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對於近幾年影片不賣座的窘境,馮小剛曾做出言簡意賅的說明——“觀眾太垃圾”。

  今年的賀歲檔依然有馮小剛的身影,但票房成績慘得像是在湊數。

  他的新電影《只有芸知道》,講述了一對中國夫妻在新西蘭的偏僻小鎮過著平淡的日子。電影調子起得溫情、柔軟又波瀾不驚,節奏慢得像是位日本文藝片導演的作品。上映3天,票房僅有7300萬,第四天才勉強破億。雖然網絡上對於電影好壞的爭論熱火朝天,但觀眾們還是”用腳投了票“。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馮氏賀歲失靈”的聲音又一次甚囂塵上。

  近年來,這種聲音已經多次出現在馮小剛身邊,而“巧”的是,他執導的電影,因票房備受爭議的也越來越多:《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

  當年他憑藉《甲方乙方》開啟的“賀歲檔”這一概念,如今已讓他感到力不從心。

  面對這次失利,馮小剛也早沒了當初罵影迷是“垃圾觀眾”的銳氣:

  “時至今日,很多新銳導演生龍活虎,摧城拔寨,一部電影動輒已經是20億起步,不到30億都不好意思慶功。”如今自己的電影票房破億,“這1億票乃是250萬觀眾所賜,這250萬觀眾是基於過往之信任買票捧了老馮和小黃(黃軒)的場,老夫這廂有禮了……看完電影……您花了錢,罵幾句出出氣都應該。這是人之常情。”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馮小剛的“低頭”,讓人想起了《老炮兒》點映後,他對觀眾吐露的那句心聲:

  “我和老六一樣,跟這個時代有點格格不入。”

  “老六”就是《老炮兒》中的主角六爺,年輕時就出來“混社會”,茬過架、鬥過狠,但人到中年也一樣捱了社會的一記大嘴巴,腦瓜子嗡嗡作響。

  這麼看來,馮小剛跟老六確實一樣,迎來了“英雄暮年”。只是這次“暮年”到底是時代變化還是“主動墜落”,我們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馮氏賀歲

  已經有很多人忘記,馮小剛從前並不市井。最開始的他,作品中一直帶著一股子“混不吝,但文藝”的氣息。

  在憑《甲方乙方》強勢製造“賀歲檔”這一華語電影新概念之前,馮小剛參與制作過三部曲,分別是《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月亮背面》《我是你爸爸》。只是這個三部曲後來沒有露臉的機會,投資人的數千萬投資都打了水漂。

  那是馮小剛第一次領略到“文藝致死”,絕望之餘還在北京電影廠裡哭了鼻子。

  通過這段堪稱慘痛的經歷,他明白了自己的咖位還不足以讓市場迎合自己,只能自己去迎合市場。如果繼續“想拍什麼就拍什麼”,自己將迅速變成“影視圈黑洞”。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馮小剛暫時收起了自己的野心,也將“文藝細胞”默默封存,只剩下了“混不吝”。

  好在人生總是有舍有得,與自己達成和解的馮小剛收起了稜角、變得市井,也迎來了機會。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青年馮小剛

  那年,時任北影廠廠長的韓三平主動找到馮小剛,邀請他執導一部喜劇電影。據馮小剛此後在自傳裡回憶稱,當時韓三平對他說:“你在北影拍的三部影片,兩部栽了大跟頭,作為廠長,我有責任把你打撈上岸。”

  於是,內地電影史上第一部賀歲檔影片《甲方乙方》就這麼立項了。據他在自傳裡透露,電影剛過審的時候,他的心情無比激動:“喝酒!哥哥的劇本通過了!誰再說電影局不好,我跟誰急!”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甲方乙方》中的臺詞,至今仍是“金句”。

  最終,《甲方乙方》在市場上大獲成功,成功斬獲3600萬票房,幾乎佔到了當年全年總票房的3.3%。這部片子成功的意義除了開啟“賀歲檔”這一概念,還有一層重要意義是將中國觀眾又重新帶回了電影院。

  上世紀末,大量的外國電影和港臺電影迅速湧入。從前每天只能看”國產主旋律“電影的觀眾面對衝擊眼花繚亂,而當時陳舊的國產片成了人們嗤之以鼻的失寵玩具。直到《甲方乙方》橫空出世,中國影迷才重新走進了電影院。

  從那之後,馮小剛的賀歲電影就成了他自己的“金字招牌”,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就是這個特殊檔期的“常勝將軍”。

  《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手機》《天下無賊》《非誠勿擾》……這些賀歲檔電影幾乎部部都是票房大賣,觀眾們也用手中一張又一張的電影票不斷壘高導演馮小剛在中國影迷中的人氣值。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直到有一天,馮小剛覺得自己有底氣左右觀眾電影口味,按自己的想法又拍了幾部電影后,他又一次被現實抽了一嘴巴。

  被市場“教做人”

  馮小剛的“市井”都是假裝的。整天跟王朔混在一塊的他,總是有顆批判現實的心。當“賀歲教父”“票房保障”等榮譽接踵而來,他覺得是時候揭下”市井“的偽裝,做真正的自己了。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有了這想法之後,馮小剛彷彿又找回了年輕時候的意氣風發。那時的他似乎已經確信,觀眾的審美能夠匹配自己的野心。最起碼,自己的名氣也能給票房兜個底,自己玩得開心的同時也不會賠掉投資人的錢。

  可惜的是,他還是遇上了第二次“文藝致死”。

  2012年,馮小剛“壓重注”執導的《一九四二》上映。上映之前,他滿腔熱血地表示:“我為此賭上之前12部影片積累的人氣,我相信我對觀眾的判斷。我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即使輸得精光也無憾。”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後來,馮小剛果然輸了個痛快。投資高達2億的《一九四二》,最終只收回了3.6億票房,如果加上宣發、渠道等成本,這部華誼兄弟的年度鉅製其實是賠錢的。那一年,華誼兄弟的財報也跟著變得有點辣眼……

  看著徐崢電影處女作《泰囧》成本只有它的一半,卻拿下了創歷史的12億票房,整個市場都在嘲笑華誼和馮小剛。

  再後來,為了“還債”,他又一次投大眾所好,拍攝了劇情跟《甲方乙方》如出一轍的《私人訂製》——網上評分5.6,卻在一片“爛片”的罵聲中收穫7.2億票房。

  命運彷彿是在逗馮小剛玩。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一九四二》的慘敗,在現在看來似乎成了馮小剛的轉折。從那之後,他的電影好像是跟觀眾較上了勁。除了《私人訂製》,馮氏賀歲的主旋律從“閤家歡”徹底變成了文藝與批判。

  在轉型之後,馮小剛的電影只有《芳華》這麼一部,在“批判、文藝、商業”之間找到了平衡,剩下的《我不是潘金蓮》《只有芸知道》,無一不在爭議中失去了票房。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可惜的是,跟著票房一起遠去的,還有馮小剛積攢多年的票房號召力。

  自我墜落,還是觀眾“垃圾”?

  對於近幾年影片不賣座的窘境,馮小剛曾做出言簡意賅的說明——“觀眾太垃圾”。

  2017年上海電影節論壇,他先是罵小鮮肉,接著罵大明星,然後罵IP熱,最後竟然罵到了觀眾頭上:“因為有那麼多垃圾觀眾,才會有那麼多垃圾電影。”

  後來,外界將這句話解讀成了“馮小剛惱羞成怒”。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這已經不是馮小剛第一次拉下臉“罵人”。2007年,《天下無賊》上映,他大罵記者,稱想“抽人”;2008年,《非誠勿擾》上映,馮小剛微博爆粗怒懟網友是畜生;2010年,《唐山大地震》上映,馮小剛微博炮轟孫海英是“激情燃燒壞了腦子”;2012年,《一九四二》上映,馮小剛怒罵觀眾是“文化納粹的嘴臉”;2013年,《私人訂製》上映,馮小剛連發7條微博炮轟影評人不識貨……

  看似總在罵人,但馮小剛的怒火併非無跡可尋。簡單地說,就是“誰覺得我電影不好,我就罵誰”……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那幾年,馮小剛剛開始從“賀歲天王”的寶座上滑落,心裡的落差讓他一時之間接受不了觀眾審美的多樣化。可能他覺得:“我已經這麼用心拍了,為啥市場總是不買賬?”

  其實原因無非有兩點。第一,在他憑藉賀歲檔統治影壇的年代,國內觀眾不僅娛樂方式不多,甚至連接觸電影的渠道也相對統一,當時人們搞幾張盜版碟就已經是難事,大部分人接觸的電影還是電視臺播的和電影院放的那麼幾部電影。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那個時候,觀眾的審美確實是高度統一的。但近幾年隨著電影市場不斷髮展,各種類型的片子百花齊放,看電影的渠道更是五花八門,觀眾的口味越來越“眾口難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馮小剛接受這個殘酷現實需要一點時間。

  第二,馮小剛從出名開始,就把自己與“賀歲檔”捆綁在了一起。中國人過節講究“闔家歡樂”,尤其是在跨年這個時間點,喜劇電影與“賀歲檔”有著天然的高匹配度。這幾年隨著轉型,馮小剛對喜劇商業電影嗤之以鼻,卻依然抱著“賀歲檔”的標籤不放,觀眾們明顯感覺到了不適應。

  跨年時節,在電影院裡懷著沉痛的心情看電影,不是中國人的選擇……

又一次慘敗賀歲檔之後 馮小剛不罵觀眾是“垃圾”了

不過好消息是,認清這些道理對於馮小剛來說雖然困難,但好歹還是有時間給他慢慢消化。

  只是“英雄暮年”的悲劇,正離馮小剛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