夜譚,庸人往往不能理解。

於是,走向未來的路,少了同伴,少了支持和鼓勵,心中孤苦。

時過境遷,如今的世界已經大不相同,庸人甚眾,驚喜於世間的變化,卻忘了早已有人預言,而此刻的先知,又揹著下一個天方夜譚,孤苦前行了,悲乎?

先知者,看清前路茫茫而悲於失落

有的時候,先知者知道的越多,越容易陷入悲傷。

諸葛亮明知自身不起,匡扶漢室大業不可成,悲。

劉伯溫預知了朱元璋的殺意,一世功勳淪落於此,悲。

武松預見了梁山的結局,心灰意懶,獨臂遁入空門,也是悲。

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每一位成功者,都曾經扼住了時代的脈搏,都可以稱之為先知,當然他們也都有一段時間的悲,那是他們還未成功,正在奮鬥的時光。

歡迎評論探討!謝謝閱讀!


講道理的叨叨


但世界上總會產生先知先覺之人,正是他們的存在,才使社會不斷進步。先知先覺者對事物的認識水平超越絕大多數人,那就意味著他的思想不被當時絕大多數人理解和接受,甚至會受到難以想像的迫害,這在中外歷史上數不勝數。如中國的孔子,創立了儒家思想,倡導仁愛精神,構建大同社會,由於他身處亂世,他的仁政學說沒有實施的空間,致使自己"顛簸流離,遊說列國,惶惶如喪家之犬,不可終日"(《楚辭》語)。再如波蘭的哥白尼,由於他堅持日心說,推翻了在天文學上統治了幾千年的地球中心說,否定了教會的權威,從而受到了教會殘酷的迫害。

正如李白詩中所說"古來聖賢皆寂寞",蘇東坡曾有詩云:"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兒孫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先知者悲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


逸志2


這好像是孔子,孟子之說,他們把人分成: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什麼: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學而不知者,其次也。

作為一個儒家體系,他是有很深奧的哲學思想和常人難於理解的理論學說。

從字面上的意思,只能解釋為:知道的多,就比常人有更多的不得意。也應了一個詩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

不是嗎?


安安姥爺


我比較認同先知者憂這個說法。對於先知者悲有些不敢苟同。既為先知必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氣度,何至於悲。悲者既不論先知或是愚鈍,那是一種處世態度。看月缺傷殘,看花落涕淚。

宋朝的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書,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與樂在天下人的前與後。沒有感傷,只有擔憂,更沒有悲傷。

冠狀肺炎在非典肺炎十三年後又襲擊人類。是因為人類對不明野生動物的戕害。這個原因在抗擊非典中已經被先知者言說。今日,先知者再次披起戰袍,出擊病疫,想來不能概括為悲。

在《羋月傳》中,樗裡子機智,羋月果敢,胸懷天下。樗裡子對七公子之亂首犯包庇袒護。羋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怒而殺之。兩個先知者的不同皆是因格局不同。一個只想到血脈的延續。而另一位已經想到若干年後宗族的廝殺,影響未來的一統大業。

所以。不論先知還是普通,以樂觀的心態衡量短長。在枯葉中發現翠綠,因為春天真的不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