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疫情影響下,你認為玉米價格還有上漲的空間嗎?

小農一哥


我很高興能為大家來回答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三農朋友很關心的一個問題,我認為在當前疫情的影響,玉米價格上漲趨勢還是比較大的,因為除了大米、小麥,玉米也是人們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各種食品的原材料,疫情期間,農產品生產也受很大的影響,各種農產品都非常緊缺,當然了,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玉米、包括各種農作物種植生產都特別的辛苦,很多農民朋友都減少種植生產,基本上都是能滿足家庭需求就可以了,減少了種植生產,就意味著市面玉米流量少,需求量大,物以稀為貴,所以我覺得玉米的價格還是有上漲空間的。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謝謝!






農人東東


疫情情況下,苞米一定會漲。民以食為天。其他農作物也會長我家就有七畝地。希望苞米敏今年會更好水稻也會很好。我家還有幾畝地水田。收入好了。我爸媽不就掙錢了嗎?哈哈哈哈。掙錢養老。還是生活在農村好我不喜歡市裡。農村串門兒。過年多有氣氛。我老了就回農村。哈哈哈哈




貝勒武哥


目前看,疫情已經基本得到穩控,很多地方已經降低風險等級,尤其是近日鍾南山教授關於疫情判斷,更讓我們增加了信心和必勝的決心。

再說說疫情對玉米價格的影響,總的來說,疫情對玉米價格的影響會略大於小麥,主要原因就是由於春節前玉米價格偏低,農民惜售等原因,節後玉米剩餘量明顯高於往年,據瞭解,東北地區玉米銷售進度為61%,比去年低5個百分點;

華北地區銷售進度58%,比去年低3個百分點,再加上年後防控疫情,受交通、加工企業開工延後、玉米商貿活動不活躍等因素影響,2月份餘糧銷售受阻,3月份玉米賣壓增加,隨著疫情的好轉,交通的恢復,以及天氣轉暖等因素,玉米短期內賣壓較大,下行的可能性較大,從目前山東地區玉米企業的收購情況看,已經有10餘家企業出現下調。

由於疫情大概率會止步於4、5月份,對中長期玉米價格的影響也極其有限,從玉米的中長期來看,玉米行情還會按照原來的市場邏輯運行,受因實施大豆振興計劃、玉米播種面積有可能減少,以及今年玉米庫存處於近三年低點,還有玉米深加工企業產能大幅增長、生豬產能恢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玉米中長期行情持續看好,有可能會走出一波“慢牛”行情。



臨猗那些事


在當前疫情影響下,你認為玉米價格還有上漲的空間嗎?

一、最近玉米價格呈現東北地區上漲、其他地區穩中偏弱態勢

最近一週來,東北地區玉米價格上漲勢頭明顯,糧庫提價收購,貿易商、深加工也是競相提價,再加上降雪天氣影響上量運輸,不少深加工企業一週內價格上調10-30元/噸。而華北地區隨著物流的恢復,基層玉米上市量增加,工廠門前送糧車連續幾天呈不斷增多態勢,使得本就習慣了車多跌價、車少漲價的華北企業們在最近幾天來,呈現出以山東為代表的深加工企業不斷下調玉米掛牌價的行情,比著月初的價格水平下跌幅度在6-40元/噸不等。

二、短期看東北地區玉米價格仍將表現偏強走勢

春節前,東北地區的中間商們很多沒有收購,一些烘乾塔整個冬天就沒開過工。隨著節後市場糧源的減少,加之國家加大扶持東北地區秋糧收購的力度,糧庫等國家隊帶頭漲價收購,使得東北地區的中間商們的情緒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深加工企業也跟隨調價收購,以鎖定糧源庫存。應該說,春耕之前的東北玉米行情,往年的節奏,今年被疫情給打亂了。特別是加工企業,本身開工率偏低,深加工的產品庫存還比較高,對價格上漲也是很苦惱;但如果不漲價,東北糧源外流就會加速,為了鎖定糧源,深加工企業、飼料企業也開始漲價。在這種形勢下,預計東北地區玉米價格短期內仍有走強的空間,特別是一些地區的樓子糧等質量好的玉米。

三、疫情影響下的需求下降將會抑制後期玉米價格上漲節奏

在前有非洲豬瘟,春節後又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部分地區還有禽流感等的情況下,今年整個市場消費將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很多工廠的產品銷售遇阻,庫存積壓。根據有關機構的數據,2月份國內澱粉企業的開工率平均只有4成,比1月份下降了2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個百分點。雖然各地復工復產正在有序推進,但消費需求總體明顯下降已經是定局,什麼時候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也不可知,對於玉米的需求來看,除了醫用酒精之外,其他用途用量都不理想。受此影響,後期玉米價格走強的根基並不穩固,支撐力也不太強。

四、春耕前的基層賣糧高峰對玉米現貨價格或將產生壓力

雖然最近華北地區玉米基層糧源上量增加,東北地區各方面收購也比較積極,但整個收購層面同比往年購銷量還是偏低的。且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產量數據來看,主產區基層玉米糧源總體仍不少,部分地區隨著氣溫升高,仍會有一定的賣糧壓力,考慮到農民賣糧習慣,3月中下旬或許在北方地區還將會逐漸形成一個大規模的賣糧高峰期。而一旦出現集中售糧,在今年市場總體需求下降的形勢下,或許玉米價格將會出現一個階段性的較大的調整行情。

綜上所述,疫情對整個國內經濟的影響已經顯現,並且還將較為深遠,對於玉米來說,也難“獨善其身”,後期行情將圍繞供需基本面來形成。短期內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將繼續震盪調整,中後期來看需求的恢復情況將決定玉米價格走強的進程和上漲的幅度,初步來看,糧小咖認為今年疫情影響下,玉米的供需格局或將比之前預期的要“樂觀”一些。


糧小咖


最近隨著疫情的好轉,我國不少地區已經逐步開始解封,道路也開始通車,而農村玉米收購也漸漸開始了。在這裡科學興農先同大家介紹一下當下的玉米行情,河南一帶玉米價位基本保持了穩定態勢,浚縣報價算是比較高的了達到了2100元每噸,而比較低的蘭考、內鄉玉米價位則在1850元每噸。而東北地區的高價區域玉米價位也維持在了1900元每噸。整體而言相比於去年同期,玉米價位還是有著每噸20-50元不等的漲幅的。這樣的價位還能在3月份繼續漲嗎?科學興農認為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沿途遊你


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從一踏進正月的大門,就遭遇了嚴重的疫情。本次疫情的大面積爆發,對於我們國家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影響,尤其每年春節是消費高峰,在今年由於大家都宅在家裡,造成了很多商品貨物的積壓。在抗擊疫情當中,很多人意識到了農村得天獨厚的優勢,畢竟在疫情發生期間,在農村不用擔心蔬菜糧油和雞鴨魚肉這些基本的日常消費需要,但是現在疫情防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勝利,全國疫情防控進入最後的殲滅戰階段,那麼也意味著咱們農民朋友要開始新一年的種植規劃。

水稻、玉米和小麥是我們國家三大主糧,而大豆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糧油原料,可以說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麥的供給直接關係到我們每一個居民的飯碗。是對於我們農民朋友來說,現在春耕在即,必須要了解今年大豆、水稻、小麥和玉米的行情走勢,才有可能做出最優的選擇,畢竟搞農業不是做慈善。那麼今年大豆、玉米、小麥和水稻價格到底怎麼樣呢?不然老張就簡單談一下我的一點個人看法:

第一、水稻價格有望止跌回升。

水稻價格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下降,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國家水稻連續三年獲得巨大豐收。水稻獲得豐收的同時,水稻價格一跌再跌也傷了很多水稻種植戶們的心,尤其是種雙季稻的地區,水稻價格更是跌破天際,因此很多農民不再種植水稻。就在今年,國家開始著手改變這種現象,計劃恢復2500萬畝水稻種植。一般情況下,國家出出手提倡種植水稻,肯定會保障水稻的價格,再加上今年到了糧庫收購新水稻的時候,所以老張認為今年水稻價格會打破三年來水稻價格連續下跌的勢頭,很有可能水稻價格迎來小幅度的上漲,初步預估收購價格為1.2~1.25元/斤。

第二,大豆價格預期漲價幅度較大。

相較於國內水稻價格連續三年下跌,國內大豆種植戶更是苦不堪言,因為國內大豆價格已經連續差不多十年被進口大豆壓得喘不過氣來。國家每年大豆的需求量在1.1億噸左右,但是每年我們自己種植的大豆總產量才1600萬噸,可以說咱們所需求大豆的9/10都依靠進口。今年由於疫情現在已經蔓延到國外各個地方,反倒是疫情發源地的我們現在已經取得了抗擊疫情的重大勝利,因此今年國外進口大豆困難非常大,這意味著國內大豆在今年會迎來巨大轉機。雖然從去年開始國家在東北實行“大豆振興計劃”,但是目前國產大豆的產量遠遠不足滿足正常的供給需求。因此老張認為今年國產大豆很有可能價格迎來近10年曆史性高位,有望突破2元/斤大關!

第三,小麥價格維穩為主。

相較於水稻和大豆今年良好的前景,小麥就顯得不那麼樂觀了。今年全國小麥種植雖然遭受到了不同的挫折,但是在最後的官方統計數據來看,每年小麥的總產量基本上與之前持平,可以保證小麥供需平衡。今年小麥價格上漲的空間主要來源於進口小麥讓出來的這部分空間,但是由於數量有限,所以漲價空間不大。再加上今年目前小麥生長情況良好,很有可能迎來小麥近三年來的一個豐收年。不過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現在距離小麥收穫還有幾個月時間,妄自下結論為時過早,因此老張認為今年小麥如果生產順利的話,小麥價格以維持穩定為主,價格基本和去年持平在1.1~1.15元/斤之間。

第四,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保障了玉米價格增長。

玉米作為最主要的畜牧養殖飼料原料,一直以來價格和畜牧養殖業息息相關。雖然目前來說國內養殖行業並沒有完全的恢復元氣,但是也在有序的恢復生產。今年玉米價格上漲主要依賴於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和進口玉米空間的拉扯,是因為玉米是生產新能源乙醇汽油的重要原料,而且需求量巨大,再加上進口玉米數量減少,這兩項基本已經保證了今年玉米價格肯定會出現增長。所以老張認為,今年玉米價格上漲的跡象最為明顯,外部形勢也最為有利,今年玉米價格突破1.05元/斤並不難!

說了這麼多,相信各位朋友們也都對當下影響大豆、水稻、小麥和玉米價格的主要因素有了一定客觀瞭解,雖然目前大的形勢很利好於今年農作物價格的上漲,但是最終農作物能否取得豐收還要取決於接下來的氣候環境,同時也和接下來國際疫情防控成績直接掛鉤,因此現在不能過早的定棺蓋論。




威威的生活


隨著目前的疫情緩解各地道路開始解封,以及中儲糧持續投放政策性糧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國內市場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玉米價格除了東北地區出現了小幅度的上升,其它大部分地區的玉米收購價都出現了價格下跌。從目前國內玉米市場整體供需格局來看,後市玉米的價格還會繼續走低,2020年3月的玉米很難出現上漲的行情。

首先從玉米的市場供應來看,現在大部分地區還依然受疫情影響,大部分農民手中還存有很多餘糧,立春過後,東北地區連續下了幾場大雪,在氣溫升高的情況下這種天氣不利於玉米的保存,低趴糧變質發黴的風險加大。同時由於3月份開始各地區的農民都開始進行備耕,農民開始為種地準備資金購買各種農資,所以在資金需求加大的情況下,必然會想加快賣糧進度,在階段性供應壓力的影響下,玉米價格因為供大於求就會出現價格的下跌。

其次是國家對企業復工的扶持政策下,對於糧食運輸的政策不斷出臺,玉米被納入生活必需品應急運輸保障物品,運輸的車輛取消了收費公路的通行費,這樣的政策有利於加速玉米的流通,再加上糧庫的政策性糧源的持續投放,市場上玉米的供給流通數量比較大,這些措施都會影響玉米價格的上漲。

還有就是雖然目前疫情有所緩解,但是大部分的玉米加工企業仍舊沒有完全復工,節後的玉米澱粉糖漿類產品節後需求降低,特別是由於受國內突發疫情的影響,目前的終端零售業消耗量比較少,所以在需求不佳下,玉米生產企業只能少量開工,甚至很多企業由於節後庫存難以消耗,只能進入停產銷庫狀態,導致開工一直維持在較低維持。有數據表明,截止到目前全國澱粉糖整體開工率在21%,創近幾年的最低。所以在市場上原料需求不高,開工企業較少的影響下,玉米價格很難有大幅度的提升。

所以目前的玉米整體的消耗進度比較滿,在養殖行業同樣因為疫情的影響,導致了餐飲等眾多養殖下游的需求大幅度降低,在整體原料需求大幅度降低的情況下2020年3月玉米很難出現漲價的局面,所以有適合的機會,農民朋友應該儘快早出手,避免在手中儲存時間過久,導致玉米變質影響銷售。





小陳海哥


沒有,大田作物小麥、玉米、等都是受國家補貼的,如果放開國際市場,價格還會跌。

中國加入WTO已經很多年了,糧食市場會越來越受國際市場影響。而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是很低的,到岸價格比咱們的還低。

所以,短期內可能會有浮動,但肯定不會大漲了,只會跌。


張在田


當前玉米價格波動,下降空間不大當

從玉米的價格形勢來說,這幾天玉米價格在下降,行情可能不太好,黑龍江收購價1600——1670元/噸,每噸下跌10——30元左右,而華北玉米價格還不錯,河南玉米價格0.91元/斤,山東1930——2100元/噸,港口玉米遼寧錦州港的二等玉米為1850——1860元/噸,下跌了25元/噸。坦白講,大家都知道,由於企業利潤空間有限,大部分企業也只能壓價收購。

按照往年的市場情況,對於去年的陳糧玉米,農民應該加快銷售進度,在下跌行情下,不能惜售。但是,隨著疫情過去,玉米價格會穩定下來,價格會震盪上行,階段性上漲,下半年,生豬產能恢復,飼料玉米會異軍突起,需求量上升,會拉動和支撐玉米價格上漲。現在高速路和鄉村公路都開始慢慢恢復暢通,玉米運輸和農產品運銷加快,也使深加企業會壓價收購。但小編認為玉米價格上半年不會“一跌不起”的,玉米價格行情每年都是波段行情,雖然沒有持續上漲的可能,但也沒有持續下降的可能。

疫情之後上漲機會多,更容易賣出好價錢

養殖業需求較大,上漲可能性高

玉米的價格在疫情過去後,最可能出現的就是上漲的趨勢。價格在繼續下降的可能性太小了。下面就來分析下玉米價格為什麼會上漲,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因素頗多,當然近期存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因素最大。這些大大小小的因素,都會影響目前的玉米價格走向。尤其是在這全封閉期間,玉米和飼料的銷售渠道基本上是堵塞不暢,養殖業飼料非常緊張,有些養殖戶飼料也已經用光。當然在這種情況下,玉米和飼料當然緊缺,價格可能將會有所上漲,所以疫情之後看到價格上漲出手的話,能賣出好價錢。

再者來說,按照常態每年立春後,是養豬業和養雞業大量蓬勃發展的時候,春繁春養是養殖業的黃金季節,是養殖最關鍵時期。因此對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的飼料,需求量劇烈增多,受供求關係影響,市場一時難於適應,自然價格有所抬高。當然,今年是個特殊年份,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已經推遲了春季養殖業的發展,玉米收購、加工、銷售等等環節,有待恢復正常狀態。因此,疫後飼料必然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飼料價格和玉米價格將會出現上漲現象。

玉米水分較少,幹玉米價格自然貴

如果是年前的時候,玉米粒中含水分比較多,這個時候很壓秤,那麼收購玉米的就會適當壓低價格,而現在過完年已經一個月了,玉米在倉庫裡又放了一個臘月和正月,在乾燥的春天玉米的水分蒸發較多,越幹價格就應該越高,之所以說疫情後玉米會漲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交通問題,就像王哥家嫂子說的那樣,現在有很多人等著收購玉米,但是農戶出不去,收玉米的也進不了村,要想賣只能是一袋子一袋子的扛到村頭裝車,比較麻煩,還有疫情嚴重地區的人,乾脆就不出門,一切都等著疫情過去之後再行動,所以收購玉米的也相應調整了價格,稍高的收購價格可能會吸引農戶趕緊出手。

總之,手中還有少量餘糧的農戶,此時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如果玉米品質一般,而且糧源可以順利出村,那麼隨行入市也是可行的,將變現獲得的資金用於春耕,也是一種選擇。




水果一哥


邀。從最近的數據來看,疫情形勢在好轉的勢頭不斷明朗,但對各行各業造成的影響也已經形成,部分行業受到的影響非常大,比如說餐飲業、旅遊業、電影娛樂。而找出和玉米相關的影響的話,前期是因為道路運輸問題導致企業到貨量下降,從而價格走強;但那一波上漲好比曇花一現,隨著物流運輸的恢復,企業復工復產延後,開工率普遍同比下降,再加上後端需求明顯降低,疫情影響下的玉米行情走勢也變得更加不確定。當然,中後期來看,糧小咖認為還是有上漲的空間的。

一、最近玉米價格呈現東北地區上漲、其他地區穩中偏弱態勢

最近一週來,東北地區玉米價格上漲勢頭明顯,糧庫提價收購,貿易商、深加工也是競相提價,再加上降雪天氣影響上量運輸,不少深加工企業一週內價格上調10-30元/噸。而華北地區隨著物流的恢復,基層玉米上市量增加,工廠門前送糧車連續幾天呈不斷增多態勢,使得本就習慣了車多跌價、車少漲價的華北企業們在最近幾天來,呈現出以山東為代表的深加工企業不斷下調玉米掛牌價的行情,比著月初的價格水平下跌幅度在6-40元/噸不等。

二、短期看東北地區玉米價格仍將表現偏強走勢

春節前,東北地區的中間商們很多沒有收購,一些烘乾塔整個冬天就沒開過工。隨著節後市場糧源的減少,加之國家加大扶持東北地區秋糧收購的力度,糧庫等國家隊帶頭漲價收購,使得東北地區的中間商們的情緒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深加工企業也跟隨調價收購,以鎖定糧源庫存。應該說,春耕之前的東北玉米行情,往年的節奏,今年被疫情給打亂了。特別是加工企業,本身開工率偏低,深加工的產品庫存還比較高,對價格上漲也是很苦惱;但如果不漲價,東北糧源外流就會加速,為了鎖定糧源,深加工企業、飼料企業也開始漲價。在這種形勢下,預計東北地區玉米價格短期內仍有走強的空間,特別是一些地區的樓子糧等質量好的玉米。

三、疫情影響下的需求下降將會抑制後期玉米價格上漲節奏

在前有非洲豬瘟,春節後又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部分地區還有禽流感等的情況下,今年整個市場消費將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很多工廠的產品銷售遇阻,庫存積壓。根據有關機構的數據,2月份國內澱粉企業的開工率平均只有4成,比1月份下降了2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個百分點。雖然各地復工復產正在有序推進,但消費需求總體明顯下降已經是定局,什麼時候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也不可知,對於玉米的需求來看,除了醫用酒精之外,其他用途用量都不理想。受此影響,後期玉米價格走強的根基並不穩固,支撐力也不太強。

四、春耕前的基層賣糧高峰對玉米現貨價格或將產生壓力

雖然最近華北地區玉米基層糧源上量增加,東北地區各方面收購也比較積極,但整個收購層面同比往年購銷量還是偏低的。且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產量數據來看,主產區基層玉米糧源總體仍不少,部分地區隨著氣溫升高,仍會有一定的賣糧壓力,考慮到農民賣糧習慣,3月中下旬或許在北方地區還將會逐漸形成一個大規模的賣糧高峰期。而一旦出現集中售糧,在今年市場總體需求下降的形勢下,或許玉米價格將會出現一個階段性的較大的調整行情。

綜上所述,疫情對整個國內經濟的影響已經顯現,並且還將較為深遠,對於玉米來說,也難“獨善其身”,後期行情將圍繞供需基本面來形成。短期內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將繼續震盪調整,中後期來看需求的恢復情況將決定玉米價格走強的進程和上漲的幅度,初步來看,糧小咖認為今年疫情影響下,玉米的供需格局或將比之前預期的要“樂觀”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