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如果放到現在應該是什麼地位?

在古代成為秀才,就已經是國家認可的統治階級的一員了。擁有免稅免徭役,見官不跪,過堂免刑等特權。每次考核的最高一級廩膳生員,還可以享受國家補助,為地方上的童生作保。

古時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如果放到現在應該是什麼地位?

秀才就相當於現在的985院校碩士,人數不少,許多村都能有1-2個。大約和現在的基層一線公務員相當,品級不入流,考不上舉人、進士的話,可以當私塾先生混個溫飽,官職沒有,並且永遠無法晉升。

古時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如果放到現在應該是什麼地位?

舉人出身已經算是“正途”了,如果能力沒有問題,退休前升任知府是很有希望的,再往上發展就只能看個人造化了。另外,舉人就算不出仕,也能享受國家津貼,還可以蔭庇他人免稅免徭役。

雍正以前大概可以免100-200畝的地稅,十幾戶的徭役,就算舉人老爺在傢什麼也不幹,把免稅免徭役的名額掛出去,也是個大財主。

古時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如果放到現在應該是什麼地位?

進士,知識水平相當於現在的清華北大博士或博士後研究生畢業,舉人中的優異者,一個縣一屆能有1-2個就很了不得,人數很少。官職大約是副縣級,起步可以做縣令,屬於朝廷重點培養的後備官員,有能力,有運氣的話可以晉升到封疆大吏、六部尚書甚至是大學士。

古時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如果放到現在應該是什麼地位?

我國1300年的科舉歷史中,一共誕生了11萬名進士,平均每年84人。

進士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人數不定。“狀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進入翰林院擔任修撰,前途十分光明,一般可以坐到侍郎,巡撫,御史等較高的官位,這就是古人所謂的“無災無難到公卿”;

明代二甲進士,清代庭試成績優秀者,可進入翰林院擔任庶吉士,三年後再進行考試,依據成績依次可以留在翰林院擔任修撰,進入六部學習或擔任地方官。三甲進士一般可以進入翰林院學習或直接放外任,但需要從知縣做起。

古時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如果放到現在應該是什麼地位?

當然,不是每個狀元都能做高官,事實上,歷朝狀元能做到封疆大吏、六部尚書的很少、大學士基本沒有,雖然在中狀元的時候風光無限,但仕途往往都是平淡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