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考生,送你2020中考道德與法治命題依據,請查收

@全國中考生,送你2020中考道德與法治命題依據,請查收

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 題 工 作 的 意 見》要求:依據課程標準科學命題。各地要將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所設定的除綜合實踐活動外的全部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促進學生認真學好每門課程,完成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學業。考試具體方式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據學科特點確定。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不得超標命題。


@全國中考生,送你2020中考道德與法治命題依據,請查收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程標準是2011年制定,新的課標還沒有公佈,所以命題的依據仍然是。

@全國中考生,送你2020中考道德與法治命題依據,請查收

2017年,思想品德學科改名為道德與法治

思想品德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旨在促進初中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思想品德課程引導和幫助學生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生命的可貴,養成自尊自信、樂觀向上、意志堅強的人生態度。

●體會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係,愛護環境,形成勤儉節約、珍惜資源的意識。

●養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誠實守信、樂於助人、有責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質。

●形成熱愛勞動、注重實踐、崇尚科學、自主自立、敢於競爭、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的個性品質。

●樹立規則意識、法制觀念,有公共精神,增強公民意識。

●熱愛集體、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認同中華文化,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識,和國際視野,熱愛和平。

(二)能力

●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能夠自我調適、自我控制。

●掌握愛護環境的基本方法,形成愛護環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與溝通的技能,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方法。

●學習蒐集、處理、運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養,能夠積極適應信息化社會。

●學會面對複雜的社會生活和多樣的價值觀念,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標準,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

●學習運用法律維護自己、他人、國家和社會的合法權益。

(三)知識

●瞭解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基本常識,掌握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途徑與方法,理解個體成長與社會環境的關係。

●瞭解我與他人和集體關係的基本知識,認識處理我與他人和集體關係的基本社會規範與道德規範。

●理解人類生存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認識當今人類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根源,掌握環境保護的基礎知識。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識,瞭解法律在個人、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義。

●知道我國的基本國情,初步瞭解當今世界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第三部分 課程內容

一、成長中的我

(一)認識自我

課程內容

1.1 悅納自己的生理變化,促進生理與心理的協調發展。

1.2 瞭解青春期心理衛生常識,體會青春期的美好,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調控好自己的心理衝動。

1.3 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克服厭學情緒和過度的考試焦慮,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和成就動機。

1.4理解情緒的多樣性、複雜性,學會調節和控制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1.5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養成勇於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

1.6主動鍛鍊個性心理品質,磨礪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

1.7瞭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能夠客觀地認識自我,積極接納自我,形成客觀、完整的自我概念。

1.3討論學習活動和遊戲活動之間相互矛盾又相互促進的關係,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遊戲觀念。

活動建議:

1.4分組交流當情緒衝動或低落時自己的表現,和教師一起討論如何利用傾訴、轉移、換位、自我寬慰等方法,合理調節情緒。

1.5蒐集“戰勝困難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的事例,討論應該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

1.7從“我心目中的我”“同學心目中的我”“老師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給自己畫像,反思和分析評價的差異,找出前進的方向。

(二)自尊自強

課程內容

2.1 認識生命形態的多樣性,理解人類生命離不開大自然的哺育。

2.2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珍愛生命,能夠進行基本的自救自護。

2.3自尊、自愛,不做有損人格的事。

2.4體驗行為和後果的聯繫,懂得每個行為都會產生一定後果,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5能夠分辨是非善惡,學會在比較複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

2.6體會生命的價值,認識到實現人生意義應該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

2.7養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體會自強不息的意義。

2.1以“我們身邊的動植物夥伴”為主題,作一次本地區的植物、動物物種及其生存狀況的調查,觀察每個物種及每個生命個體的獨特性,體會生命世界的神奇。

2.2通過觀看紀錄片、圖片等方式,初步瞭解地震、火災、水災等災害,學習一些自護、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識。

活動建議

2.4開展一次合法、安全的“行為後果體驗”活動,從中感受到“對自己行為負責”這一意識的重要性。

2.6列舉一些中外人物特別是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的事例,或圍繞自己和同學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義”開展一次主題討論。

(三)心中有法

課程內容

3.1 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範。理解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2 知道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理解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3 知道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瞭解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掌握獲得法律幫助和維護合法權益的方式和途徑,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

3.4 瞭解違法與犯罪的區別,知道不良心理和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強自我防範意識。

活動建議

3.1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用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討論說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2列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表現,分析這些行為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的危害。

3.3蒐集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利的典型案例,討論和說明未成年人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的重要意義。

3.4蒐集身邊的案例,討論和說明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等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二、我與他人和集體

(一)交往與溝通

課程內容

1.1 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

1.2 瞭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現象及危害,積極與同學、朋友和成人交往,體會交往與友誼對生命成長的意義。

1.3 體會父母為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孝敬父母和長輩。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調試“逆反”心理。增強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

1.4瞭解教師的工作,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正確對待教師的表揚與批評,增進與教師的感情。

1.5 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同齡人交往,建立同學間的真誠友誼,正確認識異性同學之間的交往與友誼,把握原則與尺度。

活動建議

1.1交流使用和不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以及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和輕聲細語的不同感受,體會講文明、懂禮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

1.3舉辦蒐集“父母說得最多的十句話”的活動,嘗試理解父母“源於愛”的初衷,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和分享。

1.4採訪教師,內容包括該教師對其所教學科的認識、對班級的評價和期望、生活中的煩惱和歡樂等。根據採訪寫出報告。

1.5蒐集災難或其他事件中中學生勇救他人、互相救助的感人事蹟,體會同學友誼的珍貴。

(二)在集體中成長

課程內容

2.1 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主動參與班級和學校的活動,併發揮積極作用。有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感受學校生活的幸福,體會團結的力量。

2.2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與寬容,尊重、幫助他人,與人為善。

2.3領會誠實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正確認識生活中誠實的複雜性,知道誠實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誠實的人。

2.4 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係,能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競爭,敢於競爭,善於合作。

2.5知道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體、智能、性別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視他人,富有正義感。

活動建議

2.1開展多樣化的班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體會溫暖與力量。

2.2用小組交流的方式討論在與同學發生爭執時,如何通過換位思考或其他方式來化解矛盾。

2.3以“誠信”為題開展一次課堂討論。

2.5就“公民的平等”問題開展一次課堂討論,理解平等主要表現在人格與法律地位上。

(三) 權利與義務

課程內容

3.1 瞭解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懂得要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3.2 知道公民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權利的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3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3.4 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財產,未成年人的財產繼承權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經濟權利。

3.5知道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益。

活動建議

3.2蒐集因侵犯人身權利而受到法律嚴厲懲處的案例,說明公民的人身權利受到法律保護,並討論維護人身權利的途徑和方法。

3.3蒐集有關資料,討論維護受教育權利的途徑。

3.5蒐集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典型案例,討論如何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三、我與國家和社會

(一)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

課程內容

1.1 關注社會發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正確認識好奇心和從眾心理,發展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1.2合理利用互聯網等傳播媒介,初步養成積極的媒介批評能力,學會理性利用現代媒介參與社會公共生活。

1.3瞭解不同勞動和職業的特點及其獨特價值,做好升學和職業選擇的心理準備。

1.4 知道責任的社會基礎,體會承擔責任的意義,懂得承擔責任可能需要付出代價,知道不承擔責任的後果,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1.5 理解遵守社會規則和維護社會公正對於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正確認識和理解社會矛盾,理解發展與穩定的辯證關係。

1.6積極參與公共生活、公益活動,自覺愛護公共設施,遵守公共秩序,有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精神。

活動建議

1.7感受個人成長與民族文化和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繫,提高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責任意識。

1.1選取一個感興趣的社會熱點話題或現象,發表個人的意見和看法,並與同學交流。

1.2開展“假如沒有網絡,我的生活會怎樣”的討論活動,思考如何正確使用網絡。

1.4嘗試分析自己在家庭、學校和社區中的不同責任。就“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進行一次主題討論。

1.6考察社區內殘障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難,向社區管理部門提出改善的建議。組織一次志願者活動,在社區內開展有意義的公益服務。

1.7舉行“祖國發展我成長”的主題班會,認識祖國發展的大好形勢,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感受二者之間的關係。

(二)認識國情,愛我中華

課程內容

2.1知道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等狀況,瞭解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續發展意識。

2.2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團結合作、艱苦創業、共同發展。

2.3瞭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現狀,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認識科技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2.4瞭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知道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一項重要要求。

2.5 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瞭解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知道我國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6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傳統,增強與世界文明交流、對話的意識。

2.7瞭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習俗,以平等的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2.8瞭解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知道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麵臨的機遇與挑戰,增強憂患意識。

2.9認識樹立全球觀念的重要性,增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貢獻的意識和意願。

活動建議

2.1調查本地區存在的資源短缺問題,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通過討論共同設計一個珍惜資源的宣傳標語。

2.5蒐集反映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中發生巨大變化的資料,討論變化的原因,感受中國共產黨是我們事業發展的領導核心。

2.7分組蒐集不同國家、民族和區域的獨特文化,認識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2.9以世界地圖為依託,開展“我在地圖上旅行”的演講活動,收集不同國家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等素材,積極感受“和平進步、和諧發展、和睦相處、合作共贏、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三)法律與秩序

課程內容

3.1 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的根本的活動準則,增強憲法意識。

3.2 知道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體會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有賴於每個公民的參與,是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

3.3 知道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律,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3.4瞭解建立、健全監督和制約機制是法律有效實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強公民意識,學會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3.5 懂得維護國家統一,維護各民族的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活動建議

3.1以班級為單位,舉行“憲法在我心中”的主題活動。

3.2開展“我是中國公民”主題活動,討論群眾舉報和輿論監督對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秩序的作用。

3.3以“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為主題,設計一個以班級為單位的討論活動,並進行相應的實踐。

3.5結合本地實際,以“維護我國各民族的團結”為主題,開展一次主題活動。

關於活動建議的說明:

以上表格中的課程內容不全配有活動建議。活動建議的編號是依據與之相關聯的課程內容的編號進行編制的。活動建議僅作參考,教師可結合本地情況設計、選擇適當的活動方式和內容。

由於受到編輯的限制,沒有發完整版,有需要的親,可以給我留言發給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