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應該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無法造假的文物之一了


這青銅建鼓底座高50cm、直徑80cm,每條大龍的頭、身、尾部都攀附有數條小龍,給人以紛繁變幻卻又舒展開朗、生動有序的奇特感受。

有一位外國參觀者曾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想數明白其上到底有多少條龍,無奈,只要換一個角度重新數,數量都會不一樣。

但大多數人經過一次次眼花繚亂的狂數之後,給出了108條龍這個答案,當然,也有說118條、120條、128條……


那既然名為建鼓底座,它當年是否真的充當過支撐鼓身的實用器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得先弄明白,什麼是曾侯乙建鼓。 給大家看幅圖片,答案不言自明。


在曾侯乙墓中,曾出土了4件鼓類文物,它們分別是帶柄鼓、小扁鼓、帶環扁鼓,以及一件建鼓。在出土的時候,4件鼓都已經破損不堪,其上覆蓋的鼓皮早已經朽爛不堪,唯獨剩下各自的鼓架。

經過復原,其他類型的鼓的演奏方式很容易摸透,唯獨這建鼓始終不明確。

眼見著建鼓演奏方式會成為永久的謎團,專家們覺得有些遺憾。當他們百思不得其解之時,一件漢代時期的出土畫像石揭開了所有的答案↓原來,這建鼓是垂直插入一座鼓架中敲擊後發出聲樂。


除此之外,專家們還在畫像石上得到了一個關於建鼓的信息,即建鼓演奏的實際意義。原來畫像石上建鼓的演奏畫面,並不是反映墓主人生前場景的再現,而是祈禱墓主人能夠快速昇天的儀式。

建鼓中的木杆,代表著“設杆祭天”,木杆頂端的華蓋與流蘇象徵著西王母仙境,而羽葆則是希望墓主人靈魂能像鳥兒一般輕鬆飛上天際,早日脫離肉身而得道昇仙。


即便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現代,許多國寶文物都有著惟妙惟肖的複製品,但這件建鼓底座卻因為工藝複雜,其鑄造工藝無法復原,至今也沒有沒有替代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