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舛——李廣難封

王昌齡在《出塞》中寫道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其中詩中的飛將便是西漢著名軍事將領李廣。李廣出生在軍事世家,是李信的後人。提起李廣,人們除了想起“飛將軍”,更多的是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到的“時運不齊,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難封,難在

命運多舛——李廣難封


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

飛將軍每戰,必然衝殺在前,可是就是沒有半點夠封候資格的軍功。為什麼李廣一生歷經大小戰役七十餘次,卻無封侯的功績呢?個人認為有兩點原因,

一,自身原因

命運多舛——李廣難封


太過驕傲,勇武而無謀略。為人不大氣。

李廣一生有兩個汙點,也反映出他封不了候的自身原因。第一件,李廣曾誘降隴西美族叛軍,然後把降卒800餘人全部殺死。殺俘房自古是犯忌諱的,有“殺降不祥”之說,而且在當時認為是戰爭罪行。李廣不能封侯也被當時著名的相士王朔認為是上天對他殺降的懲罰。

第二件,李廣曾經公報私仇,殺掉了一個與他有過節的軍官。李廣戰敗丟官後,有次打獵經過南山,耽誤了返回的時辰。按照規定,入夜後要封關不許通行,於是把守霸陵的校尉禁止他通過。李廣要求通過,並稱自己以前是將軍。亭尉對答:“現任的將軍都不能通過,何況是以前的?”李廣因此記恨在心,後來任右北平太守時,以人事調度的名義將霸陵尉招至自己轄內藉機殺死。

二,命運多舛,直白點就是倒黴點子背

命運多舛——李廣難封


縱觀李廣一生不是沒有足以封侯的戰功,只因為他自作自受,喪失了良機。漢景帝七國之亂時,李廣隨周亞夫平亂建有軍功,但因私自接受梁王所給的將軍印和賞賜,朝廷因而撤銷封賞,同時不予承認此將軍頭銜。後被指派為上谷太守,與匆奴作戰,隨後被調遣為上郡太守。輾轉與各地邊關,成就了“飛將軍”之名。

但是以後的戰事中,李廣的黴運來了。

命運多舛——李廣難封


命運多舛——李廣難封


  • “馬邑之圍”一個錯誤的戰略,必定是徒勞無功的。公元前133年作為護軍將軍的李廣無功而返。
  • 公元前129年,匈奴南下上谷。漢武帝出兵四萬、兵分四路,果斷地任命了初出茅廬的衛青為車騎將軍,同李廣、公孫敖、公孫賀一起迎擊匈奴。衛青到達花城,殺敵七百而回。漢武帝見四路大軍除衛青凱旋外非敗即退(公孫敖折兵七千,敗兵而回,公孫賀未能找到敵人作戰),賞識有加,封他為關內侯。倒黴的李廣碰到匈奴主力全軍覆沒,而且被俘。後逃出來,被貶為庶民。
  • 前123年,李廣又被封為將軍,隨衛青出戰匈奴,因沒碰到匈奴 ,又無功而返。
  • 前120年,李廣率四千人配合張騫一萬人馬出戰匈奴,又黴運附身,碰到四萬精銳騎兵,力戰一天一夜全軍覆沒。而張騫救援來晚一天,按律當斬,後用爵位換了一命,成為庶民。
  • 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李廣知道這是他最後封侯的機會了,苦求漢武帝讓他做前鋒 漢武帝看著白髮蒼蒼的李廣,同意了,轉眼又想到李廣黴運纏身,就密信衛青不讓李廣打前鋒。李廣鬱悶難平,再加上路途遙遠,他迷路了。導致匈奴單于遁逃。


漠北之戰結束了,李廣知道是他說再見的時候了。他容忍不了再被釘在恥辱柱上,受軍法審判,六十多歲的他揮劍自殺了,結束了他這勞而無功的一生了。

命運多舛並沒有隨著李廣的死亡結束,而是在他的家族傳承了下去。

  • 李廣的兒子李敢,當時跟隨霍去病作戰有功封為關內候。聽聞父親死訊,認為是衛青陷害,鬧事打傷衛青,衛青沒有追問他。可是霍去病記仇,在甘泉宮狩獵中,一箭射死了李敢。
  • 李廣的孫子李陵,少年因爺爺的名氣受到漢武帝賞識。後來不願隨李廣利部下效命,自薦以五千步兵出擊匈奴,但是身陷重圍兵敗投降。漢武帝得知李陵叛降後族滅李家,李氏從此衰敗,隴西人士皆以李氏為恥。

李廣,有功有過。文人騷客多情懷,同情他,也得我們大家的想法。“李廣難封”也是我們很多人身有感觸的。也有不同的聲音,但已經不重要了,歷史人物的評說,在於我們在乎的。

命運多舛——李廣難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