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一家真厲害,“一門三進士,父子兩尚書”

白圭一家真厲害,“一門三進士,父子兩尚書”

邢臺歷史悠久,人文薈萃,3500多年建城史,有“十朝雄郡、五朝古都、三趙之源、郉襄故土”之美譽,號稱“河北第一城”。千百年來,這塊古老富庶的土地上養育了一大批名人學士。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邢臺出現在明代的“一門三進士,父子兩尚書”的白氏家族吧!

“一門三進士”:是指明代邢臺南宮的白圭、白鉞、白杲,祖孫三位進士

“父子兩尚書”:是指白圭、白鉞父子二人。白圭為兵部尚書,其次子白鉞,為禮部尚書。


他們的詳細其生平如下:

白圭:(1419—1475年1月27日),字宗玉,邢臺市南宮縣南白塔村人。正統七年(1442)三月賜進士及第,是年授江西道監察御史。正統九年(1444)正月,奉命征討入侵廣寧(今遼寧省鎮)等地的兀良哈,因討伐兀良哈有功,受明英宗嘉獎,後受欽差巡按山西,一路審辯疑難冤獄百餘案,深受百姓愛戴。後歷任湖廣巡撫、工部尚書、兵部尚書、資政大夫、資德大夫、正治上卿,並領太子少保銜。在任期間,先後平定貴州東部苗夷幹把豬、河南劉通叛亂,並受命督造裕陵(明英宗的陵墓)、修建承天門(即天安門)。成化十年十二月辛丑日(1475年1月27日)白圭卒於官位,皇帝遣官諭祭,命有司營葬,賜榮祿大夫,諡號恭敏。

白圭一家真厲害,“一門三進士,父子兩尚書”

白圭像

白鉞:(1456~1510),字秉德,兵部尚書白圭之子,邢臺南宮人白塔村人。成化十六年(1480),參加順天府鄉試獲得第一名,解元。成化二十年(1484)考中榜眼,進士第二,授翰林院編修。弘治九年(1496),升為翰林侍讀。以修《大明會典》成,升為侍講學士。正德元年(1506),升翰林學士。官禮部右侍郎。再拜禮部尚書。他博覽群書,長於記誦。病逝後。贈太子太保,諡文裕。著有《怡靖稿》若干卷。

白圭一家真厲害,“一門三進士,父子兩尚書”

白鉞像

白杲,字光宇,白鉞從子,邢臺南宮人白塔村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進士,任戶部主事。初升登州府同知,再升陝西按察司僉事。白自幼通達明敏,心胸寬廣,在堂兄弟及諸子侄中以才智出眾被稱譽舉薦。先是督察監理通州備事宜,接著管理京師倉庫、草場和御馬等,並負責皇城九門等處錢賦。他執法嚴厲,有怨恨他的人汙衊他私自利用禁軍。後被外調為平涼府通判,兼管花馬池等倉。他一心一意供職,堅持始終。蜀地人常年受交通運輸的困擾,白皋很憐憫他們,創立水運的思路。開挖松藩河,消除積石的阻力,總長數百里,變險阻為安流,使當地人民免除了陸運之苦。白皋就像這樣盡心盡力為人民辦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