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生 練武站樁必須養成的小習慣

昨天看學生拍的練功照片,一下想起了一年多以前,在群裡聊天,有人轉發抖音視頻,內容是要姚承光老師教學生,我們那群都是武術的老發燒友,然後大家都有師父,多少都練了一些功夫,每天大家就武術問題,談古論今!那天就有人感嘆,時隔多年,姚承光老師風采依舊,但是,他教的學生可不如以前的學生,一看就是練武人的樣子,現在的學生,就不帶武相!

這裡原話怎麼說的,回憶不起來了,大概意思,就是姚承光老師的學生,沒有武人的氣質與氣勢!……實際上豈止是姚承光老師如此呀,現在也許反而是練套路的人,有一定武術氣質,雖然他們根本不能打!

風雲生 練武站樁必須養成的小習慣

為什麼呢?

這麼說吧,三十年前,姚師父教的學生,徒弟是七零後為主體,三十年過去了,新收的學生,恐怕還是七零後為主體,而七零後,無論人生,事業成敗,他們都已經被歲月侵蝕,中年油膩啦!

人到中年,再去練武,主要還是滿足少年時代沒有達成的武術夢,自己能夠達成什麼功夫水平,很多人已經不抱有幻想,雖然他們捨得幾千幾萬的交學費!

但是,從作為師父的角度,還是希望每一個學生積極進取,去從方方面面改變,不說把武術練的多高,最起碼能強身健體,能展示功夫,有一定防身自衛能力,這算是對得起自己收的學費!

這裡面所謂的武相,是一個人功夫有一定基礎後,由內形之於外,表現出來得一種特殊氣質,有這種武相的人,一看,身體肯定健康,氣質硬朗!記得我三十八歲那年,有了孩子,就把拳館交給徒弟,自己在家帶孩子,年底的時候,我們承接全國中學生比賽,我被選調,擔任比賽的編排記錄長,朋友看到我,就說,張老師,以前知道你年紀是我們中最大的,但是從來沒看到你身上表現出中年人的特點,從來看你都是小夥子的言行舉止,怎麼你這半年變化這麼大,言行體態有了中年男人的特點?……其實這就是訓練和接觸人造成的結果!

那麼,人到了中年以後,應該是如何練武術呢?如何能把武術練出效果呢?

我認為一定注意細節,從細節入手!

不止一次,不止一個人,我面對面的教人站樁,第一步就是雙腳與肩同寬,雙腳平行站立,可是學生看著我,眼巴巴的,連連點頭,但是,他們的腳下一動不動,……

其實,站樁不是隨便一站,就對的!我有個學生學了站樁,沒有我說的效果,就急了,不是說丹田會熱嗎?

丹田肯定會熱,前提是外形要站對了!如果你腳下不是平行站立,調整好身形,再雙臂側平舉,再在頭頂合十,然後呼氣沉下來,定住樁勢,那麼,你拿什麼保證你做的樁是對的?

所以,就好比部隊裡給首長開車的司機一樣,首長上車之前,車子已經簡單檢查一遍,車況是不是正常,電,火,油什麼情況都做到心中有數,等他們從部隊回來,能把好習慣保證一輩子,基本上最大程度杜絕各種意外!但是,普通人學開車,這些習慣一般就沒有!

一個人到中年,決定他是普通工薪階層,還是管理層,還是老闆,並不是靠所謂福報,即便有福報,體現出來,也正是這些良好的習慣!

昨天在館裡講課,有個新來的孩子很奇怪,不是學跆拳道嗎,怎麼講起禮儀,禮貌,衛生了呀?其實實戰對抗是一方面,真正對一個孩子有益終生的,就是這些東西!

我到上海謀求發展,參加的第一個社交活動,就是英國皇家禮儀課,我雖然其貌不揚,但是被導師拉到前面,做模特!為啥?我練武術,善於調整自己身體姿態!而不善於調整的,學這麼一個短期課程,需要三五萬學費!

所以,武術練什麼?

練的,就是按部就班的調整自己!正如我給徒弟講課,講發勁!什麼是發勁?它跟普通的技術有什麼區別?發勁跟普通打拳,技術,差別很小,但是效果天差地別,覺得這種差別的就是細節!

所以,想練出功夫,就是第一個切實的掌握每一個動作要點,不要認為有什麼東西可以省略,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忽略!同時學會隨時檢查自己姿勢,動作,甚至心理,精神狀態對不對!功夫就是出自這些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