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恰說明了林家門第高貴吧

(一)初到賈府時,黛玉只有六七歲!親孃剛剛過世,她算是孤身一人,千里迢迢投奔外家。

再加上,黛玉與賈府眾人,是從未謀面的!對黛玉來說,賈府是完全陌生的環境!別說古代,就是現代同齡的孩子,即便再熊,這種情況下,也肯定會收斂束縛著!

這與自卑無關,這是人的正常心態!


而黛玉的“處處留心時時在意”,維護的恰是家族和自己的尊嚴。“唯恐被人恥笑了她去”。

這種“唯恐”和“恥笑”,只會發生在差不多的門第間——“還說什麼書香門第,第一次來就坐了舅舅的座位,連個高低都不知道”

換了出身貧寒的岫煙,她是不會害怕奴才們恥笑的!儘管她在賈府,也一樣處處小心謹慎!她寧可當了小棉襖,也不敢短了奴才們的賞錢。這裡,她怕的不是“恥笑”,而是當面“尖刻”。

以她的聰慧,在入府那一刻,恐怕就知道:恥笑是無論如何都避免不了的,連賈母都說自家奴才“一顆富貴心,兩隻體面眼”。以她的家庭條件,她怎麼做,也做不到“富貴和體面”啊。

所以,她只管在冷天裡換了夾的,把那棉衣去當幾個錢。如果不是寶釵及時發現,奴才們的恥笑,怕就隨之而來了——“看看邢姑娘,她窮的連棉衣都穿不起了”!

大雪天裡,她也只管穿她的灰舊衣裳。平兒憐惜,還要說她“拱肩縮背”。(以岫煙的心境,怎肯拱肩縮背?怕是比平常還要挺直幾分呢)那些“富貴心體面眼”的,又會怎麼說呢?

即便穿上了鳳姐兒的避雪衣,她也避免不了被恥笑。只怕一下雪,奴才們便會指指點點——“看見那件衣裳了沒?那是咱二奶奶的,看邢姑娘窮的沒衣裳穿,這才給了她一件”……

這些恥笑,岫煙不是不怕。否則也不會“白給別人錢打酒吃了”。但以她的家庭條件,她怕不起!所以她只能撐著“不怕”!從“能著用”到“小棉襖”到“玉佩”,她都講究不起,她只能“拱肩縮背”憑人笑去!

(寫到這兒,便由不得想起寶釵,她對岫煙的多次資助,都是小老鼠搬糧一般靜悄悄的。不管你喜不喜歡她,單就這事來說,那是一個很溫暖的姑娘!)

再說黛玉!她“唯恐恥笑”,所以“小心在意”。是因為她知道,只要她行為上不出錯,別人便恥笑不著!

這份底氣,從哪裡來?自然是家庭。以她林家的門楣,別人只有尊重的份。即便不仰望,那也是平視,萬沒有低看的道理!所以她愈加要自重,不能在行動上,給了人家恥笑的把柄!

“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恰說明了林家門第高貴吧


(二)在賈府周旋了一大圈,這才到了吃飯的時間!難得這小小年紀的姑娘,一絲疲態都不肯露。

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吃,早已經形成了文化的一種。

黛玉是姑蘇或維揚地界成長起來的,與賈家相隔千里萬里。這飯桌上有差異,不用想也是知道的!但究竟差異在哪裡呢?黛玉可就猜不出來了!

所以,她只能打起精神,先暗暗觀察別人,再穩穩當當依樣行事。這,恰是出於大家門楣的聰慧啊。

劉姥姥活了大半輩子,也不可能有這份見識。對於鳳姐兒賞的那一桌客飯,她只管咂嘴咋舌的吃個肚凸。不是她老人家不聰明,而是候門的文化禮節,她無從知曉,無知者才能無畏!劉姥姥是莊戶人家的本色,黛玉是書香世家的謹慎!

這份謹慎,就能說明林家不如賈家多矣?難道賈家飯後立即吃茶,就比林家“飯粒咽盡再吃茶”高貴流行麼?

自然不是!在黛玉心裡,肯定是自家的習慣更高明。只是,入鄉不得不隨俗!一句“少不得一一改了過來”,寫明瞭黛玉的無奈和不適,小心和謹慎。這,也恰恰是大家女兒的風度修養!

上門做客,自然是來之安之。要有多猖狂多粗魯,才能要求主人隨客願哪!這種飲食習慣是無高低之分的!不過是天南海北的差異罷了。

“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恰說明了林家門第高貴吧


說到這兒,忍不住插一句。為何賈府跟賈敏幾年沒見面呢?是賈敏與孃家有嫌隙嗎?非也非也!不光是黛玉,寶釵兄妹,也是第一次與賈家王家見面啊!古代沒有飛機動車啊,來往全靠車馬勞頓。多少遠嫁的女兒,終其一生,都再見不得孃家面呢!

兩家數年不見是真。但林家跟賈家關係相當密切。林如海對賈雨村說起兩位舅兄時,那完全是自家兄弟的口氣!對賈赦賈政兩位舅兄的性子,林如海也是瞭如指掌!再看賈政,對賈雨村一無所知,如何能一見面便待如上賓?還不是因了妹婿林如海!對他極其信任看重,這才能愛屋及烏!

還有黛玉,雖然素未謀面,但對賈府眾人,都是很熟稔的。聽一個名兒,便知其人其性其來歷!可見賈敏與孃家,書信來往是極其密切的!

“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恰說明了林家門第高貴吧


(三)欲知林家門楣是高是低,那還得從黛玉的見識上來分析!

六七歲的孩子,初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通身的氣派,能讓賈府眾人都挑不出一絲錯處。這絕不是僅靠聰慧就能做到的。那是從小的教養,和生長環境的歷練!

路過寧府大門時,黛玉只在轎內,隔著紗窗看了一眼,便能斷定“這必是外祖之長房了”;拜見賈赦時,剛隨邢夫人進了“黑油大門”,黛玉僅憑“度其房屋院宇”,便能斷定“必是榮府中花園隔斷過來的”;拜見賈政時,黛玉只見那正房廂房耳房走廊等格局,“便知這方是正內室”……

更別說那禮節應對言談機變了!邢夫人“愛惜賜飯”時,黛玉笑語嫣然,不徐不疾的幾句話婉拒下來,邢夫人又理解又熨帖,笑著送到了儀門前!

王夫人讓座時,黛玉瞬間便“料定是賈政之位”,且瞬間便有了應對之法——“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三相邀,黛玉的應對是“方挨著王夫人坐了”!

……

這一大圈走下來,哪裡是小門小戶能有的見識?且那“不俗的言談舉止,自然的風流態度”,哪裡又有一絲半毫的自卑在內?

“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恰說明了林家門第高貴吧


(四)黛玉常聽母親說的“她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這裡的“不同”,應該是指奢靡的生活吧!在對吃喝玩樂的講究上,別說黛玉,薛姨媽都咋舌不已——“府上都想絕了,一碗湯……”

其實林家門楣的高低,根本不用講這麼多!只看賈敏的身份就足夠了。賈敏跟元春一樣,都是賈府備受寵愛的嫡女!元春是用來做什麼的?是送去宮裡為賈府謀利的!賈敏的婚配,自然也是一樣。諸如“愛情”“自由”什麼的,根本不用想。以賈敏當時的身份,她跟林如海,絕沒有婚前相見的可能!他們的婚姻,只能是政治聯姻。賈敏是在賈府最鼎盛的時期出閣的,林家的門戶,可想而知了!

“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恰說明了林家門第高貴吧


(五)幾天以後,黛玉對賈府上下都熟悉起來!對於賈母“飲食起居一如寶玉”等諸般抬舉和憐愛,黛玉一概坦然接受,沒有感激涕零,沒有忸怩不安。對於某些奴才及趙姨娘賈環等“舉止荒疏”之人,只管隨著心意不理不睬——“要是那林姑娘,她看也不看我們一眼”!這說明了黛玉單純真實,不肯對世俗虛以委蛇。但,也說明了黛玉的底氣。她根本不用像岫煙那般,寧可委屈自己也要討好奴才們!那時,林如海還在世,她的腰桿子硬著呢!

再之後,父親過世,黛玉的心境,也不一樣了!但從始至終,不過是感嘆身世飄零,從來沒有因家境自卑過!而“一刻富貴心兩隻體面眼”的賈府,翻來覆去,也只能閒話黛玉幼時的性子,及當下的吃穿用度。對其出身,卻一句也是挑不出來的!

“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恰說明了林家門第高貴吧


細究起來,在賈府“留心在意”的,又何止一個黛玉啊!岫煙不必說了。寶釵的“品格端方隨分從時”,那是從“藏愚守拙”而來的。一個“藏”一個“守”,說盡了寶釵的“處處留心時時在意”。只不過,黛玉維護的目標是自己內心的尊嚴,寶釵努力的目標是賈府上下的滿意!放在現實中,任何一個寄人籬下的聰慧女孩,大概都會努力做到兩者兼顧吧!

“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恰說明了林家門第高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