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為什麼沒有索俄圖、明珠這兩個人物?

小二不懂球


《雍正王朝》是歷史劇裡面最好看最精彩的電視劇。這出戏幾乎沒有女演員都是老戲骨男演員在飆戲,但仍然很受歡迎。這表明這出戏確實很獨特。


然而,細心的朋友們會發現,該劇從頭到尾講述了幾個阿哥的故事,似乎少了索額圖和明珠這兩位中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康熙王朝》索額圖和明珠)


這件事要從《康熙王朝》說起,陳道明老師飾演康熙大帝,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看過並驚歎於陳道明的演技。劇中還有兩個關鍵人物——索額圖和明珠。他們非常受到康熙的信任,他倆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在劇中,他倆商討國家大事的時候,總是以牙還牙,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很多人對這兩位權貴的瞭解都來自於該劇。(《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的開端是康熙46年(1707年)恰逢黃河氾濫。索額圖於康熙41年(1702年)開始調查,並於康熙42年(1703年)索額圖被皇帝處死。


此時,明珠已被邊緣化多年,而且病得很重。康熙47年(1708年)去世。因此,在《雍正王朝》,沒有索額圖和明珠鏡頭是正常的。


然而,仍然有很多朋友會說,在《康熙王朝》最後一集中,時間是康熙52年(1713年),這時候索額圖和明珠都已經死了。那麼索額圖和明珠又是如何出現在康熙皇帝的千叟宴的?

這是因為故事情節需要反映康熙皇帝歷朝歷代的思想和膽識。

然而,《雍正王朝》中的許多情節並不符合歷史。

而張庭玉是漢朝唯一一位配得上宗祠的大臣,也是歷經三朝的重要大臣,所以他的角色一直提前延伸到康熙時期。此外,李光地的內容也被附加到張廷玉的戲份裡。


《雍正王朝》開端裡,張廷玉是中堂,也為情節的需要。而歷史上張廷玉是在雍正6年(1728年)才升為保和殿大學士,才成了中堂。正因為張廷玉在清廷地位很重要,所以他在《雍正王朝》裡面升官非常快!



搞史人


在《康熙王朝》中,索額圖和明珠的出場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到了《雍正王朝》的時候就銷聲匿跡了!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索額圖

索額圖,姓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其父索尼在康熙帝即位時,與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同為輔政大臣。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去世。康熙四年(1665)的時候,太皇太后挑索尼長子的第二個女兒立為皇后,康熙十三年,皇后生皇二子允礽後不久便去世了。索額圖是索尼的第二子,他以皇親國戚的特殊地位躋身於朝廷。索額圖於康熙七年任吏部侍郎。康熙八年五月辭去侍郎職務,任一等侍衛。同樣是這年五月,康熙幹掉了鰲拜,剪除了其黨羽。八月,索額圖升任國史院大學士。康熙九年,索額圖改任保和殿大學士,一直到康熙十九年八月離任。這十年中,他成為了當時朝廷中最有權勢的大臣。他在平定三藩、與沙俄在尼布楚談判中以及跟隨康熙帝出征準噶爾中,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權勢的增長,他也日益驕縱,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的時候就被朝廷降職懲罰過。最要命的是,索額圖為皇太子生母的叔父,太子與索額圖關係非常密切。後來康熙逐漸對太子行事不滿,所以索額圖也被牽連其中。最終,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被康熙帝處死,其同黨多被殺、被拘禁、被流放,同祖子孫都被革職,兩個兒子格爾芬、阿爾吉善都被處死。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對大臣列舉皇太子的“種種惡端”,曾說:“從前索額圖助伊(皇太子)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

明珠

明珠,姓納喇氏,滿洲正黃旗人。順治時,初任侍衛,後任鑾儀衛治儀正,又調內務府郎中。康熙三年(1664)升任內務府總管大臣,成為宮廷事務的最高長官。康熙五年(1666)任內弘文院學士,參與國政。康熙親政後,明珠更被重用,康熙七年(1668),任刑部尚書。他在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治理黃河以及對俄交涉中,均有重要表現。但在此期間,他也做了結黨營私、貪汙賄賂等等不法之事。康熙二十六年(1687)冬季,康熙謁陵,于成龍在路上告訴他說:當今的官已被明珠、餘國柱賣完了。康熙帝又詢問高士奇,高士奇盡言其狀。然後,高士奇與徐乾學密謀,起草參劾疏稿。先呈皇帝改定,又交僉都御史郭琇參劾明珠八大罪狀。這八大罪狀,欲將明珠置於死地。但康熙採取了寬容的處理方式,革去明珠大學士職務,授位內大臣。明珠同黨餘國柱、科爾坤等被革職。最終,康熙四十七年,明珠病死。

《雍正王朝》以康熙四十六年為開篇,這一年,索額圖已被處死,而明珠到第二年的時候也病死了,所以到《雍正王朝》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出現了!


鯨大叔學歷史


兄弟,任何故事都要有一個主題,一條主線,一個主人公!這樣觀眾或者讀者才能看的明白、清晰、透徹,讀完之後瞭然不惑!

給你講講為什麼沒有出現索額圖和明珠:

第一、雍正王朝🀄️講康熙朝的事兒,以九子奪嫡為線索,目的是突出四爺在鬥爭🀄️如何戰勝八爺而登基!這就決定了九子中競爭的主戰場在四爺VS八爺,那麼兩立兩廢的太子和大阿哥的明爭暗鬥自然就是略寫,而索額圖和明珠主要就是和大阿哥和太子的鬥爭結合的!那麼,在雍正王朝裡面,上書房大臣已經沒有明珠和索額圖,那麼就是就是假設兩大權臣已經倒臺,屬於藝術的處理手法!

第二、上書房大臣留的是佟國維、張廷玉和馬奇,這些人物的設計是因為張廷玉是雍正朝重臣,他是被雍正最為倚重的人物,都是下旨要配享太廟的人!佟國維則是為了襯托隆科多的出場,因為隆科多實在是太重要了! 如果還留著索額圖和明珠,人物關係的複雜程度就交代不了,不是電視劇能說明白的,也不是一般小說家能詮釋明白的。

第三、雍正王朝裡,說是九子奪嫡,其實大阿哥、三阿哥基本就沒怎麼著墨,主要就是太子派(演化的四爺派)和八爺派(演化的十四爺派)在博弈,已經十分可貴了!索額圖和明珠的鬥爭在康熙朝就被終結了,他倆的勢力沒有延續到雍正朝,所以略過不提是沒有問題的。

熟悉二月河作品的人都知道,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都是他的作品,其實故事情節是相互獨立的,並不是一部書的三個部分,所以大家不必太在意的!


博士君


康熙時期的權臣明珠和索額圖,為什麼在《雍正王朝》中都沒露面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說《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都被搬上了銀幕,而且都獲得了不錯的收視率和好的口碑。兩部電視劇對歷史的把握、人物的刻畫,尤其是人物內心活動的描述,非常的到位,堪稱是在清朝宮廷劇戲說多年之後的兩部良心劇。

兩部小說和影視劇我都看過,無論是小說還是影視劇,我個人覺得,《雍正王朝》都要優於《康熙王朝》,同時還有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康熙王朝》中的兩大權臣明珠和索額圖,在《康熙王朝》中可以說是戲份很大,而在《雍正王朝》中竟然沒有出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康熙王朝》中,明珠和索額圖從康熙親政前就登場,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平葛爾丹,後因為黨爭、貪墨、謀反、參與皇子奪嫡等種種罪名,罷官削爵,鋃鐺入獄,以至於最後還參加了康熙皇帝的千叟宴,基本上是參與了康熙所有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活動。

而在《雍正王朝》中,兩人完全沒有出現,甚至都很少提及,這樣兩個重要人物,為什麼要繞過去呢?

我們來看看影視劇《雍正王朝》的開篇,它一開始就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黃河大水事件,索額圖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開始調查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索額圖已經被處死。而明珠此時已經被邊緣化多年,並且老病不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所以,《雍正王朝》一劇未出現明珠、索額圖任何鏡頭,實屬正常。

那為什麼在《康熙王朝》一劇中,明珠、索額圖帶著手銬腳鐐參加康熙舉行的千叟宴呢?千叟宴舉行的時間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明珠、索額圖都已經去世多年了,總不能穿越了吧,我想這或許是電視劇情的需要。

《康熙王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接近於小說,其中有很多虛構的人物和事件,《雍正王朝》則更接近於史實,但不管怎麼說,《康熙王朝》仍然瑕不掩瑜,是一部難得的經典歷史劇。


十年讀書


《雍正王朝》第一集中旁白詳細說明了時間點:

這個時候明珠索額圖已經去世。索額圖在康熙42年被處死。

畢竟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都是根據小說改編的,並非真實歷史。

只不過雍正王朝的編劇劉和平功力深厚,在加上胡玫和張黎的全局掌握,才留下了這部驚世之作。

原著中《雍正皇帝》有李光地的戲份,但是在改編的過程中,把李光地的戲份加到了張廷玉的身上,電視劇中張廷玉的戲份被大大的增加了!


史味人生


這個問題在當時我看《雍正王朝》的時候也曾經有過疑問,因為我當時是《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連著看的,這兩部劇中魏東亭為啥結局不一樣?為啥都是康熙年間的事情,裡面的人物尤其是大臣為啥都不一樣、李光地、索額圖、明珠啥的咋都沒出現?帶著這個疑問我曾經探尋過答案,以下是我的意見:

1、如果你看《雍正王朝》仔細的話,會發現開頭就提到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氾濫,康熙召群臣皇子答對。康熙四十六年,是1707年,而查看索額圖的履歷,在1703年圈禁於宗人府,並在此年餓死。而明珠在1688年就已經被排擠出權力中樞,之後官復原職但不再受重用,於1708年去世。這兩個人物在康熙晚年已經死的死,失勢的失勢。

2、《雍正王朝》的主角是雍正,所選取的康熙年的歷史也是主要表現雍正是如何一步一步上位的,這個背景是黨爭趨烈,九子奪嫡白熱化,主要矛盾在太子和老八,老四和老八,索額圖和明珠一個屬於太子,一個屬於大阿哥。而電視劇刻畫的太子就是兩次廢立,太子第一次被廢是在1708年,此時索額圖早已死去,和電視劇的重點中心沒有關係。生活不會放過一個角度,但是電視劇需要專注一個角度,對主線沒有幫助的則忽略。

個人意見,歡迎大家批評交流指正!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有水平!!

作為《康熙王朝》後半部分奪嫡爭鬥兩大派系的代表人物,索額圖和明珠的戲份十分龐大,“三眼索相”VS“萬花筒”也十分精彩,但到了《雍正王朝》開篇,這一對老冤家就消失不見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1)時間設定

《雍正王朝》第一集起始時間為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決口,而我們的索大人因為牽涉太子謀反案,康熙四十一年(1702)就被調查,康熙四十二年(1703)索額圖被圈禁宗人府,康熙說他是“誠本朝第一罪人也”,當年9月21日索額圖因飢餓而死,黨羽多半被殺,同祖子孫都被革職,其二子格爾芬、阿爾吉善被處死。

所以,真不是導演不讓他出場,而是他已經被滅門了,出不來!

(2)明珠

作為索相的大對頭,明珠早年因為支持平三藩一戰成名,恩寵長達十餘年,但康熙二十六年冬(1687年),直隸巡撫于成龍(小於成龍)向康熙密奏:“官已被明珠和餘國柱賣完”。震驚之餘康熙下定決心整頓吏治,明珠職位由此被免,但沒過多久明珠隨康熙西征葛爾丹,隨後官復原職,就在大家以為明珠要東山再起的時候,卻再度沉淪,二十年沒有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納蘭明珠病故。

《雍正王朝》開篇的時候,明珠還在,但已經無足輕重,不出現也合情合理。

至於《康熙王朝》最後出現在的千叟宴中的索額圖和明珠更多是為了電視效果的一種藝術加工,康熙第一次舉辦千叟宴是在康熙五十二年,也就是1713年,而此時明珠與索額圖二人實際上已經去世多年了。



日慕鄉關


《雍正王朝》演繹雍正帝傳奇的一生,但是就是這部廣受關注,好評如潮的電視劇,劇情裡卻沒有出現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兩位人物,索額圖、納蘭明珠。貌似不合常理,卻又合理。

單從時間上來說,《雍正王朝》開篇就是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暴漲,江南地區出現澇災,而此時國庫虧空的事情也爆發,太子監國不利的問題被牽扯出來,四皇子因此事令康熙刮目相看,從而打破了皇子間的平衡,也就拉開了“九王奪嫡”的序幕,康熙之子們開始葛上葛史的舞臺。但是在康熙四十六年時,索額圖早已作古,早在康熙四十一年,索額圖就因挑唆太子胤礽謀反,被康熙給抓了起來,交宗人府處置,轉年索額圖就在幽禁期間,被活活餓死,康熙對其評語則是“本朝第一罪人”。由此,《雍正王朝》裡索額圖這位赫赫有名的朝臣並沒有出現。作為索額圖同期權臣,納蘭明珠在朝政上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小覷,納蘭明珠輔佐康熙幾十年,恩寵不斷,但只可惜,當權力達到頂峰時,明珠也走入歧途,利用自己的權力,隻手遮天,幹起了買官賣官的勾當,導致大清吏治惡劣,導致被免,在這部電視劇劇情下,納蘭明珠已經被邊緣化多年,並且老病不堪,第二年便病故,所以,《雍正王朝》一劇未出現明珠、索額圖任何鏡頭,實屬正常。相比兩人的下場,明珠明顯比索額圖好很多,明珠只是買官賣官,但索額圖乾的則是謀反的勾當,動了國本。所以,下場比明珠慘了很多。

再一個就是電視劇拍攝大都忠於原著,小說分上、中、下三冊,三冊按照時間順序進行,上冊開篇講述的時間就是在索額圖和明珠權盛時期之後,小說的時間線索本身就不在他們倆的身上。 《雍正王朝》的配角是雍正,所選取的康熙年的歷史也是重要表示雍正是如何一步一步上位的,這個配景是黨爭趨烈,九子奪嫡白熱化,重要矛盾在太子和老八,老四和老八,他們兩個和電視劇的重點中間沒有關係。生涯不會放過一個角度,然則電視劇必要專一一個角度,對主線沒有幫助的則疏忽。 在原著小說中首先出場的是鄔思道,而原著小說中的主要人物設定也是康熙晚年朝政中起重要作用的朝臣,對於大阿哥和太子的奪位之爭描述的並不多,編劇在對人物關係的去除時有更多的考量,這對於突出劇情主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畢竟電視劇不能一味的闡述,應該令劇情更有轉折性和趣味性,當然,這也是要有依據的。

作為歷史劇系列的大劇作,這部電視劇對清朝歷史史實的把握非常到位,演員對人物的傾情演繹也非常精彩。



莽哥影視


先說索額圖,他的官場沉浮離不開太子胤礽,康熙在四十七年第一次廢太子,這個念頭不是一朝一夕才有的,早在康熙二十九年皇帝親征噶爾丹時半道患病,胤礽冷漠的表現使康熙開始對太子感到了厭惡。後來近二十年間太子的種種劣跡使康熙逐漸喪失了對太子的信心,廢太子的想法與日俱增。

為了減少廢太子對朝局的影響,首先得剪除太子的羽翼,賣力為太子奔走效命,善於結黨營私的太子黨領袖索額圖就成了康熙鎖定的目標。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康熙連發上諭,先監視索額圖的整個赫舍里氏家族,後又監禁了索額圖。曾經輔佐過康熙親政的大學士索額圖成了階下囚,並餓死在幽禁之所,他只是廢除太子之前康熙掃清的一個障礙。

再說納蘭明珠,這位權力新貴在康熙王朝輾轉騰挪盡顯官場老道是在康熙二十年到二十七年,這七年被人稱作是“明珠時代”,整個內閣都是明珠的人,包括六部都有明珠安插的關係人。

不過到頭來機關算盡,沒算準自己,康熙在背後冷靜地看著一切,他不允許權臣的出現,消滅朋黨是歷代成年君王的日常功課,何況康熙這位強勢皇帝。康熙二十七年二月納蘭明珠被革去內閣大學士,凡是內閣和六部中和他結黨的全部革職。

後來康熙給他過一次機會,康熙二十九年徵噶爾丹時,明珠在裕親王福全麾下幫忙軍務,最後噶爾丹在福全眼皮子底下逃脫,康熙將明珠連降四級,從此明珠做起了富家翁,在康熙四十七年去世,不管怎樣他算全身而退死在家裡,結局比索額圖好。

電視劇《雍正王朝》前半段的劇情是以兩廢太子為主線展開的,那就是康熙四十七年左右的事。按上述講的內容,納蘭明珠在康熙二十九年後已經淡出了權力圈,正好在廢太子那年去世,而索額圖早在康熙四十二年被幽禁而死。倆人在《雍正王朝》康熙帝的戲份裡已經沒啥要緊的事兒,當然就沒有必要出場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該劇開篇就說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黃河發大水事件,索額圖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開始調查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索額圖被圈禁而死。而納蘭明珠這個時候早就遠離了朝廷,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並且病痛纏身,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所以,《雍正王朝》一劇未出現明珠、索額圖的身影,確實很正常。


索額圖不得不說對大清做了很多貢獻,在鰲拜專權的時候,康熙和孝莊看上了索尼這個輔政大臣,和他們綁在一起,娶了他的孫女做皇后。索額圖本人輔佐康熙擒拿鰲拜,穩定了朝廷,深受康熙信任。後來又作為欽差簽下了《尼布楚條約》,功勞也是蠻大的。對於他跟太子密謀,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太子一黨,太子如果不能當皇帝,他的下場自然不會好。可是死後卻被康熙稱為“大清第一罪人”,實在有些過了,對他也是不公平的。



對於明珠,他死於朋黨之爭,犯了帝王的大忌,但是這個人肯定是一個忠臣,在康熙這個明君之下也是非常出彩的,他為他的朝廷幾乎付出了一生,隨著多爾袞的倒臺,他的家族受到重創。為了家族的復興,他也承受了很多罵名。但是他的功績不可抹滅,他在三番強大的時候上書撤番,在收復臺灣的時候深入敵區,但是最後因為被廢,得不到重用,抑鬱而死。所以《雍正王朝》中看不到索額圖和明珠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