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琺琅彩官窯人物上面的金是真的嗎?有何依據?

用戶姓名胡來兵


康熙琺琅彩沒有畫人物的,即使有上面所用金一定是真金,所謂老金。


嶺南閒客


清代官辦造辦處琺瑯彩一定是真金、年久也不失色、金光閃閃、如果有損或缺失、你只要用放大鏡觀察殘留表層仍然有純金遺蹟。








謝大康


你好,早期的金基本都是真的。依據很簡單,沒有替代品。化學金之類的還沒出現,而且別說是官窯,民窯有描金的也是純金。用量很小,描金要比銅器上的鎏金用量小不少,所以對於瓷器不會造成太大的陳本壓力。反而很多彩料相當昂貴!



收藏遊天下


琺琅彩是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t將銅胎畫琺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t乾隆以後少有製作。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識,\t琺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琅”。

琺琅彩瓷器是專供帝后玩賞的藝術品,\t宮廷控制極為嚴格。康熙時期的琺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紅、蛋黃及藍色作地,\t還有一類特有的在宜興紫砂胎上畫琺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琅彩瓷器是詩、\t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是中國古代彩瓷工藝臻達頂峰時期的產物。\t那些形狀看似普通的琺琅彩盤、碗、瓶等,已擺脫被用作餐具的功能,\t純屬能給人們視覺帶來美的享受的藝術珍品。

琺琅彩工藝極其講究,選胎要求胎壁極薄,畫工要求均勻規整,圖案色彩搭配要求結合緊密,胎質施釉要求極細,釉色極白,而且釉表面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因此要使琺琅彩“白璧無瑕”其工藝可見覆雜。琺琅彩瓷屬於專供皇帝和皇后玩賞的藝術珍品,所用瓷胎均由景德鎮御窯廠提供,致使琺琅彩瓷器成為清代瓷器中最為名貴的品種。

康熙琺琅彩瓷器多以藍、黃、紫紅、松石綠等色為地,內容多為纏枝牡丹、纏枝西蕃蓮、纏枝秋葵,也有寫生花卉。其色彩、繪畫、款式皆同於當時的銅胎畫琺琅器。構圖上是對稱而規矩的圖案,花大葉大,內容簡單。康熙琺琅彩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色彩和繪畫都在器物外面,內壁潔白。施色勻淨。如藍地琺琅彩纏枝牡丹紋碗,是當時的宮庭御用瓷器,碗口敞開,深弧壁,底圈足。內施白釉,外壁藍地琺琅彩纏枝牡丹紋裝飾。足內也是施白釉,有胭脂彩雙方欄“康熙御製”圖章式款。此碗在寶石藍底色的襯托下,以紫紅、金黃、草綠色繪就的纏枝牡丹顯得格外嬌美,具有康熙朝琺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徵。





傅老師古玩鑑定


清代康熙朝不僅從歐洲引進了洋彩,而且對傳統古彩工藝也進行了革新。景德鎮陶瓷藝人在總結傳統制備彩料工藝的基礎上,又創制出許多新的彩料品種。他們在此基礎上,嘗試著把金箔製成金粉,再加入氧化鉛用以降低黃金熔點,終於製作出了"本金"。直到這時,金彩工藝才真正屬於陶瓷彩燒工藝的一部分。其操作過程是:

(1)擂金粉。將金箔放在瓷質擂金盤內加入適量水,加溫到40℃左右,用手在盤內不斷研擂,使其變成金粉,再用1200目篩籮過細。

(2)以本金1分加入0.5%西赤置於調色碟內混合,然後加入樹膠溶液5-6滴,調至金粉不起泡為宜。把調好顏色的碟子放在熱水碗上燙幹。宋代吉州窯黑釉金彩茶盞

(3)用描金筆沾水調金描繪紋飾。

(5)燒成後用瑪瑙筆在金上刮出金色亮光來,或用細沙擦磨。

用本金製作金彩瓷器加工難度很大。首先用金不宜過厚,過厚則呈色灰暗,且易產生"脫衣"(即金色的脫落)現象。其次用金要一筆塗成,不要加填,否則也會影響呈色,引起"脫衣"。另外使用水分要適當,水分過少也會引起"脫衣"現象。冬季膠水易冰結,則用大蒜汁調勻金粉為宜。最後燒成溫度不能過高,否則金呈色出玫瑰色或紫色,失去黃金的光澤。


阿杰瓷器收藏講解


琺琅彩的燒造始於清康熙時代,彩料由國外進口,價格昂貴。由景德鎮御窯廠把素胎瓷器燒好後送至北京皇家造辦處由專業的畫師繪畫後二次入窯烘烤製成,專供皇帝把玩和賞賜。康熙時期的琺琅彩特點是大花大葉,很少有人物繪畫,不知道提問者所說的人物描金是哪件具體器物?以前造辦處所做的琺琅彩都有登記,有據可查。清政府倒臺前後,有部分流出皇宮,流入民間。可以說,如果是康熙琺琅彩人物描金,哪金一定就是真金!

另外,提問者的問題中有“康熙琺琅彩官窯…”,其實不用這麼說,凡是真正的康熙琺琅彩就一定是官窯,並且是官窯中的官窯,皇帝御用。

回答完畢。


泰山極頂


清代官辦造辦處琺瑯彩當然是溜真金、年久也不失色、金光閃閃、如果有損或缺失、你只要用放大鏡觀察殘留表層仍然有純金遺蹟。如果是化學合成金粉塗料,日子不會很久就會氧化成黑灰色、並生銅胎鏽跡。


Han56458953


用瑪瑙刀刮就知道了,越刮越亮


滾滾滾火方法反反覆覆


皇家專用敢用假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