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之間應該怎樣稱呼?

家族倫理稱呼

族人相認,在不知道對方輩系的情況下,請務必不能“稱兄道弟”、“呼姐喚妹”,這是一種唐突無知的行為,是有悖一個宗族的家教倫理,更是有傷家族體面的違規之舉。反應一個家族的文明程度。個別地區這種亂象嚴重,太祖與玄孫竟然稱兄道弟,確實悲哀無知!

它不同於社會統稱,56個民族是以一個“國家”為載體,成員都是國家的“子民”,所以可以廣義稱呼“兄弟”民族;諸如黨的“兒女”,中華“兒女”……均同。但一個同宗姓氏,他們有世系脈絡關係,在不知道對方輩系的情況下,絕不能隨便稱兄道弟! 因為“天下安氏均一家”,不管相識與否必有長幼之分,所以絕對不可言“天下安氏皆兄弟”喲!

平時對不相識的族人請記住廣義稱呼:黨內呼“同志”,族內以“宗親”、“家門”、“本家”呼之,方顯得一個姓氏家族之文明與禮貌。(已知世系時則可以分別稱呼宗長、宗兄、宗侄……),只有江湖或者異姓才不分長幼喊“兄弟”!


具體應該這樣稱呼:


1、年齡小的長輩稱年紀大的晚輩. 有職務職稱的稱職務職稱以示尊才敬賢,沒有職稱職務就直呼其名+宗親.,所有比我大輩兒直呼我名,以示親切。

2、長輩稱年紀相仿或者比自己小的晚輩 無職稱者,直呼其名。

3、晚輩稱長輩,可稱宗長,宗親,大輩兒.長一輩的一律稱其輩份+名+叔,.長兩輩的一律輩分+名+爺,不愛稱人的可以喊"宗親",亦不為過.

4、平輩間就兄弟姐妹,隨便了,跟自己家的兄弟姐妹一樣稱呼.


見人就大哥長大姐短是族內亂象,這種破壞倫理和宗法的族人有兩種:

一、自己不知情,沒有受過正統良好的族內倫理教育,覺得稱兄道弟利於關係和諧. 這個居多.現在遷徙大量而頻繁,散居後的族人不瞭解家族倫理是可以理解的.有的不僅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父親爺爺們也不知道怎麼稱呼,更甚者連輩分都忘了。真夠悲哀的,希望宗親再學習一下這方面的家族知識和規矩.


二、刻意套近乎,以喪失尊嚴為前提拉攏對方以達成自己不太良好的目的 ,這個就不解釋了,相信這個也不少. 同族者應該糾正。也許對方是你的長輩,如果對方是你的晚輩也糟了。確實有傷倫理!

1.大約每過25——30年就有新一代的誕生。一個家譜記載600年的家族,那麼這個家族至今大約已傳20——24代。

2.一個家譜記載300——400年以上的家族,現在同時存活在世的人可能相差7輩。

自古,“輩分”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下來就被確定了,自己別無選擇。同宗族之間的輩分是嚴格遵守的,比如說稱呼必須準確,日常生活應主動向長輩問好、讓座、讓路,坐次上也十分講究,不能亂了禮法。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甚至命運都會受到宗族禮法的影響和傳統道德的束縛。

宗族之間應該怎樣稱呼?

相差7輩,互相之間怎麼稱呼?

根據中國《漢語大辭典》、漢《爾雅·釋親》和《春秋公羊傳·莊公四年》等史書考證確定了中國人本族內“上下九輩”的稱呼: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書中說:因人懷跆,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

下按次序稱謂: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kun)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

即 :子、孫、曾、玄、來、晜、仍、雲、耳。

“耳孫者,謂祖甚遠,僅耳目聞之也”,“遠祖者,幾世乎,九世矣。”為證也!



宗族之間應該怎樣稱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