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封關羽漢壽亭侯,關羽用了一輩子,為何劉備封賞,關羽不接受?

大馬哈魚12


漢朝只有王,侯兩等爵位,王必須是皇族。關羽的爵位是漢獻帝封的,現在在接受劉備的封賞,豈不是讓自己的忠義蕩然無存了


回憶待在記憶的角落裡


關羽的“漢壽亭侯”爵位是漢獻帝冊封的,曹操只是表奏,曹操當時是沒有權限封侯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關羽因官渡之戰斬顏良,解白馬之圍,曹操便上表天子,奏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關羽是忠義之士,在得知劉備的下落之後,便將曹操授於他的官印懸於中堂之上,護送兩位嫂子離開曹營,千里走單騎,到河北袁紹處尋找劉備去了。這“漢壽亭侯”爵位既然是漢朝皇帝封的,就是他的榮譽,所以,無論他走到那裡,還是什麼時候,都享用著這一殊榮。

而劉備在公元219年自稱漢中王時,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關羽當時並不願意接受,害得授銜大使費詩費了好大力氣,好說歹說才勸服了關羽接受封職。儘管如此,關羽還是習慣享用漢獻帝封他的漢壽亭候的爵位,大家試想一下,一個是皇帝封的爵位,另一個是王封的職位,皇帝與王誰大,孰輕孰重應該清楚,再說,關羽本是忠臣良將,忠漢、忠君,他們桃園三結義時,一心想的都是匡扶漢室。

也許,正是關羽是一個忠漢、忠君、忠義之士,才為自己日後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埋下了禍根。因為劉備看清了關羽本質,如果漢獻帝不死,只要有關羽在,劉備就不敢擅自稱帝,否則,就違背了他們桃園三結義匡扶漢室的初衷。這也是關羽為什麼不願意接受劉備所封,享用“漢壽亭侯”一輩子的原因。


M易2


封關羽漢壽亭侯,雖然是實際是曹操封的,但名義上卻是漢獻帝封,是最高中央政府給的。自跟隨劉備起兵以來,就一直把匡扶漢室作為旗號,在關羽看來,獻帝賜給自己漢壽亭侯爵位,是漢朝最高中央政府對自己跟隨劉備起兵以來,奮戰沙場,為漢室所做的一切的最大肯定,自然自己珍惜非常。



至於劉備的封賞關羽不接受,主要是因為關羽驕傲的性格,在他的眼中自己“絕倫逸群”,誰都看不起。但關羽不受劉備封賞,主要指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派費詩前去向關羽宣佈誥命。關羽在聽到自己與黃忠同列五虎將,大怒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於是拒絕接受官印。



這時費詩用當年韓信、蕭何、曹參的故事勸說關羽。費詩說,蕭何、曹參與劉邦自幼的交情,而韓信後來投奔劉邦,但封爵的時候韓信最高,蕭、曹二人沒有怨言。現在漢中王因為黃忠一時的功勞,給予他很高的恩寵,但說到漢中王心中的地位,怎麼會把黃忠與您等同起來啊!漢中王與您就像是同一個整體,憂樂同享,福禍共當。在費詩勸說下,關羽最終接受了封賞。



關二爺雖然後世封神,但在俗世還是不能免俗。對自己的所處的位置還是很在意的。在大戰當前,不是談軍事,而是首先問自己爵位。這裡固然有關羽瞧不起黃忠老邁不願與之同列,但各。更多還是在意劉備成為漢中王后,自己的地位,聽到劉備竟然把自己與別人同等對待,未加特殊禮遇而感到不滿,所以拒不接受封賞。而費詩的馬屁恰到好處,滿足了他的虛榮心,說到了關羽心裡,自然讓關羽樂於接受。


一壺清茗品春秋


哪裡是關羽不接受劉備的封賞,分明是劉備根本就沒有給關羽封過侯;當然,嚴格意義上說,曹操也沒給關羽封侯。

關羽之所以被封為漢壽亭侯,是因為在官渡之戰中,他刺顏良於馬下,解了白馬之圍: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這裡需要注意兩個細節:

一、關羽是把顏良刺於馬下的,不是“斬顏良”。實際上,根據史學家考證,長柄大刀這種武器在中國大約是元明時期才出現,不可能在三國時就有“青龍偃月刀”。

二、關羽的侯爵是曹操表奏天子所封的。彼時的曹操還僅僅是漢朝的司空,他是沒有權力封侯的,能封侯的只有皇帝。

因此,關羽接受這個侯爵接受的心安理得——雖然這個人情實際上是你曹操給我的,但是畢竟上面蓋的是大漢天子的玉璽,我領的是漢朝的侯,不是你曹操的侯,那我還有什麼不能拿的呢?正好,還能體現我是大漢的臣子,豈不美哉?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終關羽一生沒有獲得劉備的封侯的原因——關羽死的時候,劉備還僅僅是漢中王,不是皇帝。

作為諸侯王,劉備只有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的權力,並沒有封侯的權力。等到劉備稱帝的時候,關羽的人頭都被同樣已經去世的曹操以諸侯之禮安葬了,哪還有機會給他封侯?



青言論史


按照當時的社會形態來說,漢獻帝的東漢還存在著,東漢王室封關羽的“漢壽亭侯”是當時的正統。雖然較真的說起來,其實關羽這個侯爵是曹操給封的。但是這畢竟是漢獻帝親口御封的,是合法的,代表的是整個東漢王朝的指封。

  當時的正統皇帝雖然是那個傀儡漢獻帝,而關羽、曹操、劉備都是東漢天子的朝臣罷了。後來劉備自封漢中王,封關羽做前將軍,關羽以不願與黃忠位列拒絕。其實根本不是這個原因,試想一下,劉備自己的出身都不明不白,還自封的漢中王。名不正言不順,關羽怎麼會看得上他這個非正統的漢中王授封呢?再者關羽一直以匡扶漢室為目標,以漢壽亭侯自居,也是表明自己是漢王朝臣子的態度。並且關羽的漢壽亭侯不僅是漢獻帝親封的,還是他自己應得的,是憑藉自己的戰功獲得的榮耀,意義重大。一句話總結就是漢壽亭侯來的正統,含金量高,且關羽以漢臣自居,所以他一直以漢壽亭侯自居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滿山紅遍


關羽身前一直使用漢壽亭侯,這是十分好理解的。我給出兩條理由:其一、關羽的漢壽亭侯是大漢朝庭冊封的,並不是曹操冊封的,這是國家給關羽的榮譽;其二、蜀漢政權只給關羽官職,並沒有給他爵位,死後才封為壯繆侯,那時關羽也用不上了。

關羽被曹孟德生擒後,獲得曹操禮遇,封為偏將軍,跟隨曹軍一起征戰袁紹,雙方戰於白馬。袁紹手下的悍將顏良十分厲害,連連斬殺曹軍數員大將,這時關羽拍馬出戰,於萬軍之中一刀斬殺顏良!袁紹軍主將一死,軍無戰心,曹軍正面掩殺,袁紹大軍潰敗,白馬之圍遂解。曹操為了籠絡關羽,故向漢獻帝奏請封關羽為漢壽亭侯;漢獻帝作為傀儡,有曹孟德之請,又出於對關羽的敬仰,故冊封了關羽為漢壽亭侯。

曹操雖為漢賊,但是他名義上是漢朝的丞相,關羽的侯爵又是漢獻帝親封的,故關羽接受了此爵位。蜀漢政權建立後,劉備沒有封關羽的爵位,只是一再加升關羽的官職;一方面劉備以漢朝正統正居,關羽已經有了漢朝的封爵,就沒有必要再封了,再封只會表示自己不是漢朝正統;另一方面以關羽的爵位為代表,正可以表達劉備蜀漢政權的合法性。故關羽身前再沒有其它爵位了,不用漢壽亭侯就沒有用的了。

如果關羽的侯爵是魏壽亭侯,那麼關羽一定不會接受,更不會使用。蜀漢政權建立後一定會給關羽重新封爵,而爵位很可能是公爵甚至是王爵,奈何漢獻帝已經給關羽封爵了,故無法再封爵。劉阿斗後來給關羽的封爵是壯繆侯,這個侯爵還不如漢壽亭侯值錢!如果封個壯繆公或者壯繆王,那麼羅貫中會採用之,正因為還是侯爵且意義有貶義,故羅貫中採用了漢壽亭侯,民間受《三國演義》影響,關羽也就只有漢壽亭侯這個爵位被大家記住了。





詩雨花魂


關羽的這個漢壽亭侯含金量實在太高了,所以劉備就不給他另外封侯。關羽所封的這個漢壽亭侯,是他投奔了曹操之後,袁紹和曹操之間進行了三國之間關鍵的一戰官渡之戰。在這一戰中,因為關羽斬掉了袁紹手下的大將顏良,所以立了大功。



後來曹操就上表天子,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這個侯的含金量相當的高。因為是漢獻帝所封。漢獻帝雖然當時是傀儡,但他畢竟還是天下人所公認的天子,他所封的爵位自然是含金量最高的,因為是由天子認證的。像劉備本來也是漢室宗親,可惜大家都說他是騙子,一直到漢獻帝認他是皇叔之後,人們才不那麼說。



後來關羽又回到了劉備那一邊,替劉備南征北戰。劉備實力強大起來之後也封了其他人不少爵位,但是在三國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被封為侯爵。因為除非是篡位,否則的話一般人連公爵都不可能封,像曹操被封了魏公之後,甚至遭到荀彧這樣的漢室大忠臣的反彈。也就是說,一般人是不可能封公的。



因此當時關羽所封的那個漢壽亭侯應該是比較高的了,再往上封已經無法再封了。因此,劉備就一直沒有再給關羽加封爵位,而只是在職位上給關羽增加,像後來當了漢中王之後封官以為前將軍。關羽死後,漢壽亭侯這個爵位,也由關羽的子孫一直傳承下去,可見他們對這個爵味還是相當看重的。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因為關羽漢壽亭侯的爵位是曹操請漢獻帝,以朝廷的名義封給關羽的。

不管當時漢獻帝是多麼傀儡的一個人物,但至少他在名義上是大漢的天子,是漢家恩養天下四百多年唯一的法統和道統的代表,關羽可以不要曹操的金錢、美女,但不可能不接受來自天子的封賞。

至於關羽為什麼不接受後來劉備對他的封賞,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在漢朝其實外臣很少封侯,所以才有李廣難封的說法,而亭侯爵位已經是列侯中的除“關內侯”外最高級別的侯爵了(其下縣侯、鄉侯),其實已經很高了;

其次,這次的封賞是關羽斬顏良誅文丑一刀一槍死拼下來的,見證的是他本人的至高的武勇和至尊的榮耀,而劉備的封賞基本上是和他有關係的人都封,含金量自然不同;

再次,亭侯封賞畢竟是經過漢獻帝和朝廷認可的封賞,在當年注重名分、名義的環境中,自然比劉備這個不受當時承認的小朝廷的封賞要強得多;

最後,關羽一生忠義,以漢臣自居,並以解救天子、興復漢室為畢生志向,他不接受劉備的封賞並一直以漢壽亭侯自稱,正表明了他以上的行為和志向。

劉備估計除了內心有幾句不快之外,也只能無可奈何了。劉備稱帝的時候,漢獻帝還沒死呢,只是禪讓之後做了山陽公而已,估計劉備也是心虛,所以不好在這個事上過多計較了,而且關羽是跟隨自己鞍前馬後多年的手足,寵一寵也無所謂了。

PS:有個小彩蛋,你知道“漢壽亭侯”這四個字怎麼斷句嗎?你不會認為是"大漢的壽亭侯"的意思吧?


強哥說文史


關羽原本是山西的殺人犯,因犯了事四處逃亡,他某一天在集市上遇到了劉備和關羽,三人不打不相識,就此桃園結義,成了無話不談的異姓兄弟,從此關羽和張飛便一直唯劉備馬首是瞻,跟隨他征戰天下,而說起關羽接受曹操冊封的情況,是有三個原因在其中的。

其一,關羽當之無愧。漢壽亭侯的爵位是關羽憑藉實力打出來的,自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他將關羽分封為皇親國戚一類,關羽對此並不上心,雖說劉備在漢中稱王后,關羽曾水淹七軍,為蜀漢立下了不世奇功,但儘管如此,關羽仍然明白,漢壽亭侯才是他自身實力的體現。

關羽為何不接受劉備冊封,反常以曹操封的漢亭侯自居?有三個原因

其二,此爵位含金量很高。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漢壽亭侯是曹操親自下令封賞的,這個稱號也經過了漢獻帝的同意,關羽因在解白馬之圍後斬殺了顏良被分封,這時的關羽已經名聲大震了,而漢壽亭侯的稱號也正式被告知天下,後來劉備分封的稱號卻只適合用於蜀國,在其他的地方,這個稱號是不被認可的。

其三,關羽的忠義之名。關羽一直對蜀漢是忠心耿耿,他一生忠於兄長,但更加忠於漢室,關羽熟讀春秋,明白大義所在其實劉備建立蜀漢,是和關羽的志向相駁的,他內心更想恢復漢室的榮光,於是一直堅持漢壽亭侯這個稱呼,所以關羽壓根就不在乎劉備的封賞





緣禦寒


戲臺上,關老爺出場往往有一套標準程序,手中青龍刀,胯下赤兔馬,白臉的關平,黑臉的周倉,一邊一個左右護駕,背後豎起一面大纛旗:漢壽亭侯關!好威風,好殺氣。每一樣裝備,每一位副將都為關羽添了不少氣場。尤其是漢壽亭侯的金字招牌,怎麼看怎麼牛。


那麼漢壽亭侯到底有多金貴呢?從周武王分封列國起,中國古人就明確建立了以公侯伯子男為基礎的封爵制度。到秦漢時進一步完善,提出: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用階梯制的爵位來對應不同的等級待遇,以此刺激社會各級人士、有志青年好好幹活,好好賣命。但所謂李廣難封,千里覓封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漢壽亭侯這個爵位是怎麼來的受封時間

根據三國志記載,關羽受封這漢壽亭侯爵位是大致是在建安五年,200年。這一年,曹操東征劉備,俘虜了關羽。在三國演義上表現為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救白馬曹操解重圍。雖然說關羽降漢不降曹,但關羽身在曹營,為受封創造了條件。

受封原因:誅殺顏良,解了白馬之圍。建安五年,在袁紹和曹操之間發生了白馬之戰,因為關羽成功為曹操解圍立功,所以曹操上表漢獻帝,封關羽為漢壽亭侯。說實話,這明顯就是曹操拉攏關羽的手段,關羽剛進入曹操的隊伍,一殺顏良就封侯,這節奏似乎也太快了。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關鍵的問題是誰封的:漢獻帝。注意,曹操有個動作是上表漢獻帝,推薦關羽為漢壽亭侯。雖然曹操有點慷他人之慨的意思,拿漢家的爵位給關羽拋媚眼,但不管怎樣,關羽的漢壽亭侯,名義上總是漢家天子所封,是漢獻帝蓋章同意的。

關羽在曹操賬下聽令,但沒有吃曹家的糧食,大家都是漢家臣子,官位各有高低,但總的來說屬於同事關係。三國演義裡,關雲長千里走單騎之前,有掛印封金的舉動,而作為正史的三國志只記載了關羽封金。原因就是東西是曹操送的,而漢壽亭侯是天子封的,沒有必要退還。


五虎大將的爵位含金量誰最高三國志中,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共同記載在第三十六卷蜀書六中。張馬黃趙合傳,也就是後世所謂五虎大將的原始依據,起碼在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眼中,這五位型男是同一水平的。那麼看一下,這五位型男在職場上是怎麼進步的。

根據三國志記載,可以梳理出劉備在奮鬥過程中,對旗下功臣有過四次比較集中的封賞記錄。創業到了一定階段,共享勝利果實,是鞏固集團,激勵士氣的必然選擇。畢竟兄弟們出來混的,除了有興復漢室的這樣遠大理想作為精神支柱,還存在跟著大哥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現實需要。第一次大約在建安十三年到十六年左右,208年-211年之間。此次封賞未有明確時間點,而歷史背景則是在208年赤壁大戰後,劉備攜餘威,乘勝先後攻取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荊南四郡,由此在荊州站穩腳跟,為之後211年開始攻略益州打下了基礎。漂泊半世的劉備為了慶祝總算有了一片自己的根據地,舉行了這次封賞。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張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在南郡。三爺終於有了爵位,比關羽要晚了近十年。馬超,此時尚未加入劉備集團。建安十六年正帶著西北聯軍和曹操在潼關掐架。馬超在建安十三年左右已經承襲馬騰的部曲,並取得偏將軍,封都亭侯。都亭侯,意為某個地區首府、治所所在地的亭侯。

黃忠,劉表時代任中郎將,統屬於長沙太守韓玄。戰長沙一役,開始跟著劉備混。趙雲,遷為牙門將軍。第二次是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關羽,董督荊州事。董督,意指統帥、監督,關羽正式成為了荊州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此時劉備跨有荊益二州,可以說是拿出自己身家的一半交給關羽去打理,足見劉備對關羽的信賴和倚重。張飛,領巴西太守。馬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黃忠,拜為討虜將軍。趙雲,為翊軍將軍。

第三次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爵漢中王。關羽,拜為前將軍,假節鉞。關羽的假節鉞比張飛、馬超的假節之多一個字,但是卻擁有了更高的禮遇和殺伐權力。張飛,拜為右將軍、假節。馬超,拜為左將軍,假節。黃忠,拜為後將軍,賜爵關內侯。從內心深處講,關羽是不削和黃忠這樣的老卒為伍的。趙雲,無記載。第四次是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即皇帝位。關羽,已在220年荊州敗亡。張飛,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馬超,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黃忠,在劉備進爵漢中王的次年,即建安二十五年已經卒了。在此我們發現了一個彩蛋,其實黃忠並沒有參加猇亭之戰,而三國演義裡卻描寫劉備帶著黃忠伐東吳為關羽報仇,導致黃忠被孫吳著名狙擊手馬忠一箭射死。

趙雲無記載。但是趙雲一直在努力,劉禪上位的建興元年,223年,才被封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可見,關羽是五虎將中最早取得爵位的大將,資歷夠老。張飛和馬超雖然取得鄉侯的地位(關於張飛、馬超的到底是鄉侯還是縣侯以後有機會在討論),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關羽沒有大意失荊州,沒有敗走麥城依然在世的話,肯定也會取得相同的爵位。在劉備集團裡,除了劉備本人之外,只有關羽和馬超兩個人的漢壽亭侯和都亭侯是由正統的大漢王朝所封。曹魏的權力由漢帝禪讓而得,這種情況下,對前朝的官員一般都會保留待遇。而孫權方面,雖然常年暗懷鬼胎,但是明面上還是保持微笑,所以只有關羽的漢壽亭侯和馬超的都亭侯才是國際硬通貨。

爵自上出,非侯王所擅。列土封侯是皇帝的事,曹操封官封爵還要借用漢獻帝之手走一下程序,而劉備在荊州時期封了張飛新亭侯,在漢中王時期封了黃忠關內侯,這都屬於非禮的僭越之舉。即便劉備向獻帝送了奏章,能過的了曹操那一關嗎?明顯是不可能的。所以,張飛、黃忠和趙雲的爵位都是由劉備劉禪父子建立的蜀漢政權所封,曹魏是不予承認的,含金量自然就低了一等。所以,有著漢獻帝親賜的漢壽亭侯護體,關羽作為五虎上將之首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