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一躍成為千古一相

李斯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的學生,後來,李斯輔助秦始皇建功立業,統一了中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丞相。

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一躍成為千古一相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他原來是一個專職看守糧倉的小吏,有一次,他無意中發現,糧倉中的老鼠各個長得非常壯碩,皮毛光亮,而廁所中的老鼠卻瘦得各個都是皮貼著骨頭。看到這兩種老鼠的不同生活境遇,李斯不僅發出了感嘆,他想:“良好的生活環境對於老鼠來說,尚且如此重要,更不用說是人了,人當然應該像米倉中的老鼠那樣,為自己選擇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於是,他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治國之道,學業完成以後,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唯有秦國具備統一天下、創立帝業的條件,於是他決定到秦國去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
公元前247年,李斯來到秦國,先在秦相呂不韋手下做門客,取得呂的信任後,當上了秦王政的近侍。
李斯利用經常接近秦王的機會,給秦王上了《論統一書》,勸說秦王抓緊“萬世之一時”的良機,“滅諸侯成帝業”,實現“天下一統”。的秦王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議,先任命他為長史,後又拜為客卿,命他制定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一躍成為千古一相

公元前237年,秦國宗室貴族藉口韓國水工鄭國在秦搞間諜活動事件,即利用興修水利工程削弱秦國國力,要求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在被逐離秦國途中,寫了《諫逐客書》,勸秦王收回成命。他在《諫逐客書》中,列舉了大量的歷史事實,說明客卿輔秦之功,力陳逐客之失,勸秦王為成就統一大業,要不講國別,不分地域,廣集人才。秦王看了《諫逐客書》深受感動,立即取消了逐客令,並恢復了李斯的官職,不久又提升他為廷尉。

《諫逐客書》不僅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歷史文獻,也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秀文章。李斯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後,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佐助秦王政制定了吞併六國\\實現統一的策略和部署,並努力組織實施。結果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先後滅了六國,於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第一次完成了統一大業。

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一躍成為千古一相

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

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屢建奇功。他建議秦始皇廢除了造成諸侯分裂割據、長期混戰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後增加到四十郡),郡下設縣、鄉,歸中央直接統轄,官吏由中央任免。在中央設三公、九卿,分職國家大事。這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權制度,從根本上剷除了諸侯王分裂割據的禍根,對鞏固國家統一,促進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一躍成為千古一相

秦統一後,由於過去各諸侯國長期分裂割據,語言、文字有很大差異,對於國家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極端不利。李斯及時地向秦始皇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並親自主持這一工作,他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廢除異體字,簡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了筆畫比較簡單、形體較為規範,而且便於書寫的小篆,作為標準文字。他還親自用小篆書寫了一部《倉頡篇》,作為範本,推行全國。小篆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的又一進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附和趙高偽造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帝,趙高篡權後開始對李斯下手,誣陷他“謀反”,判李斯處以五種酷刑:黥刑(在臉上刺字)、劓刑(割掉鼻子)、斷舌、砍趾,最後,腰斬於市,並夷滅三族。

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一躍成為千古一相

鬼谷子有一篇《內揵》什麼是內?,“內”就是意見能夠深入君主的內心,“揵”就是進獻自己的謀略。

李斯在秦王身邊,一直採取“揵”的策略,向秦王進獻謀策,並得到了重用,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秦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胡亥即位後李斯成為與君主很近但卻被大大疏遠的人,這是因為他與君主志趣不一,最後落得受酷刑而死的結果。

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一躍成為千古一相

李斯的教訓在於,他沒有很好地把握與君王之間的“內”與揵”的關係,貪圖既得利益,沒有選擇急流勇退。

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以史為鑑、指導未來”,掌握歷史知識、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儘量避免失誤,儘量少走彎路,是歷史科學最重要的功能。做為中國人,學一點歷史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孩子,現在各地的考試中,歷史的比例在加大。像深圳的中考歷史分數比重就要加大。

歷史就是一個有著無盡謎題的長卷,更何況還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

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一躍成為千古一相

其實最近幾年,不管是家長還是教育界,都越來越重視歷史這門學科了,高考歷史佔分越來越大,《國家寶藏》等節目大受好評都是例證。著名教育學家希利爾曾經說過:歷史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底蘊與基石。

另外有一個特點,語文好的孩子,歷史並不一定好,但歷史好的孩子,往往語文不會差。因為文史不分家。

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多給孩子看看歷史書。

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一躍成為千古一相

從小被歷史喂大的孩子,見識更廣,眼界更寬,格局更高,思辨和判斷能力也更強。

在日常的談吐舉止中,也會高出同齡孩子一截,往往能夠展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氣質。

可是提起學習歷史知識,很多孩子都變現出不感興趣,認為學習歷史就是“死記硬背”。

探究其原因,發現“教科書上的歷史”不是鮮活有料的歷史。我們不能完全否認學校歷史書的作用,但說起趣味性,學校歷史書是沒法跟課外歷史書相比的。

那麼是否可以走一條既不缺乏趣味又準確無誤的路,讓孩子們通向歷史呢?

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一躍成為千古一相

答案就在《一口氣讀懂中國史》,這套書用孩子喜歡的故事,講述簡單有趣的中國歷史!當孩子認真讀完之後就能向你口述歷史故事了!

這套書一共10本,從春秋戰國講到了清朝介紹了歷史上10個至關重要的朝代。可以說人生中該掌握的歷史都包含了。

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一躍成為千古一相

比如說《春秋戰國》,春秋無義戰,建立王霸之業,幾乎是貫穿整個春秋戰國的主題曲。整個社會處於混戰,卻也激發了思想文明的大爆發。能更清楚地瞭解文化的重要發展階段。

《秦漢》 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一統時期,瞭解這段歷史,會忍不住折服於秦始皇、漢武帝這樣雄才大略的帝王!欽佩項羽、韓信、周亞夫這樣的英雄豪傑!從中得到對自己有益的啟發

《清朝》清朝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王朝,也是銜接現代文明的交界時期,這段歷史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和轉型非常重要。通過閱讀本書,可以領略在馬背上打天下、挺進中原坐穩皇帝寶座的大清皇帝們的風采,又能看到在西方文明的衝擊下、不斷髮生變化的中華文明,更能感受在西方的艦船大炮進攻下、日益土崩瓦解的清王朝如何走向末日。這段歷史也給我們中華兒女血的教訓,那就是“落後就要捱打”,只有國家強大了,才有個人的存在。……

不光是這些,冷門知識也特別多,比如:李白為什麼叫李白?岳飛為什麼要寫《滿江紅》蒙古鐵騎何以天下無敵?等等……充分拓展開外知識點。

幫孩子順暢地閱讀歷史的“十萬個是什麼”讓家長擺脫熊孩子粘人的“十萬個為什麼”。

這套書原價268元,頭條團購138,一共10本包郵到家,合下來一本不到15塊錢,不及一頓簡餐錢就可以瞭解這段歷史!非常划算! 這套數自己閱讀送人都很合適,閱讀起來也很過癮。可以作為孩子瞭解歷史的拓展閱讀,也可以作為歷史愛好者的枕邊之書。

可以點下面的橫條參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