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成為什麼要派陳得才北上河南和陝西?

司馬長史


安慶失守後,退守廬州的陳玉成為了擴軍,讓陳得才等人北上“遠征”招兵,這支遠征軍未歸,陳玉成敗亡。

我認為:陳玉成的安排是正確的。但人心離散,使得一切正確的安排都變得毫無意義!

何以重振?太平軍內部的討論


安慶失守,陳玉成部精銳損失慘重,何以重新振作,太平軍內部進行過認真的討論。

賴文光建議:北連張、苗捻軍,以鞏固天京西面戰場,我軍再出奇兵進取荊襄,不出半年,我們又會重新兵多將廣,可以重新恢復皖省,這是上策!

可是,陳玉成沒有采納這個計劃,而是讓陳得才、張樂行等人往北招兵。

賴文光感嘆道:“這是英王自取禍亡”!

事實上,賴文光的建議並非更好。

所謂的北連張、苗:張樂行參與安慶保衛戰,捻軍兄弟傷亡慘重,何以依靠?


至於苗,首鼠兩端,時叛時降,依靠他無疑是飲鴆止渴(英王最後也被他出賣而死);

而進軍湖北,是被反覆證明過的無意義之舉。陳玉成此前曾數次進入湖北作戰,並無效果!

總的來說,當時並沒有更好的建議出現,去北方擴軍,幾乎在所必行。

請軍攻勢放緩,太平軍獲得調整時間

火燒眉毛,太平軍還能從容討論,得益於請軍進攻的調整。


攻破安慶後,曾國藩以湘軍趁勝追擊,一直打到離天京僅200裡處。

由於湘軍進展迅速,戰線拉長,要把守安慶、無為等各處,兵力不足,因此,曾國藩令曾國荃回湖南再募兵,放緩了進攻步伐。

同時,辛酉政變後,曾國藩被委以蘇、皖、贛、浙四省重任,並以左宗棠協助浙江軍務,曾國藩既要負責下游形勢,又需調整力量,安排下游戰事,以應對發展迅速的李秀成。

而對於廬州方向,曾國藩委託給了多隆阿。


以當時實力對比而言,多隆阿部尚不具備絕對優勢,因此,陳玉成獲得了短暫的調整時間!

天王神助攻,陳玉成人心渙散

為何要遠赴北方募兵呢?就近招兵不好嗎?

安慶失守,對太平軍精銳損失慘重。但是,由於太平軍在安徽的基礎較好,陳玉成如果妥善處理,確實還有復振之機。


可是,洪天王因安慶失守震怒,下令剝奪陳玉成職權。同時,為了方便募兵,濫封陳玉成部將為王!這些當了王的部將,也就紛紛不聽英王調遣,各自為政了!

陳玉成不但失去了協調各部之便,同時,各部紛紛自行募兵,陳玉成也失去了在安徽組織重振的空間!

北方起義形勢好,可迅速擴充軍力

1861年前後,淮南地區的捻軍積極協助安慶保衛戰,損失慘重,但是,淮北、河南各地捻軍的鬥爭已入高潮。

而張樂行,在捻軍中擁有極高的威望。因此,讓張樂行到淮北發展,召集捻軍兄弟,對陳玉成來說是重新壯大兵力的唯一途徑!


此時,捻軍與太平軍已聯合作戰,遵奉天王,但聽封不聽宣。

聯絡不暢,計劃失敗

從計劃來看,陳玉成似乎並沒有明顯失誤。

廬州於1861年5月15日淪陷,而陳得才等人1860年11月就已北上,已出發半年多。

廬州尚有3、4萬兵,城大河寬,攻破不易。多隆阿自2月22日開始進攻廬州,到5月15日破城,歷時接近3個月。

不管是半年時間用於招兵,還是3個月時間來救城,陳玉成留給陳得才的時間都是充裕的。

但是,由於通訊受阻,陳玉成一直聯絡不上陳得才,陳得才軍也“進軍神速”,一路遠走!


最終,陳玉成無所依靠,只得輕信苗沛霖,走壽州,被苗沛霖出賣!

一點個人看法:陳得才的私心

個人認為,陳玉成的計劃未成功,並非在於通訊不暢,陳得才個人企圖自立的可能很大!

當時,淮北、河南各地起義風起雲湧,就近召集大軍的可能很大!同時,多隆阿早已攻破舒城、桐城,逼近廬州!

6個月的時間,即使陳得才沒有接到陳玉成的信,他本人難道對廬州的危局就沒有認識嗎?


而陳得才出兵後,一路向西跑,一直到廬州失陷,都沒有掉頭回去的意思。

很可能,陳得才離開廬州後,就已準備在開闢新根據地(4月,廬州還未失守,陳得才組織了會攻南陽的戰役),自己幹了!

天王濫封諸王后,陳玉成部下多人心離散,不聽調遣。陳玉成原本指望自己的堂叔能靠譜一些,早些募兵回來救援。可是,陳得才遠出,整整6個月不曾回頭來救,可見:洪天王濫封王,已使太平軍人心離散,完全不能統一。

這樣的情況下,即使陳玉成、李秀成再有才能,又有什麼用呢?

好制度,讓壞人變好;壞制度,讓好人變化!不可不鑑!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導語:1861年陳玉成的大本營安慶失陷了。在安慶保衛戰中,陳玉成所部太平軍的精銳損失慘重。陳玉成退守廬州孤城,兵寡糧缺。為了扭轉局面,擺脫困境,陳玉成決定派遣扶王陳得才等人北上河南、陝西,其目的主要是擴軍取糧。

陳玉成少年得志,太平天國初期,他就得到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等主要領導人的青睞。尤其是在天京事變發生、石達開避禍出走以後,年輕的陳玉成橫空出世,力挽狂瀾,把太平天國從危機之中拉了回來。一時間,陳玉成光芒萬丈,為敵我雙方所敬畏。

但是,太平天國後期,由於天京事變的影響,人心變化。各地將領逐漸淪為割據一方的軍閥,各自為政,不再統一行動,統一對敵作戰。陳玉成也不例外。他把安徽視為自己的地盤,不容他人染指。

1861年,安慶保衛戰失敗,安慶失陷之後,陳玉成感情上轉不過彎來。他對安徽戀戀不捨,不能痛下決心,離開危機四伏的廬州孤城。而且他還幻想著趕緊想辦法擴充軍隊,增強實力,然後去收復安徽全省。在這種心態支配下,陳玉成權衡再三,最後決定派陳得才、賴文光等人率軍前往河南、陝西區,去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其實,當時太平軍在皖南的地盤基本上都被湘軍攻佔,江北地區幾乎沒有了太平軍的立足之地。

陳玉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老巢安慶丟失,所部精銳幾乎傷亡殆盡,侷促於廬州狹小地帶,眼看著湘軍各部即將從四面八方壓上來,危急萬分。

有識之士都清楚陳玉成所部面臨的困境。賴文光向陳玉成建議:聯絡捻軍,乘虛進取荊州、襄陽一帶;不出半年,必定能夠發展的兵強馬壯。然後進攻武漢,繼而恢復安徽。

這個建議就當時的形勢來說,無疑是切實可行的。荊襄地區是滿清防守薄弱的環節,太平軍是完全可以轉移到那裡去發展的。

但是,安慶保衛戰之後,陳玉成方寸大亂,已經不再具有清醒的頭腦了。他沒有聽從賴文光的建議。

陳玉成當時確實應該放棄廬州,退回天京,加強天京的防守力量。可是陳玉成年輕好勝,不願在慘敗之後迴天京,害怕受人嘲笑。因此,他沒有考慮走這一條路。

還有人建議陳玉成放棄安徽,遠征陝西,另建一處根據地。但是陳玉成對安徽情有獨鍾,抑或是不願離開天國的主戰場,所以,這個建議也被他否決了。

扶王陳得才劇照

考慮來考慮去,陳玉成還是捨不得離開廬州。最終,他的決定就是:派陳得才、賴文光等人率精銳三萬多人前往河南和陝西,去擴軍取糧,發展勢力;待力量壯大以後,返回安徽,一舉恢復安徽全省。

在陳玉成這樣的戰略考慮之下,1862年正月,陳得才、賴文光等將領率軍出發了。

這支遠征軍後來發展得很不錯,在陝西站穩了腳跟,軍隊發展到二十多萬人。可惜的是,他們走得太遠,與陳玉成交通阻隔,聯繫不暢。以致陳玉成堅守廬州,陳得才等人沒有得到消息,所以沒能回來增援。後來,天京保衛戰,也是因為距離太遠,陳得才、賴文光收到消息,率軍離開陝西,回援天京。走到半路,天京就已經陷落了。

天京沒救成,又放棄了陝西的地盤,陳得才的二十萬大軍就此軍心渙散,土崩瓦解了。唯有賴文光率領部分將士聯合捻軍,奮起反擊,又戰鬥了幾年,給滿清政府以沉重地打擊。

結語:陳玉成派陳得才遠征河南和陝西,目的是擴軍取糧,發展實力。可惜,雙方沒有有效的聯繫方式,以致陳得才的遠征軍越走越遠,沒有給陳玉成幫上任何忙。而遠征軍一走,陳玉成防守廬州的軍事力量反而更加薄弱了。


品茗讀史


援救安慶失敗後,陳玉成率部退守廬州,派部將陳得才、賴文光北上河南、陝西,目的是讓他們在一路征戰的過程中重新整出一支大軍,再回軍奪回安慶。救援安慶失敗後,一貫驍勇善戰的英王陳玉成銳氣盡失,率部退守廬州(今安徽合肥)。陳玉成不甘心就此失去安慶大本營,但眼下卻無力從湘軍手中奪回。於是,陳玉成上書天京,求封部將陳得才、賴文光等人為王,派他們率部北上河南、陝西等地招兵買馬,重新組織起一支大軍後重新奪回安慶。

另一方面,洪秀全聽聞安慶失陷後,勃然大怒,下令將英王陳玉成,幹王洪仁玕革職,洪秀全大哥洪仁發,二哥洪仁達等洪氏宗親自天京事變之後再度掌權。陳玉成被革職後,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賢兄弟成為太平天國兵權最重的將領,為了弱化李氏兄弟的威權,洪秀全開始大肆封王,陳玉成的部將陳得才受封扶王,賴文光受封遵王。陳玉成由於受到處分,心煩意亂之下,枯守廬州孤城,清將多隆阿率大軍圍攻廬州,陳玉成四下給捻軍首領張樂行和扶王陳得才等人發求援信,希望他們率軍回援,但信件均為清軍截獲,陳得才等人根本不知道廬州被清軍圍困,危在旦夕。
陳玉成坐困愁城,無計可施,恰在此時,奏王苗沛霖派人化裝成乞丐,將一封密信塞入打狗棒中帶給陳玉成,苗沛霖在密信中說要迎接英王到壽州(今安徽壽縣),願意把手下四旗人馬都交給陳玉成統領,然後直撲汴京,橫掃中原。陳玉成部下都認為苗沛霖是個首鼠兩端,反覆無常的小人,不可輕信,可陳玉成卻固執己見,捨棄廬州突圍而出,前往壽州。結果中了苗沛霖的奸計,被擒獲送到清將勝保大營。不久,陳玉成在河南鹽津被凌遲處死,妻子被勝保強佔,後來勝保被清廷治罪,罪名之一就是“收納逆首陳玉成之婦為妾”。陳玉成退守廬州後,不應該遣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等人率部北征,分散兵力;也不該枯守枯城,坐以待斃;更不該輕信叛徒苗沛霖的話,以致於被叛徒出賣,兵敗身死。


歷史茶坊


前言:陳得才等人是受天王洪秀全所派遣,遠征河南、陝西的。其目的是擴軍取糧。

1861年9月,太平軍重鎮安慶失陷。太平軍在皖南的地盤基本上都被湘軍攻佔,江北地區幾乎沒有了太平軍的立足之地。

陳玉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老巢安慶丟失,所部精銳幾乎傷亡殆盡,侷促於廬州狹小地帶,眼看著湘軍各部即將從四面八方壓上來,危急萬分。

而天王洪秀全不但不能幫忙,給陳玉成補充兵員,增加補給;反而對陳玉成降職削爵,痛加斥責。

陳玉成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危機之中。陳玉成所部太平軍的發展方向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必須得趕快作出決定了。

這時,賴文光提出了一個正確的建議:聯絡捻軍,乘虛進取荊州、襄陽一帶;不出半年,必定能夠發展的兵強馬壯。然後進攻武漢,繼而恢復安徽。

這個建議就當時的形勢來說,無疑是切實可行的。荊襄地區是滿清防守薄弱的環節,太平軍是完全可以轉移到那裡去發展的。

但是,安慶保衛戰之後,陳玉成方寸大亂,已經不再具有清醒的頭腦了。他沒有聽從賴文光的建議。

正當陳玉成困守廬州、焦頭爛額的時候,他那愛耍權術的天王又來拆臺了。

為了削弱陳玉成的權力,洪秀全對陳玉成的部下將領來了個大封王:陳得才封為扶王;賴文光封為遵王;藍成春封為祜王;梁成富封為啟王……

1862年,洪秀全下詔,命令陳得才、賴文光、藍成春、梁成富等部太平軍遠征西北,擴軍取糧。

太平天國扶王陳得才塑像

於是,陳得才率領這部分太平軍離開皖省,進河南、入陝西,開始了遠征西北的歷程。

應該說,陳得才所部太平軍的遠征取得了很大的成績。1863年,他們攻佔陝西重鎮漢中,一度還圍攻過西安。

在進軍過程中,他們匯合了一部分石達開的殘部,又聯合了藍大順起義軍,加上一路擴軍,陳得才他們發展迅速,由出發時兩三萬人發展到一二十萬人,一時間在河南、陝西一帶聲威大震。

太平軍迅速發展壯大

1863年底,陳得才接到了洪秀全的告急文書,就此放棄了太平軍在西北的大好局面,全軍回援天京。

當是時,陳得才的部眾已經達到二十多萬,蔓延數十公里,浩浩蕩蕩地奔赴南方而去。


惰性人兒


因為當時安慶失陷後,陳玉成退守廬州,“請命自守”,並派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等遠征豫陝,“廣招兵馬,早復皖省”。陳玉成打算分兵掃北,“由汴梁直取燕京,共歸一統”。但之後被抓,寧死不投降。遂卒,享年二十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