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陝西三原出過一個牛人,被譽當代草聖,還是多所高校創辦人

在陝西西安以北大約三四十分鐘車程的地方有個三原縣,這裡古稱“池陽”,自古就是京畿之地,當地建城歷史也有1500多年了,三原有著“衣食京師、億萬之口”的美譽,從古至今三原出過不少名人,除了唐代的李靖,民國時這裡還出了一個牛人。

民國時陝西三原出過一個牛人,被譽當代草聖,還是多所高校創辦人

他就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于右任,他早年是同盟會成員,後來長期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還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書法家,並且一手創辦了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和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天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民國時陝西三原出過一個牛人,被譽當代草聖,還是多所高校創辦人

于右任是陝西三原人,曾是清朝舉人,1906年參加中國同盟會,1907年在上海創辦《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籲日報》、《民立報》,參與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動。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後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他的經歷可謂是叱吒風雲的。

民國時陝西三原出過一個牛人,被譽當代草聖,還是多所高校創辦人

但是,于右任不僅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驅者,還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和傑出的書法家,尤其他的草書在民國時期那也是相當有名的,被譽為當代草聖。于右任還是南社早期的詩人,他的詩、詞、曲均有很高的造詣,也曾寫下不少寄託國家民族興衰之情的詩篇。

民國時陝西三原出過一個牛人,被譽當代草聖,還是多所高校創辦人

尤其是那首創作於1962年的詩歌:“葬我於高山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遠不望(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更是將他的思鄉之苦刻在紙上,這首詩詞也成為當年無數在異鄉的遊子懷念祖國家鄉的絕唱。

民國時陝西三原出過一個牛人,被譽當代草聖,還是多所高校創辦人

尤其是那首創作於1962年的詩歌:“葬我於高山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遠不望(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更是將他的思鄉之苦刻在紙上,這首詩詞也成為當年無數在異鄉的遊子懷念祖國家鄉的絕唱。

民國時陝西三原出過一個牛人,被譽當代草聖,還是多所高校創辦人

作為書法家的于右任,他的名氣甚至超過了作為政治家的名聲,于右任的書法獨具特色,是在北魏楷書中融入了行書和隸書的筆意,最終形成了他獨特的書作。于右任早年書從趙孟,後又改攻魏碑,在此基礎上將篆、隸、草法入行楷,可謂是獨闢蹊徑,後來專攻草書,自成一家。

民國時陝西三原出過一個牛人,被譽當代草聖,還是多所高校創辦人

于右任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創立了“標準草書”,並且於1932年在上海發起成立了草書研究社,他廣泛蒐集前人的優秀草書作品,集字編成了《標準草書千字文》,而後自己又手寫一遍,刊印於世。

喜歡中國書法尤其是草書的朋友肯定不會錯過於右任的書法,晚年時期的于右任,草書更是進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以說是字字奇險、絕無雷同。在他的筆下,將草書融章草、今草、狂草於一爐。

在三原縣城還建起了一座于右任紀念館,紀念館裡主要展示了于右任先生愛國事蹟展、于右任先生墨品展、現代書法作品展三個方面的內容,紀念館裡通過照片、手札和實物資料展現了于右任反清、反帝、投身辛亥革命以及統領陝西靖國軍、建學校、辦農場、修水利、護持文化遺產、創制標準草書、支持國共合作的諸多事蹟。而且這裡也是免費開放單位,每年都接待大批國內外書法愛好者,喜歡書法朋友不妨來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