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車廂顯現不同“家庭狀態”,孩子的區別一目瞭然,家教太重要

心理醫生兼作家畢淑敏老師帶來這樣的觀點:“教養是因教育而養成的優良品質和習慣。”

要說比較孩子最直接的方式是什麼,那就是走出家門,可能我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會誇獎說這個孩子好懂事,這個孩子好有禮貌,心裡面也會在嘀咕,人家家教肯定是不錯的。

有些人自己也總是認為自家的孩子有多麼多麼的好,其實往往家教是別人眼中才能夠看得見的東西,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相同車廂顯現不同“家庭狀態”,孩子的區別一目瞭然,家教太重要

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佈了兩張圖片,雖然只有圖片,多餘的說明一句話都沒有,但是這兩張圖片給人的觸動卻是非常深刻的,短短的一節車廂,就完全展現了來自兩個家庭的不同教育情況。

在車廂的這頭,一個年輕媽媽帶著一個2、3歲的孩子。媽媽正全神貫注盯著手機看,旁邊的兒子卻坐姿十分端正,一雙小手規規矩矩放在小腿上。雙腳伸出到座椅外面,他儘量往媽媽的身上靠,把右邊的位置給讓出來。

相同車廂顯現不同“家庭狀態”,孩子的區別一目瞭然,家教太重要

整個過程40多分鐘,小男孩都很安分坐著,右邊的位置一直空出來。每個從旁邊走過的乘客,他的用真誠的眼睛看著,彷彿在說這裡有位置。過往的乘客也被這個乖乖的孩子吸引,都忍不住說真乖。

而在車廂的另一頭,也同樣有一個家長帶著一個孩子。這是一個穿著短袖短褲的爸爸,這個男孩要比之前那個孩子大一點,估計有4歲的樣子。爸爸上車後就一直低著睡著,而他的兒子一會跑到這裡一會跑到那裡。還不是發出尖叫聲。

相同車廂顯現不同“家庭狀態”,孩子的區別一目瞭然,家教太重要

最後孩子索性穿著鞋子踩在了椅子上,一隻手扶著椅子,另外一隻手不停拍打窗戶,還時不時大喊。

旁邊的乘客都很不耐煩看著這對父子。但是爸爸卻絲毫沒有覺得不對,只顧著低著頭睡覺,對兒子的行為完全不理不睬。

看過了這短短一節車廂裡面的不同孩子,不少的網友也是發起了感嘆:“平時都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這才是真正的輸在了起跑線上。”“好的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所以不要忽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相同車廂顯現不同“家庭狀態”,孩子的區別一目瞭然,家教太重要

我們都不喜歡熊孩子,他們調皮搗蛋、任性妄為,對此有人說,每一個熊孩子背後有一個熊家長,這有他的道理。

孩子長大後的種種行為,其根源都在於其家長、在於其家庭教育,他們的行為也反映出了父母的教養與對生活的態度。

所以,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要時刻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對自己高點要求,家庭教育才能有所收穫。

相同車廂顯現不同“家庭狀態”,孩子的區別一目瞭然,家教太重要

教養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標準。如何讓孩子有教養?

待人接物要禮貌,聲音要柔和。有些孩子動不動就扯著嗓子說話,不僅在家裡這樣,在公共場合也是這樣。

每次看電影的時候都會遇到一些熊孩子,在電影院裡吵吵鬧鬧,而家長卻在一旁坐視不理。應當教育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聲音,不在公共場合吵鬧影響他人。

不給他人添麻煩。有教養的孩子不會給被人制造麻煩,懂得什麼事情都自己處理,儘量不依賴他人。

相同車廂顯現不同“家庭狀態”,孩子的區別一目瞭然,家教太重要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情緒起伏大很正常,但是在一些很嚴肅的場合,要告訴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影響到他人。有教養的孩子,是不會隨意對父母發脾氣的。

英國哲學家洛克說過:“優良的品性是內心真正的財富,而襯托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養。”一個人的教養的確會影響孩子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同車廂顯現不同“家庭狀態”,孩子的區別一目瞭然,家教太重要

富有教養的人在工作,感情以及人際交往中會取得較好的成就,因此家長應該從小注意孩子的修養問題引導孩子成為一個富有教養的人。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系列書裡面,就提出了當今社會在教育、教養方面出現的最常見的問題。

相同車廂顯現不同“家庭狀態”,孩子的區別一目瞭然,家教太重要

本系列書是作者蔡穎卿過去幾年,集母親、保姆、教師三種角色於一身的經驗,從中實際探討現代教養的問題,以及她自己所思考、實驗、執行出來的教養方法。

相同車廂顯現不同“家庭狀態”,孩子的區別一目瞭然,家教太重要

這本書打動我的不僅僅是它緊貼我們的教養生活常見問題,還有它蘊含在裡面那無敵地正三觀,例如:愛是雙向道,不是單行道,單向的愛叫溺愛,不叫無條件的愛。

相同車廂顯現不同“家庭狀態”,孩子的區別一目瞭然,家教太重要

本系列書單本價格均在40元左右,每本都值得家長仔細閱讀,想要購買的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