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成都,腦海裡很自然的就閃現出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雖讚譽之高,但我覺得成都是受得起的!
去年春節上成都(翡翠城第五期)作客,利用午後時光在沙河邊逛了狂,採集了些春天的訊息。
沿沙河東籬翠湖公園往南,在翡翠城錦江(府河)與沙河交匯處(琉璃路大沙河橋西),有一紀念廣場,廣場上出來沐浴陽光,享受春天的人們漸漸多起來了。
廣場北部,建有一座高臺,臺中央立有一座造型新穎別緻的建築,上面鎏金部分豔陽之下熠熠閃光,下面青石為柱上布浮雕,古樸莊重。
這是“成都之最”紀念碑,碑身銘文:成都文明史記已逾4500餘年,歷春秋滄桑,迄今為止,據史料所載,成都創造了諸多“世界第一”、“中華第一”、“巴蜀第一”之歷史文化紀錄。今擇其要,築臺刻畫,以示歷史上成都貢獻於世界之最。
細觀之,碑身浮雕刻畫有世界最早的天然氣井“臨邛火井”、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等系列組圖,充分展示了成都歷史文化所達到的高度。
紀念碑南側高臺下方有一塊2米長1米寬的硃紅花崗石,石上撰有銘文《沙河古今記》,鐫刻的時間為沙河整治後的2004年冬月。全文記錄分享給大家:
沙河,古稱昇仙水、鳳凰水,因鳳凰而飛昇、漢代張伯子騎赤虎昇仙的故事而得名。至南宋始稱“沙水”。陸游《駟馬橋》有“橋邊沙水綠茵老”之詩句,明清時代,習稱“沙河”。沙河是府河的洩洪道,北自洞子口的府河分沱別出,向南流至三瓦窯,重入府河,古曾有“沱江”之稱,是蜀人“岷山守江,東別為沱”獨特治水經驗的又一產物。沙河環繞府河東段,東郊地脈因之而成一蠶形。自古即為栽松蒔柏,綠岸翻鷗,麥苗剪剪,梅子雙雙,漁歌唱晚,碧流詠歎的優良人居環境,被譽為“王家山水,如在畫圖”。
市府2001年9月作出整治沙河的同時,“騰籠換鳥”,調整東郊工業區的戰略決策也順應而出。三年整治沙河道長達22.22公里,範圍達4.63平方公里。工程初竣,沙河景觀再現,東郊再度恢宏為水綠天青,綠林如帶,功能齊全,兩江環抱的蠶形新城區。從北湖涵養水,到三洞古橋,從科技秀苑、麻石煙雲,到九天圖畫、東籬翠湖,從古昇仙水的遐想,到今鳳凰河的現實,沙河為騁鶩成都新夢想提供了一處浪漫仙遊的時尚勝地。漫步紅滿綠重,行居仙緣故鄉,令人心曠神怡。沙河之舟,將承載如錦如繡的天府歷史,文明飛棹在現代生態工業文明的場合裡,與時偕行,向著未來,催帆奮進。
回望府河,藍天白雲與秀水微瀾之間,一條鋼鐵長龍橫臥府河,飛架東西。遠遠看去,橋上人們熙來攘往,有的匆匆趕路,有的駐足憑欄觀景(或許我與他已分別成為對方眼中的景了),還有的似乎正在試著放飛風箏。離橋不遠的一條“白練”不就是府河塑腰的絹帶麼?哦,不,府河已是那麼婀娜秀美,那是一處河床落差形成的跌水瀑布。
一側是碧綠澄淨的沙河水,一邊是奼紫嫣紅的各色花,難怪沿河兩岸步道上游人如織,如此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景緻怎能不吸引人們,攝人心魂?一路上,多少遊人停下腳步,傾耳傾聽和定睛欣賞蜂飛蝶舞的鬧春場景;一路上,多少遊人被這些精彩綻放的花勾住了眼,拽住了腿,紛紛用手機珍藏倩影;一路上,多少遊人又被這陣陣香風吹得醉意矇矓……
在此,沙河匯入府河,兩河攜手繼續向南奔流,目標長江,目標東海。在我看來,府河您流淌的何止是一江春水,更有成都厚重而驕傲的歷史和繼往開來加速奮進的自信,您將吸引多少東來的北上的人們溯源而來,膜拜於您!
閱讀更多 逐日遠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