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建議取消中考改革高考,未來的高考到底該怎麼考?

近日,委員馬勇明建議“取消中考,改革高考”,引起網友熱議。馬勇明提出,他認為,教育體系應當遵循不同年齡段的不同規律,小學階段應是快樂教育,中學階段應是興趣教育,大學階段則是專業性學習。

“這是人才和教育的誤區。應當取消中考,中學階段學校就跟社會對接,開辦各種興趣班,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去體會去感受,自己喜歡幹什麼適合幹什麼。再改革高考,不要一錘定音,一張卷子定終身,例如高考是不是可以採取申請制?比如學生可以申請10所高校,含高、中、低各類高校;高校錄取學生可以採用入學水平測試的方式,水平測試每個月都允許學生報考,高校則從中綜合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潛力,比如水平測試考了幾次?成績有哪些變化?還可以由中學老師向高校推薦學生”。

一直以來中國的高考制度都飽受爭議,有人認為,它唯分數論的選拔體系,讓中國學子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催生了整個社會的焦慮;有人則認為,全世界再也找不到這樣公平的制度,它給了底層青年向上流動的機會。

客觀來講,高考制度本身的存在為選拔人才提供了一個機制,但這個機制目前飽受詬病,其中“以什麼樣的標準去選拔和選拔什麼樣的人才”這一核心問題尚未得到明確的答案,關於它的探索和改進也在不斷嘗試中。

委員建議取消中考改革高考,未來的高考到底該怎麼考?


1月7日,教育考試中心研製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評價體系對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容和考查要求進行了最新的解釋和說明。


核心要點?


該評價體系由“一核四層四翼”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回答了“為什麼考”的問題;“四層”為高考的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回答“考什麼”的問題;“四翼”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回答“怎麼考”的問題。

委員建議取消中考改革高考,未來的高考到底該怎麼考?


有什麼作用和影響?

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人表示,該體系不是考試大綱,也不是界定考試範圍的規範性文件。而是綜合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而形成的考試評價理論框架,是高考命題、評價與改革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主要供高考命題人員、高考研究人員、教育考試管理人員以及廣大師生學習參考使用。

委員建議取消中考改革高考,未來的高考到底該怎麼考?

其影響在於: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實現了高考由單純的考試評價向立德樹人重要載體和素質教育關鍵環節的轉變;

二是在評價理念上,實現了高考由傳統的“知識立意”“能力立意”評價向“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綜合評價的轉變;

三是在評價模式上,實現了高考從主要基於“考查內容”的一維評價模式向“考查內容、考查要求、考查載體”三位一體評價模式的轉變。高考評價體系基於素質教育理論和考試評價規律,創造性地將素質教育目標與考查內容對接,將素質教育評價維度與考查要求對接。


創新之處在於?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告訴了大家考什麼、怎麼去考,與之前頒佈的高考大綱相比,多了一些指導的意義,少了一些生硬的強制。

委員建議取消中考改革高考,未來的高考到底該怎麼考?

高考作為中學教育的“指揮棒”,對中考和老師的教學都有著指導意義,“一核四層四翼”的評價體系,加強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考查和培養,有利於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且催生著老師教學向創新性、應用性方向轉變,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為下一步的高考改革奠定了基礎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對於高考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從評價體系的制定到落地實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多一些耐心和信心,方能看到教育改革的碩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