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長達30年不願上朝,為何自己沒有被徹底架空?

不喝皮酒會死星人


很多人對於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還能不被架空,常常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其實,這是因為大家對權力的現實運作,缺乏最基本的瞭解。事實上,萬曆皇帝之所以不上朝,並不是他不理朝政,而是許多時候,他的身份讓他不太方便出現在朝堂上。

因為,皇帝就是天,皇帝坐在朝堂之上,大家在討論許多問題時,就會變得非常不方便。比如許多事情,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當著皇帝的面,這都是不能討論的。就算能討論,也會被各種裝逼的內容所淹沒。

舉個最簡單例子,明朝走到萬曆年間,整個官場基本上是無官不貪,只不過是貪多貪少而已。這種事情,已經成為官場潛規則,大家在私底下,誰也不會否認這個事實。但是,在朝堂之上,顯然沒有人誰敢公開承認這種事實?

但問題是,大家在朝堂上開會,討論各種國家大事時,必然會涉及到這種貪汙腐敗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如果皇帝在場,這個問題就沒辦法再討論下去,甚至還會演變成一場裝逼大會。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皇帝斥責某個官員貪汙受賄嚴重。那個官員,肯定是打死也不會承認。就是讓錦衣衛打得要死要活,官員肯定也會大呼冤枉。因為,這就不是隨便可以承認的事。甚至是,皇帝以私人身份,私下斥責某個官員貪汙得太過份,並勸他以後悠著點,這個官員,也不敢隨便承認。因為,這就不是隨便可以承認的事。

更主要的是,官員受到皇帝這種責問後,肯定會聯絡其它官員,展開一輪撲天蓋地的裝逼運動。總而言之,大家都是兩袖清風,一心為國,絕不可能幹出貪汙腐敗的事情。這種運動一旦開始,隨時就會把皇帝和政府,置於完全被動的地位。

再舉個例子,許多地方官員,再給中央政府交賦稅時,都會出現拖欠的行為。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行為呢?有兩種可能,一是天災導致當地收成非常差,老百姓都窮得沒飯吃,所以賦稅無法收齊。第二種可能,就是當地官員收黑錢收得太多,所以對於豪門大戶人家偷稅漏稅的行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後雖然向底層拼命搜刮,依然無法補上這個大窟窿,於是就把責任推到天災身上。

至於究竟是哪一種原因呢?我相信大部分的原因,都是第二種。但是,作為皇帝,即便他能夠猜到真相,也無法公開責問相關官員,因為皇帝這樣做,會受到社會詬病,會受到歷史指責的。因為,不是昏君、暴君,誰會這樣思考問題呢?換句話說,官員一說老百姓窮、老百姓受災,所以無法交齊賦稅,皇帝就認為是官員欺騙他,這皇帝還有人性嗎?



當然,皇帝也可以認真去查,但問題是,這就意味著皇帝要直接面對官場潛規則。對於這種人人有份的潛規則,在皇帝面前,大家肯定都會保持一致,那就是集體裝聾作啞和矇混。總而言之,官員人多勢眾,肯定可以用各種裝逼的話語,把皇帝擠兌的理屈詞窮。

如果皇帝不服氣,那皇帝就只能擔著昏君、暴君的美名,逆天行事。總而言之,千萬不要和強調客觀原因,你們必須得把賦稅給我收齊。誰不能把賦稅收齊,我就法辦誰。如果皇帝這樣抹下臉來,估計官員都不敢再扯淡。但問題是,哪個皇帝敢這樣說話呢?因為,如果皇帝敢這樣說,官員到下面就可以更肆無忌憚的搜刮老百姓。



在這種背景下,皇帝自然得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迴避一下。因為,如果皇帝躲在幕後,讓首輔主持政府工作。首輔在私底下談工作時,只要他沒有追究相關官員責任的意思,只是斥責某個官員貪汙受賄的太過了,並勸他應該注意一些。這個官員,通常不敢矢口否認,更不敢為此聯絡官員,試圖把整個官場的水攪渾。

因為,首輔雖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他畢竟還是官僚集團的一員。所以,大家在談工作時,不用完全藏著掖著,更沒有人敢在首輔面前,一心一意裝逼到底。而且,首輔當年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對於這些事情都很清楚,官員如果敢在首輔面前裝逼,首輔當場就能把他們頂得啞口無言。

所以,很多時候,首輔在處理相關事情時,就相對比較容易,因為很多時候,首輔會表露出一種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態度,總而言之,我並不想為難你們,但你們也必須要讓我能夠在皇帝面前交差,否則皇帝追究下來,我不好過,我自然也不會讓你們好過。再總而言之,只要你們能讓我在皇帝面前交差,就是公開違法犯罪我也不會管。

首輔這種行為,也算官場規則的一部分。所以,通常沒有人真敢跟首輔硬裝這個逼。在這種背景下,官員們在辦事時,自然也得掂量掂量,至少不能做得太過分,以至於讓首輔沒辦法給皇帝交差。也正因為這個緣故,萬曆才三十年都懶得上朝。


我是趙帥鍋


明朝有兩個著名的不上朝皇帝,一個是萬曆皇帝,一個是萬曆的爺爺嘉靖帝。這爺孫倆人不上朝的時間總共近六十年!佔到明朝歷史的近乎四分之一。

但令人驚訝的是,嘉靖帝和萬曆帝的權力都沒有被架空,不僅沒有架空,而且還牢牢的掌控著權力。

道理很簡單,放過羊的人都知道,放羊不需要把每頭羊都管住,只要管住頭羊就可以。萬曆和嘉靖兩個皇帝管住大臣就是用的這個方法——管制內閣。

萬曆朝的內閣首輔,比較著名的有:張居正、張四維、申時行、王錫爵、趙志皋、朱庚、沈一貫、方從哲、葉向高等等。這些人除張居正之外,都有一個共同點——都被萬曆皇帝嚴格控制。

萬曆朝伊始,萬曆皇帝年幼,張居正自己構建了一個由太后(李太后)、首輔(張居正)、權宦(馮保)組成的權力鐵三角。萬曆皇帝被張居正的壓制了整整十年。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第一時間把張居正反攻倒算,以儆效尤。

張居正死後,繼任的歷任首輔都已經由皇帝任命。繼任的首輔中,除了王錫爵尚有一絲強勢外,其餘的首輔幾乎沒有任何跟皇帝對抗的資本,唯以聖意為上。萬曆晚年,浙黨首輔方從哲擔任首輔的七年時間裡,幾乎沒有見過皇帝,雙方往來全靠文書,但方從哲幾乎所有的政意處理都由皇帝決定。

而且萬曆皇帝雖然不上朝,但政務尤其是重要政務還是要處理的,對於明朝的對外戰爭,比如“萬曆三大徵”和薩爾滸之戰,都是由萬曆帝自己拍板決定的。這個在紫禁城裡的天下第一宅男,在皇宮裡決定了整個明朝的命運。


小約翰


嘉靖帝和萬曆帝都有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記錄。所以很多人會疑惑:這樣做皇帝行嗎?不會被大臣架空?謀朝篡位?比如嚴嵩這麼牛逼,權傾朝野,他就不會幹掉嘉靖帝而自己做皇帝?你可以這樣想,這樣問,但嚴嵩一輩子沒想過這個問題,不敢想!


萬曆帝長期窩在後宮,因為他的陵墓被髮掘了,有現代科學家通過他的兩條腿骨長短不一,說他是個瘸子殘廢,走路不便,所以“害羞”不上朝。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先不說萬曆帝是不是腿殘廢。說他是如何掌握朝政而又不用上朝(上班)的能耐。



(一)內閣首輔無法專權矇騙皇帝

明朝太祖朱元璋立下遺訓:宦官不得干政。

如果這條規矩一直保留下來,那麼明朝就沒有那麼多懶惰皇帝、垃圾皇帝!

明朝垃圾皇帝特多,嘉靖帝是一個!他的前任武宗也是一個!

因為明朝中後期都有太監專權!太監為什麼能夠專權呢?是皇帝給他權力!代替皇帝批閱奏章!

這叫做太監批紅制度。批閱大臣呈遞上來的奏章,本來是皇帝必須做的工作!歷朝歷代皆如此辦事!

可是,明朝的垃圾皇帝不辦事,又不肯讓出皇位,他就佔著茅坑不拉屎:指定一名有文化、文筆好點的太監代他批閱奏章。

大臣的奏章,首先彙總到內閣,由內閣首輔看奏章後提出處理意見,送交太監批紅(代皇帝批閱,行使皇權)。如果掌印太監認為內閣處理意見不妥,可以不批,專門向皇帝請示處理辦法。同樣道理,如果掌印太監批示的處理意見不妥,內閣首輔也可以單獨想皇帝報告,問皇上是否需要糾正?

有這麼兩道批閱奏章程序,內閣首輔想矇騙皇帝是不可能的!而掌印太監批紅想一手遮天,矇騙皇帝,也很難!

這就是嘉靖帝二十多年不上朝仍然能夠牢牢抓住權力的根本原因!

萬曆帝也是這麼一種控制權力的辦法!

(二)大臣想造反並不容易

在京城,有錦衣衛,由皇帝家奴(太監)統領,直接向皇帝負責!

在地方上,也有監察機構,有錦衣衛眼線,軍政大臣想私自調兵很難的。

錦衣衛就是皇帝私人特務組織!是朱元璋懼怕臣民造反,專門設計創建的特務組織。錦衣衛抓人,不必經過地方官府,不必經過刑部、都察院和內閣!


而內閣首輔如果想謀反,就要調兵,兵部掌握兵權,沒有皇帝下旨(太監批紅),任憑首輔大人請求三百遍,兵部也不會調動一兵一卒!

所以說,明朝中後期的皇帝治國安民、發展經濟的能力一般,或者說差勁,但他們肯動腦筋設計出這麼一種“互相制衡”的制度,只會有利於皇帝本人控權,是很有水平的!發明這個制度的人本身就可以拿“創新發明獎”。

萬曆帝親政以前,首輔張居正權力蠻大,大太監馮保也緊密配合,所以張居正的權力壓到太監批紅。但這是極特別情況,因為萬曆帝年幼,需要張居正輔政。後來萬曆帝掌權了,上朝厭煩了,就撿起嘉靖帝那套垃圾治國模式,繼續玩起佔著茅坑不拉屎的控權把戲!


萬曆帝廢除張居正改革,明朝已經走下坡路,他死後24年,明朝滅亡。(所謂南明政權,在正史上一直不被承認,是清朝否決南明朝廷)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大城公




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萬曆皇帝像


萬曆皇帝在位48年.,十歲的時候登基做皇帝,起初由於年幼,母親和張居正替他管理朝政。在張居正的管理之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明朝的發展還算可以。


▲影視作品中的張居正由郭東文飾演


親政之後,一開始,萬曆本來想做個好皇帝,但是發生了幾件不稱心如意的事情,讓他心灰意冷。


萬曆皇帝非常深愛鄭貴妃,想要立鄭貴妃為皇后,但是朝廷大臣一直反對,萬曆也就沒在堅持自己的想法。


鄭貴妃生下兒子常洛,萬曆皇帝想要立為太子,又遭到大臣反對,導致常洛是對了還不能進入翰林院學習,而且大臣言辭比較激烈,讓萬曆皇帝非常反感,直接導致萬曆不再上朝,不再面見大臣。


30年沒有上朝,但權力依然沒有被駕控,這與明朝的制度有著莫大關關聯,而且萬曆皇帝比較善於攻心,對人性把握比較到位。


在內閣制度方面,自從朱元璋廢掉了丞相之後,對於皇權的威脅,大大減少了,廢丞相設內閣,內個又分為首輔等,數人在在內閣擔任職位,相當於把丞相一個人的權力分給數人,自然造反或者架空皇帝權力可能性很小,即使有一人想要圖謀不軌,但是根本興不起風浪。





此外,萬力皇帝充分利用宦官,設立各種各樣的太監名目,比如替自己批閱奏摺的秉筆太監,,無形中看似不上朝,但是決定權還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萬曆皇帝充分利用宮內宦官掌握大權


而且這兩個部門相互制約,內閣負責朝廷,宦官負責宮內,而且這對皇帝負責,替皇上決斷,但是沒有皇帝的授意,他們是很難能夠發出獨立的聲音。


也相當於這樣說,雖然宦官整日陪在身邊,而且有權利替皇帝草擬奏摺,但是他們在宮外根本沒有勢力可言,滿朝的文武大臣,不是因為宦官而趨之若附,也不會因為宦官的幾句話,就能升職。


既然如此,宦官在宮外沒有什麼勢力可言,意味著宦官這群人,難以掀起大風大浪,而且內閣方面對宦官時刻虎視眈眈,主要稍有差池,滿朝文武彈劾的奏摺撲入皇宮。



一旦有了過錯,隨時都可以要了小命,就像王振、魏忠賢等,百姓都稱之為站著的皇帝,但是皇帝隨時都可以下詔書要了他們的命,所以,明朝雖然宦官干政,但是沒有造反的太監,這與萬曆善於決策分不開。

束竹醉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這是真的。但是要說他三十年不理政,難道治理理政真的要和過家家是一樣的嗎?

萬曆皇帝更像是一個在家中辦公的皇帝。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也就是萬曆皇帝有殘疾,所以他並不便於去上朝,所以在一開始堅持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終於還是厭煩了,之後就再也沒有去上過朝了,改為在家理政。


不上朝,不代表他不理政。要是作為皇帝他卻不理政。大明王朝早就不知道是誰的天下了。

萬曆不是一位庸人,這是可以肯定的。他心思縝密,對於眾多大臣,他的運用也是極為高明的。在他統治期間,前十年有張居正,後面又有申時行,而且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人可以隨時隨刻的給他提供必要的信息。所以,即使萬曆不上朝,對各種朝廷事物也是瞭然於胸的。


再者,朝堂之上,一直都是表演的舞臺。


看看歷史上的那些朝會就可以知道。幾乎要做成一件事幾乎都成了一整套的系統。什麼名士清流的死諫,幾乎更是無時無刻不充斥在這樣的朝堂之中。奸臣佞黨也是在這裡勾心鬥角。一次朝會下來,究竟可以決定多少事,還有待商榷。

用道德做慾望的障眼法,在現實生活中,早就屢見不鮮,只可惜太多人看不透。朝廷中的你爭我鬥更是在朝堂之上表現的玲離盡致。所以不給他們無疑也不是一種好的方法。


一寸三分


明神宗朱翊鈞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還掌握絕對實權首先就是個假命題,第一、小編認為萬曆並沒有掌握絕對的實權,第二、小編認為,如果我們是萬曆皇帝,我們也能達到他那樣,所謂的掌握實權。

一、小編為什麼認為其沒有掌握絕對的實權呢?

萬曆執政期間,因萬曆不上朝,大臣們結黨營私,勾心鬥角,肆無忌憚,朝野上下黨爭不斷,而又無人主持大局,弄的烏煙瘴氣,朝廷亂而地方則亂,收刮百姓,軍隊也是亂,士兵甚至將兵器拿去賣酒喝,國家機制將近癱瘓。

誇張點說小編將這時比喻成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征伐,紛爭不斷,萬曆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這時的明朝大臣們只是沒有哪一方形成壓倒式的優勢,所以才互相倚仗著萬曆,於是才有了萬曆掌握絕對實權的假象。

二、小編為什麼認為如果我們是萬曆,我們也能?

萬曆之所以三十年不上朝,還能安安穩穩的做皇帝主要在於明朝的行政制度比較完善。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明朝無宰相,也就是沒有絕對的權臣。大臣們相互制衡。

2、明朝是內外閣制度,有內閣一群人輔助皇帝,為皇帝出謀劃策,並且能夠傳遞皇帝的旨意。所以儘管皇帝不上朝,只要有內閣在,什麼都能傳達到。

3、明朝的特務機構很強大,是狠狠狠強大。錦衣衛、東廠、西廠、內長,真是令人談虎色變,還哪有人敢造反,遺憾的是最後他們也專權。

4、萬曆頭十年有張居正這個首輔大臣,張居正真是一代能人,把明朝治理的井井有條,錢多良多達到了一個盛世,為萬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底子厚,奈何萬曆執政都給敗禍沒了。

綜上小編認為,萬曆可能是一個好人,但是並不是一個好皇帝。



不喜歡吃白菜


萬曆皇帝,即明神宗朱翊鈞,從1573年繼位,到1620年在位48年。最初十年,尚能奮發圖強,中間十年日漸懶惰,最後三十年怠政不上朝……(此前的嘉靖帝也曾25年不上朝)……

明朝帝王,除了明太祖和明成祖,也少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卻不乏奇葩帝王,不乏精通權術權謀的帝王,更不乏昏君庸君……

明神宗萬曆皇帝,雖算不上昏庸無道,可也絕不是英明的帝王,萬曆貪酒好色,性格怯懦,有孌童嗜好,吸食鴉片陋習,卻精通權謀馭臣之術……

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直接動因:是明朝的言官制度和理學薰陶下的直言上諫、近乎迂腐的大臣朝政風氣……更深層的因素是:萬曆皇帝患有日漸嚴重的足疾,出入不便,更不能明說……

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如何做到掌握著絕對實權呢?

這主要取決於明朝專制體制的變化,也在於萬曆皇帝精通權謀權術……

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權分六部,長期以來的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爭鬥,最終以宰相制度的廢除而告終,空前強化了皇權……

明成祖時期,形成了內閣六部制,後又形成內閣首輔制以及票擬和批紅,進一步強化了皇權至上的君主專制體制……

萬曆皇帝,正是通過司禮太監代筆的“批紅”,操縱(控制)著內閣首輔制下的“票擬”,從而實現了不上朝的遙控理政……

此外,明朝的廠衛等特務機構遍佈天下,監視官民,特務統治也進一步強化了君主專制體制……

從而使三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仍然能牢牢地掌握著絕對實權……

如此,一方面說明,明朝時期我國傳統官僚體系的完備;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整個國家體系日漸失去了活力,政治日益腐朽……由此,有人說,明朝之亡,實亡於神宗萬曆,也不為過……





逛一逛3


萬曆帝8歲登基,由於沖齡為帝,所以朝政實權由內閣首輔張居正把持,時間長達十年,這十年就是張居正改革的十年。為了獲得實權,萬曆用飲食害死了張居正。萬曆掌握實權後,百官告發張居正是鉅貪,清查之下,張居正的財產少得可憐,萬曆開始對百官不信任了。

後來,萬曆得了萬貴妃,百般寵愛,萬妃也生了兒子常洵,愛烏及烏,萬曆想立常洵為太子。群臣想立朱常洛為太子,於是頻頻上書奏請朱常洛為太子,萬曆不許,群臣再上奏摺,這樣君臣發生了嚴重的分歧。萬曆一氣之下,就不上早朝了,平時只有內閣首輔才能晉見皇帝,其他人一概不見。萬曆不上朝,長達二十多年,基本上也沒影響朝政的維持。

這是由明朝的皇權分權制度有關。眀朝廢除丞相制,設內閣與內監管理朝政。內閣對囯家管理提出建議,俗稱擬票,太監負責批准與否,俗稱批紅。明朝的太監政治很完備,眼線遍佈全國,地方也派太監監守。明朝的管理靠文官,文官由內閣領導,明朝的管理內閣首輔很重要。只要內閣認真履行職責,大明的管理就能有序進行。一代昏君朱厚照,喜歡貪玩,作事荒唐,幾乎不理朝政,但寧王造反三個月就被平定了。皇權一分為擬票與批紅,解放了皇帝的時間,導致明朝懶皇帝多。


皇帝不上朝
,百官的奏摺照樣被送往宮中,皇帝也照常審批,不曾落下。萬曆帝還是肯幹事的,只是不露面已。朝政可找把內閣首輔召來商量,百官的工作由
太監做監工,百官的工作也盡職盡責,正是明朝完備的政治制度,使萬曆朝的朝政正常進行。


青峰頂的那棵松


萬曆皇帝開創了皇帝不上早朝的最長記錄,他當皇帝當了48年,然而卻有30年的時間沒有上早朝,實在是讓人側目和驚訝!!!

從萬曆登基開始,張居正作為內閣首輔就把持這朝政,迎來了明朝生養生息的十年,史稱萬曆新政。萬曆十年之後,張居正死了,萬曆如同脫韁的野馬,遊走在自我放飛的邊緣。

為什麼萬曆三十年不上早朝,卻可以安穩的坐在皇位上?

  1. 萬曆不上早朝,卻仍然把持著朝政!雖然說萬曆不上早朝,但是並不是說萬曆完全不理朝政。在《萬曆十五年》中,我們得知,明朝的早朝制度經過一系列的演化變得繁瑣沒有意義,雖然說是每天皇帝和在京的朝臣商量國事,但繁瑣的程序較多,非常累人。萬曆不上早朝,仍然通過內閣之間的交流和管理治理著大明王朝,萬曆實際上仍然把控著朝政。
  2. 明朝的內閣制度決定了皇帝只用是一個象徵即可!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廢除丞相制,指定內閣大學士制度開始,逐漸演變到萬曆的年代,從張居正死後,申時行當上了內閣首輔,就決定著明朝的文官集團不可能形成對皇權有威脅的力量,他們需要一個皇帝作為他們服侍和實在自我價值的範本,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他們的集體決策,從萬曆與他們決裂不願上早朝的“立太子的問題”就可以窺見端倪。

  3. 萬曆仍然掌握著絕對權力,包括軍權和官員任免權!萬曆年間,有著名的萬曆“三大徵”讓我們意識到真正的權力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我們知道,只有掌握了軍權,才可以說有可能架空皇帝,可是明朝的文官和武官制度,導致了文武分家,萬曆仍然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手段掌握著權力的命脈。

所以說,萬曆皇帝不理朝政多年,一是明朝的官員制度在起作用,另外就是萬曆皇帝本身也不是一個酒囊飯袋。他選擇荒廢朝政只是因為他在立太子的問題想要贏過文官集團!!!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三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在中國歷史可謂首屈一指,沒有哪一個皇帝能與之匹敵。萬曆皇帝雖說三十年不上朝,但並不代表他不理政事,荒怠政務。相比較其他皇帝而言,我認為萬曆還是比較突出的,就憑三十年不上朝就足以流傳青史,成為人們茶餘飯後侃侃而談的焦點。



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卻還能牢牢的把控權力,成為大明王朝16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這一切的一切他是怎樣做到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探究竟,解析其中的奧秘。大致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萬曆皇帝的父親朱載坖即位後實行新政,大力改革其祖父嘉靖朝的弊端。並解除海禁,開始對外貿易史稱“隆慶開關”。朱載坖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為萬曆朝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二,萬曆皇帝自幼聰慧,深明帝王之道,即位之初又有高拱張居正等內閣首輔的輔佐。一方面能恰巧的調節內廷與外廷的平衡,處理好內閣大臣與司禮監掌印太監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主持了“萬曆三大徵”先後在明王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鞏固了國家領土,對周圍鄰國起著震懾作用。萬曆前期重用張居正勵精圖治改革經濟,極大程度的扭轉當時的頹廢之像。

三,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且沒有發生內亂,沒有內戚篡權,我認為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殺雞儆猴、敲山震虎”。突出的表現就是在張居正死後不久便被萬曆抄家,險遭開棺鞭屍,家屬或死或被流放。由此可見,即使深得萬曆皇帝信任的張居正下場也不過如此,更別說其他人。



總之萬曆皇帝能屹立明朝四十五載,必有其過人之處,以上分析僅供參考,希望大家留言討論。

大家好,我是“歷史小鑼鍋”,希望與大家在歷史的浩瀚裡奮勇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