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空軍第927航空團的蘇-30MK2


蘇-30戰鬥機,是俄羅斯一型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在世代上屬於第三代戰鬥機的改進型,即三代半戰鬥機。

蘇-30戰鬥機在蘇-27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戰鬥轟炸機,作用類似於F-15E,突出了對空對地雙重用途的能力,具有超低空持續飛行能力、良好的機動性和一定的隱身性能,在缺乏地面指揮系統信息時仍可獨立完成殲擊與攻擊任務,包括在敵領域縱深執行戰鬥任務。

蘇-30戰鬥機由蘇霍伊航空公司設計,主要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飛機制造廠以及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生產,最初稱為蘇-27PU,1989年12月31日首飛,出口型命名為蘇-30K,增強對地作戰功能。

其中出口印度的型號為蘇-30MKI,出口中國的為蘇-30MKK。出口越南的版本為蘇-30MK2。

1988年夏,代號為“藍色05”的首架蘇-30原型機開始進行裝配工作,並於1989年12月31日進行了首飛,試飛員為列武諾夫。由於該型的尾錐是標準蘇-27上的,上面帶有盒形箔條/曳光干擾彈投放器的整流罩,這就說明最起碼該型的機體不是重新制造的。

該型增大了方向舵的舵弦,材料廣泛採用鈦合金。機翼有自動偏轉的前緣縫翼,前緣後掠角41°。改用K-36DM彈射座椅。其內部燃油容積與蘇-27UB相同,航程為3000千米,空中加油後航程可達到5200千米。在這架飛機上裝有新的導航系統和標準的後座艙,航空電子設備和系統可以在超過10個小時的飛行中持續使用,而且考慮到乘員的生理需要在飛機的座艙內安置了新設計的供氧裝置和排洩系統。

1991年初,整個試飛結束,部長會議軍事工業委員會和國土防空軍總司令部隨即給蘇-27PU發放了新的編號—蘇-30。這是“側衛”飛機系列中除蘇-27之外唯一一個也是最後一個由前蘇聯政府部門和軍方正式下達命令賦予的新編號。


按照原先的計劃蘇-30將大量裝備國土防空軍航空兵部隊,替換蘇-15/21和米格-23/25等老型號飛機。工廠和設計單位也做好了未來15年內的生產計劃,IAPO建設了新的廠房併購進了新的設備,生產多年的米格-23/27飛機生產線被關閉。

越南空軍目前擁有62架蘇-30MK2V,是中國周邊國家中僅次於俄羅斯和印度的第三大蘇-30MK機隊。

蘇-30MK2是俄羅斯蘇-27“側衛”多用途戰鬥機的雙座版本之一,相比冷戰時期設計的蘇-27戰鬥機具有更先進的電子裝置和發射反艦導彈的能力。蘇-30MK2戰鬥機是一種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有兩名乘員,全場21.9米,翼展14.7米,空重17.7噸,最大起飛重量34.5噸。最大飛行速度2120千米/小時,航程3000千米。

1990年,中國首次向俄羅斯訂購26架蘇-27SK,1995年增購26架,並取得更先進的蘇-27SMK生產許可證。1995年初兩國達成技術轉讓協議後,徹底改善中國空軍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計劃於1996年啟動。計劃的核心就是購買蘇-30。

經多番談判後,中俄雙方確認了總值數十億美元的軍售合同,合同包括蘇-30MK的轉讓意向性框架協議,雙方同意轉入技術細節談判。至此中國以22億美元購買了60架蘇-30MKK。中國引進的蘇-30戰鬥機基本上採用原裝俄羅斯航空電子設備。

而蘇-30的國產化將與蘇-27的國產化融合為一個項目,即殲-11的進一步發展型號。而解放軍也不斷增加進口蘇-30訂貨,其中海航於2002年底首次獲得蘇-30。解放軍的蘇-30使用R-77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Kh-29電視制導導彈以及KAB-1500Kr型1500千克電視制導炸彈。中國向俄羅斯引進了76架蘇-30MKK和24架蘇-30MK2。

2003年3月,馬來西亞皇家空軍宣佈引進18架蘇-30MKM,共18架蘇-30MKM全部在役。印度空軍訂購了超過200架蘇-30MKI,早期的蘇-30MKI由俄國製造,後由印度HAL斯坦航空本國製造,外界估計有200架左右的蘇-30MKI在印度境內服役 ,印度是蘇-30系列戰鬥機服役數量最多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