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主播的美國遭遇《波拉特》

從小學便開始教導我們,要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

發達國家總是看不慣某些地區的生活習慣,真不是人家願意過那種生活,而是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之下,當地的人民很難有更高的覺悟。《波拉特》用一個新聞主播的工作、生活經歷,諷刺了文化衝突現象不僅有落後的弊端,同時也是發達地區歧視多元化的結果。

哈薩克斯坦主播的美國遭遇《波拉特》

影片用新聞報道的形式首先展示哈薩克斯坦的生活,主要就是體現當地人如何地落後。關鍵的是它們有一項運動,一群人追著巨大的猶太人偶,向孩子們言傳身教猶太民族是多麼的可惡。看似這是在諷刺哈薩克人,實際上在為前往美國拍攝紀錄片做鋪墊,這樣才能展現那些優越感超級強的美國種族主義者。

哈薩克斯坦主播的美國遭遇《波拉特》

波拉特來到美國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打招呼,吻面禮沒有那麼招人煩,之所以大多數人躲閃或者惡語相加,就是單純的看不上這個穿著落伍的土包子。換作那些穿著得體、金髮白膚碧眼的法國帥哥,場面定是一派祥和。

哈薩克斯坦主播的美國遭遇《波拉特》

生活習慣也有很大的不同,將馬桶當成面盆還好,至少沒人看到。波拉特在河邊洗衣服、在馬路上撇大條、甚至做出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不過生活習慣不會影響人類的本能,波拉特很快被電視中的女演員吸引,從此刻起,女演員代表就是美國,而波拉特扮演的就是急切融入美國社會的外來移民。波拉特也表現出了哈薩克人情感上優點,即使他的太太看上去不怎麼可愛,但婚約存續期間,波拉特從精神上遏制住了出軌的想法。

哈薩克斯坦主播的美國遭遇《波拉特》

採訪過程中,波拉特將哈薩克人對女性的歧視發揮的淋漓盡致。關於女性參與社會分工的問題中,波拉特竟然舉出了“科學依據”,哈薩克斯坦的科學家研究表明,女性的腦子特別小,跟松鼠的差不多。由此能夠看出,“專家”這個身份,在很多落後的國家,絕對是為國家機器服務的。

哈薩克斯坦主播的美國遭遇《波拉特》

對於三位女權主義者的聽而不聞可以理解,按照波拉特的說法,在他的國家,男人走在街上,所有的女性都有向他們服務的義務。所以波拉特對女權主義者的稱呼也特別難聽,基本上就是將她們形容為某種工具。幸好人家脾氣好,換做咱們打他一頓都是輕的。

唯一讓波拉特感到欣慰的是德克薩斯居民,算得上是美國種族歧視殘留比較嚴重幾個州之一。事實證明,發達的國家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擁有先進、包容的思想,某個國家如果提倡平等、正義,只能說明它的領導者有這方面的傾向,有些公民多少還會保留排外的思想。

哈薩克斯坦主播的美國遭遇《波拉特》

通過波拉特對猶太人的反應,能夠看出國家教育對人民的影響。宣揚不做軟柿子,犯我國土者、雖遠必誅是一回事,像納粹企圖種族滅絕是另外一回事。一個國家有好人就會有壞人,哈薩克對猶太人的妖魔化,導致在波拉特這種普通國民眼裡,不僅猶太人邪惡,而且會妖術,蟑螂什麼的說變就變。

搭順風車的過程中,波拉特得知喜愛的女演員是個“特殊”電影女星之後世界觀崩塌。激烈的諷刺了美國的宗教文化,教眾看上去更像是被妖魔附體的瘋子。影片雖然這麼表現,實際上在強調信仰的重要性。波拉特認識到需要抱著一顆開放、包容、進步的思想,生活才能充滿陽光。

哈薩克斯坦主播的美國遭遇《波拉特》

然而克服了心理障礙的波拉特並沒有得償所願,愛情從來都是雙向的,突然冒出的波拉特讓女演員驚恐不已。按照波拉特的習俗,看上哪個姑娘,用麻袋套住就算是成婚了。顯然男女平等的美國無法接受,就如同哈薩克民族沒法不能接受美國現代化的生活一樣。拋開人種歧視,生存環境、文化傳統決定了彼此生活的方式,真不是某些習慣改不了,需要給他們一些時間,當國家發展到某種程度,自然能與世界接軌。

波拉特想起了旅程中遇到的應召女郎盧內爾,來到美國的時間裡,無時無刻不像是被拉上餐桌的盧內爾,除了急著避開的人,迎來的全是不歡迎的目光。如果某個階層真的認為自己高高在上,是不是更應該對底層的人民多一點耐心、多一份包容。

哈薩克斯坦主播的美國遭遇《波拉特》

劇中飾演波拉特的男演員科恩就是個猶太人,但他很多諷刺作品中,總是會通過對猶太人的攻擊來提醒觀眾歧視是多麼的可笑。如果每一個人都能試著用對立群體的眼光思考,也許這個世界糾紛能少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