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八年級了還沉迷於玩遊戲,學習也不努力,以後咋辦呢?

江水北流


孩子沉迷於遊戲不愛學習,這確實是家長挺頭疼的一件事。小孩子一旦沉迷於遊戲真的很難脫離出來,對學習特別厭煩,不愛動腦思考遊戲之後的事情。脾氣也會變得暴躁,叛逆心也很重。特別是上初中的學生,這階段又是他們的叛逆期,喜歡我行我素,聽不進去父母的嘮叨,也不愛將自己的心事分享,做事喜歡以我為中心,情緒化。這階段學習的任務比小學階段多了很多,任務也重了很多。如果家長管理不到位,讓孩子沉迷於遊戲,學習會一落千丈,如何加上之前基礎不好,那更加不屑於學習,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腦海裡就會覺得遊戲刺激,其他事情都無心。這階段父母還是要介入管理一下,但是不能一下子太過激,不能打孩子。要一步步讓孩子轉移注意力,轉移興趣點。把遊戲的源頭切斷,轉移注意力,多陪伴。與孩子交心,做孩子的朋友,如果想孩子走出來愛上學習,父母的行為也很重要,在家肯定不能玩遊戲,以正能量吸引感染孩子,父母可以一起陪伴孩子學習,孩子在一邊學習,父母也可以在旁邊看書。孩子才上初中,如果把他的行為改過來,把不好的行為改掉,再慢慢找出弱點補回來,轉移注意力與興趣點,找回孩子在學習上的信心,多鼓勵多陪伴,每一天的一點進步都是孩子的動力。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只要方法對,目標明確,端正態度很快可以改變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看父母願不願意花時間,有沒有以身作則。


簡而樂之


關於這個問題,的確是很多家長頭痛的問題,小孩子兩三歲玩遊戲都很厲害,大到成年人。

去年我外侄女玩手機遊戲,因為用的是她爸爸的手機,一下子輸了兩千多塊錢,當然這個兩千多塊錢是在短時間內分很多次扣除的,當時她爸爸不知道,被她媽媽發現了才終止了遊戲。她媽媽問她,“要是你爸爸知道了怎麼辦呢?”,外侄女說“拿我的壓歲錢補上去”,從此以後也沒有玩什麼遊戲了,當然至今她爸爸還不知道輸了兩千多塊錢。

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孩子沉迷於遊戲不學習以後怎麼辦,而是要考慮現在怎麼辦?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不要責備和理罵孩子。玩遊戲正常,因為很多成年人都控制不住。孩子或許對遊戲的驚險刺激感興趣,或許對遊戲裡面的某個某些角色感興趣,或許能夠找到裡面的樂趣。家長應該去梳理分析孩子所玩遊戲是什麼吸引了孩子,進而與孩子溝通。

第二,和孩子多溝通,減少遊戲的時間。我們不完全一下子杜絕孩子玩遊戲,但是前提是你要把自己的作業和學習完成後,我們給你時間玩遊戲。

第三,多挖掘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分散時間。從這個方面,讓孩子過得更加充實,特別是一些群體性的活動,比如運動,散步,其他培訓項目,趣味遊戲等,這樣可以讓孩子和家人與其他小夥伴一起玩耍,學習,忘記玩遊戲的事情。

第四,儘量減少孩子獨處。一般孩子玩遊戲都是躲在一邊一個人玩得津津有味,甚至忘記了周圍的人和事物,因此我們要讓孩子參與到其他的事情上來,儘量減少或者不要獨處,當然也不要讓孩子感覺家長故意讓他做其他的事情,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反感。

第五,多多鼓勵孩子學習。我們可以給他適當的一些獎勵,鼓勵孩子多學習,少遊戲。







重慶法哥哥


小孩玩遊戲,首先我們得承認,這屬於正常現象,就算我們大人也喜歡玩遊戲,作為家長所以應該正視,不應該排斥、牴觸。


要想解決孩子喜歡玩遊戲的問題,我們還得搞清楚,為什麼遊戲那麼吸引人?我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遊戲機制的設計,會有很多的難關要過,過了關會有各種獎勵等等……


我以前也非常喜歡打遊戲,各種網遊、單機遊戲都會玩一玩,現在也偶爾會玩。之前有一段時間玩的特別著迷,最後又因為什麼原因不玩了呢?我記得那時候我下載了一個外掛,然後遊戲就變得沒有難度了,瞬間就沒有意思了,後來不玩了。


我分析也就一個心理,得不到才會特別吸引人,人生的樂趣也是如此,在於未知。如果你都瞭解了每一天的生活,以後會經歷什麼,那人生就會變得瞬間沒意思了。


所以,你現在可以先了解一下,你兒子目前在玩什麼遊戲,然後幫助他了解這個遊戲,讓他看到玩這個遊戲會有哪些經歷和結果,瞭解了,也就覺得沒意思了。我覺得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比那些強制不讓他去玩,或者讓他忍住不玩效果要好很多。


這就像談戀愛一樣,因誤會而結合,因瞭解而分開


禪問


兜兜爸兒回答,就這個問題本身有七個信息點,男孩子、八年級、十三四歲年紀、明年參加中考、喜歡打遊戲、學習不努力、以後咋辦呢?

我們來一步步梳理下:

家長擔憂的是孩子以後怎麼辦?也就是未來怎麼辦?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們來先說說十三四歲年齡青少年的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不善於分解注意力、容易激動喜怒哀樂形於色、意志薄弱、缺乏主動性,他們充滿青春活力、有朝氣,是國家未來的主人公。

根據以上特點可以看到,這個年齡斷的孩子都有這個共性問題。所以家長不要擔心,作為我們家長應該是起到主要的輔導作用!心裡通了,問題就解決啦!

1、要認真的溝通,真誠的傾聽。

做個詳細的準備和孩子真誠溝通一次。切記不能大吵大鬧。溝通的主題要以交心為主!

2、要充分的信任孩子、無條件的信任。

告訴他,真的相信他,無論如何我們都是最信任他的。無論他做什麼?要做什麼

3、帶他參加社會實踐。

看望孤寡老人、探望貧困兒童等,讓他潛移默化受到一種正向影響。

4、站在他的角度,聊聊他喜歡的,例如遊戲

多角度的聊聊遊戲,遊戲的開發、遊戲的經營模式、遊戲的設計攻略……,我們喜歡遊戲,以後可以作為遊戲的設計開發者,讓玩家去通關、升級……,引導設定目標

5、引導設定目標後,那就帶領孩子梳理下如何才能成為遊戲設計開發人員。(假設目標是遊戲設計)

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分析某大學

某大學計算機專業

錄取分數線多少、本地區招生多少?

本地高中一本上線率多少?

到哪個高中可以實現

……現在初三,每個科目成績怎麼樣?

距離高中還有多遠?

6、參與到孩子的目標管理

怎麼管理時間、如何短板補齊、如何……

以上回答,你瞭解了嗎?

築夢、夢想、目標能撐起孩子前進的動力。





兜兜兒爸


許多家長應該會發現現如今孩子學習最大的阻礙就是多種多樣的遊戲,只要一玩上游戲,大部分孩子就會將學習拋於腦後,而家長對此也只能機械性地制止,但制止了第一次,下一次又該怎麼辦呢?強硬地制止也並不是長久之計。

閨蜜敏敏最近就因為遊戲與自家孩子陷入了冷戰。延長的假期不僅讓孩子失去了時間觀念,更是讓本就自控力不強的孩子沉迷遊戲。閨蜜喊孩子去看書學習,孩子也是一副不情不願的模樣,學習的效率也是大幅下降,寫作業的時候總想著去玩遊戲,寫出來的字也是歪歪扭扭,不堪入目。對此,閨蜜也是十分頭疼。其實只有真正明白孩子沉迷遊戲背後的深層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如此痴迷遊戲呢?

第一、遊戲入門快

遊戲開發商為了吸引玩家會將剛開始的遊戲難度設置得比較低,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不用耗費過多的精力就可以直接上手,而在熟悉操作之後,就會讓玩家感到非常自信以至於更容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第二、能帶來滿足感

遊戲來源於生活,但相對於平淡的生活場景來說,遊戲可以設置許多種給人帶來刺激感受的場景,比如說打落飛機,超速飆車,打怪升級等等。而這種新鮮的遊戲體驗會讓玩家產生一種莫名的愉悅感,而且也就會對後續的遊戲進程非常期待。

第三、能帶來成就感

遊戲中最讓人沉湎其中的就是即時獎勵機制,只要玩家完成相應的任務就能獲得獎勵。等到遊戲結束之後,玩家還可以立即看到結果,比如成績排名,裝備升級等等。這種反饋是很迅速的,是在短時間裡就能獲得的,而玩家為了獲得獎勵,就會持續地朝著目標努力,進而獲得成就感。

第四、能帶來獲勝的快感

任何人在遊戲中都是以實力取勝,跟顏值,身份地位這些外在因素沒有關聯,或許有些人在生活中遭受了重大的打擊,從來沒有體會過勝利的喜悅,但在遊戲中卻很有可能成為受人崇拜的高級玩家。

所以,遊戲之所以能夠讓人沉迷其中也是有道理的。在本質中學習和遊戲是類似的,都是通過完成任務進而獲取獎勵的過程,但為何遊戲比學習更受到歡迎呢?這背後還存在著一個不可忽視的本能效應。

這個效應被稱作“即時滿足”效應。在遊戲和學習的對比中,兩者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目標達成的感受不同

遊戲是經過開發者多次測試的,雖然難度會慢慢增加,但目標並不難實現,實力強大的玩家是可以順利地玩到通關的。但學習的難度逐級遞增不說,這個過程中還需要不間斷地付出努力,通過枯燥的練習和不斷地重複,才能形成完備的知識體系,這個過程很難堅持。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斯蒂芬·P·羅賓斯曾在著作中提到過:相比長期獲益,我們更容易選擇立即得到的滿足感。作為人類,我們趨向於享受即時的快樂,避免即時的代價。如果感覺很好,我們就想立即享受;如果感到痛苦,我們就想延遲它。

第二、目標達成的時間線不同

與遊戲能夠及時得到反饋不同,在學習的初期,我們無法知曉所學的知識到底有什麼用處,也不能確定付出的努力能不能讓我們取得優異的成績。學習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夠有收穫。

第三、目標達成的路徑不同

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只能通過一步一步的努力,就算遇到瓶頸,也需要自己去努力克服,別人是幫不了你的。而遊戲卻不同,若是在闖關的過程中遇到難關,大可以網上搜索所謂的遊戲攻略或者用充值的方式讓自己迅速通關。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到底應該做些什麼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第一、多鼓勵孩子

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但潛能如果不能好好發掘的話,也許就會被掩埋一輩子。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父母要多鼓勵孩子,對於他們取得的每一個進步,都要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欣慰之情。這樣的話,孩子才能越來越自信,才會主動通過學習來證明自己才是爸爸媽媽心目中最棒的孩子。

第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於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更應該以實際的行動去帶領孩子一同學習。當孩子在看書學習的時候,父母應該放下手機,拿起一本書和孩子一同學習。這麼一個簡單的行為卻比嘮叨千萬次都有用。因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明白學習是無止境的。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父母在工作之餘都還在學習,更何況現在自己還擁有大把時光可以用來學習,當然需要好好把握了。

第三、養成成長性思維

學習是一個需要大量精力和時間投入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成長性思維可以讓我們在面對眼前短暫的失利的情況時,更能以坦然的態度接受。在學習這條收穫與荊棘並存的道路上,孩子只有勇敢無畏地一直朝前走去,最後才能採摘下勝利的果實。

第四、制定階段性目標

其實我們可以借鑑遊戲每個關卡都有獎勵的設定,讓孩子每一次的提升都能得到鼓勵。如果直接把目標定位在遙遠的高考,那麼驅使孩子前進的動力就會慢慢枯竭,直到停滯不前。所以,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長遠的目標細分為幾個小目標去完成,目標的廣度沒有限制,可以是具體到一個學期,一個月甚至完成幾道難題等等都是可以的。在孩子完成設定的一個任務之後,作為家長的我們都應該及時表揚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更有動力去擊破一個個的關卡。

遊戲只是孩子學習路上的攔路虎罷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將這個攔路虎搬到一邊,孩子的學習成績總是會有所提升的。只有孩子自身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體會到克服難題的愉悅感,才能真正的愛上學習,遠離遊戲。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愛創淘


您好,看到這個問題,我也在為您擔憂。

孩子八年級了,還在打遊戲,確實讓家長著急。現在打遊戲孩子太多,好多女生都打遊戲,打遊戲對學習影響很大,有的孩子腦子裡全是遊戲,以至於影響功課。怎樣讓孩子戒掉遊戲呢,我想到了幾個小方案,供您參考:

一,培養孩子一些其他的愛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沉迷遊戲的孩子往往不愛運動,也沒有什麼其他健康的興趣愛好,使得他們在學習之餘沒有其他放鬆的方式。如果是男孩,我建議您給孩子報一個籃球或者足球乒乓球班,培養他體育愛好,或者是一種樂器。這樣可以幫助他轉移注意力,戒掉遊戲癮。

二,根據問題描述,相信您早就教育孩子不讓他打遊戲了,估計您和孩子關係比較僵。建議您先別老說孩子,可能現在越說越僵。我建議您找機會讓孩子在假期去參加社會活動,比如帶他體驗工作生活的不容易,帶他回爺爺奶奶鄉下幫忙種地,或者去建築工地體驗下,經過生活的磨鍊,孩子懂得了父母的艱辛和付出,自然從思想上有了正確的認知,就會主動去戒掉遊戲。

三,可以考慮給孩子報一個夏令營或者冬令營帶有軍事訓練性質的集訓班。為了讓孩子同意參加這個班,您需要先找孩子談心,耐心和孩子溝通好。報的班要全封閉,不能帶手機,有教育孩子,體驗生活,學會感恩等等項目,現在假期有好多這樣的拓展班,很好打聽。

四,條件容許的話,可以考慮給孩子換個學校。換個全封閉,不讓帶手機的管理嚴格的學校,比如衡水中學。裡面的學生都在學習,沒有了遊戲的環境,那麼孩子慢慢就好了。這個措施需要考慮孩子性格,如果孩子性格比較消極悲觀,那就要和孩子好好談心,得到孩子的同意再做決定;如果孩子性格較強勢,那麼送到這樣的學校挺好的,一般都會改掉壞毛病。

總的來說,孩子正處於青春期,本該多學習,多積累,為人生做好鋪墊。沉迷於遊戲,著實讓人著急。但孩子正處於叛逆期,不能強求,需要合理引導,教育孩子不容易,只能多付出耐心和精力,因勢利導,慢慢糾正了。

希望我的建議能給您帶來幫助,如有其他疑問,歡迎評論回覆。


精英講課


現在中小學生喜歡玩電子遊戲是普遍現象,其中不乏不少孩子甚至沉迷遊戲,無法自拔,不認真學習是必然!

那麼既然孩子已經玩遊戲上癮了,指望他自己幡然醒悟,剋制自己已是不可能的了,這時家長的態度和行為就很關鍵!

如果家長對孩子玩遊戲放任不管,那麼結果肯定是孩子荒廢了學業和前途!

家長知道孩子沉迷遊戲後果嚴重,但是又嫌天天管麻煩,說了孩子不聽乾脆又不管了,甚至是還有家長還懼怕孩子不敢管的,那麼其結果一樣孩子肯定廢了!

只有家長認識到事態嚴重性並下決心及時管教和約束孩子的行為,事態才可能有好轉的可能性,當然要講方法,可以多和老師溝通,爭取家校配合合力教育轉化孩子,在學校老師們多教育調適孩子,在家裡家長多指導管教約束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堅守住底線!孩子游戲上癮的,有心理疾病的,那麼還得去醫院心理科診治,讓專業人員指導和治療效果更好!

總之,家長對孩子沉迷遊戲的行為必須採取行動才是最積極的表現,才有改善和管好孩子行為的可能性,不作為只有繼續惡化!





虞海棠


八年級的男生沉迷於玩遊戲,學習不努力,以後咋辦?

可以說以後非常難辦。

八年級的孩子們大多處於叛逆期,他們的思想與老師和家長甚至於到了格格不入的地步,凡事總覺得只有和家長和老師對著幹才是成熟的表現,所以這時候對他們的教育是非常難的。

對於遊戲的沉迷,如果做父母的想要糾正,實在是太難了。

難在一個是他們的叛逆期的表現,對家長的話一般是聽不進去的。

另一個難點就是孩子恐怕已經形成了網絡依賴,這是來自精神方面的一種病態。

這時候家長著急,我們完全可以理解。

怎麼辦?總不能任其自由發展。不然的話,等待孩子的將是放棄學業,一事無成。

這時候家長不能過於著急,從而做出極端的事情來。

家長不要手足無措,更不要面對孩子暴跳如雷。應該拿出足夠的耐心來糾正孩子的不良嗜好。

首先,家長要做好陪伴,多和孩子溝通,溝通時少說一些對孩子進行限制的話,這樣孩子才可能接受父母的陪伴。與父母接觸多了,孩子就會與遊戲接觸變少。

其次,與孩子做好約定,不限制他玩遊戲,但是需要逐漸減少接觸網絡接觸遊戲的時間,家長做好監督督促工作。隨著孩子玩遊戲時間逐漸減少,慢慢的網絡依賴的症狀也會消失。

第三,根據孩子的性格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可以用激將法,讓孩子回答你,你甘心做遊戲的奴隸嗎?你為什麼學習成績在嚴重下滑,難道開始變笨了嗎?等等。

至於說到還能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說實話太難了。

最好的辦法還是平時多關心孩子,在孩子還沒有形成網絡依賴之前,及時糾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辦公自動化E課堂


孩子愛玩遊戲家長該如何引導?

1、端正態度,承認愛玩是一種天性

中國的傳統教育理念雖然流傳了幾千年,但是不得不說,其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例如我們總是注重“學”,卻忽視了勞逸結合。而作為當代的家長來說,首先要做的便是端正自己的思想,承認“玩”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性,以一種平等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這種愛玩天性。或者換句話來說,學是孩子的主業,玩是孩子的副業,分好主次即可。

2、正視網絡遊戲,引導孩子正確的選擇遊戲

可別小看了網絡遊戲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性,它不僅在影響著孩子,同時也在影響著一部分的成年人,痴迷於網絡遊戲的大有人在,又何止是小孩子呢?或許在沒有找到更好的遊戲之前,我們只能忍受網絡遊戲的“猖獗”。

3、嚴格把控時間,尊重孩子的同時要求孩子尊重約定

特別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叛逆心理是比較嚴重的,他們往往有自己的獨立思想,而不願意聽從家長的安排,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暴力對待和強制要求都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一種約定俗成的契約模式更討喜。家長不妨嘗試和孩子約定上網遊戲時間,給與他們起碼的尊重,而受到尊重的孩子則會將這份尊重返還給你,同時,這也是一種處理家長孩子關係的好辦法。

4、巧妙利用遊戲,拉近關係,讓孩子更能接受你的意見

在孩子的心中,本來就對於家長有所芥蒂,而身為局外人的你若還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來教訓他們,自然是不能被孩子所接受的。這個時候,若是你也可以融入遊戲之中,成為他的戰友,他的小夥伴,身份的換位則會拉近你和孩子的距離,讓他們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TKD田老師


孩子現在還小,自控能力差,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積極引導和監督。

在學校裡還好,學生自己沒有手機和電腦,想玩遊戲也沒那麼容易。在家的時間就需要家長費功夫了。

1、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沒有必要,不打開電腦,不玩手機,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遊戲。

2、引導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提高親自陪伴質量,比如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可以在旁邊看書。

3、讓孩子勞逸結合,加強體育鍛煉,和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家庭活動。

4、並不是完全杜絕孩子玩遊戲,遊戲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孩子玩遊戲時,家長給孩子定時,並嚴格監督。

5、設置一定的獎勵機制,如果今天按時完成作業了,可以給孩子做一個他最愛吃的菜,如果連續一週按時完成作業了可以允許多玩半個小時的遊戲等。

6、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不斷鼓勵,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並引導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慢慢的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減少遊戲時間。

青少年正是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家長要積極引導和教育,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有一顆善良純潔的心。只要家長耐心細緻,正確引導,一定會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