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瓦崗寨46友、梁山108將,誰最講義氣

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瓦崗寨46友、梁山108將,誰最講義氣


劉備、關羽、張飛三條漢子,一販夫、一走卒、一小肉鋪掌櫃,憑著創業激情,從打工開始,從借貸開始,白手起家建立起蜀漢王朝,得天下三分之一,演繹了一段人間傳奇。


“青梅煮酒論英雄”,一代梟雄曹操沒看走眼,劉備志存高遠。但是,劉備文乏安邦治國之策,武缺馳騁疆場之能。他的長處,在於“仁”,正如《三國志》所評: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盡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桃園三結義、瓦崗寨46友、梁山108將,誰最講義氣


那麼,劉備、關羽、張飛為什麼桃園結義?

一是創業激情。他們不安於現狀,都認為變革期間就是最好的創業機會。


二是狂熱的事業追求。他們都覺得大丈夫立於天地間,要成就一番事業。


三是人才組合優勢。劉關張沒有錢,但都有一身本領。劉備有領導才能,關羽有勇有謀,張飛勇冠三軍,三個人的突出才能整合成了較為完整強大的職業團隊,規避小資本創業的尷尬。

桃園三結義、瓦崗寨46友、梁山108將,誰最講義氣


事實上,劉關張桃園兄弟的創業,可書可歌,非常成功。但是,為什麼無法強大和長久?除了外部因素之外,桃園結義又起到了很強的副作用。其結果,是三兄弟灰飛煙滅,蜀漢新政權遭受嚴重創傷。所以說,成也桃園結義,敗也桃園結義。

瓦崗寨四十六友:

桃園三結義、瓦崗寨46友、梁山108將,誰最講義氣


隋唐好漢在賈家樓結義的有瓦崗寨四十六友,分別為:魏徵、秦瓊、徐茂公、程咬金、單雄信、王君可、尤俊達、王伯當、謝映登、杜文忠、史大奈、張公瑾、白顯道、屈突通、屈突蓋、尚青山、夏玉山、尉遲南、尉遲北、唐國仁、唐國義、柳州臣、賈雲福、盛延師、侯君集、毛公遂、呂公旦、尚懷珠、丁天慶、黃天虎、李成龍、任敬司、鐵子健、金甲、童環、金城、牛蓋、楊合、李濟、何輝、樊虎、連明、邱福、柴紹、羅成,共計四十六名好漢。

結義時眾兄弟可謂志趣相投,發誓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可誰曾想到之後便各投其主、各奔了東西。


最終,單雄信被李世民斬首。羅成淤泥河被亂箭攢身。王伯當為李密擋箭死。只有程咬金壽終正寢,其餘的都在羅通掃北和薛仁貴徵東時戰死了。

桃園三結義、瓦崗寨46友、梁山108將,誰最講義氣


說到單雄信,誰要是說李世民心胸開闊,我都要跟他急,李世民的胸襟多數也是裝出來的,李世民和單雄信的淵源得從隋末說起。

單雄信年輕的時候跟徐世勣是好朋友,也就是後來的李績,但是陰差陽錯,兩個人後來各為其主,導致了最後單雄信悲劇的下場。


王世充被李世民擊敗,舉軍投降。李世民終於可以報仇了,於是下令將單雄信等一干將領全部處死,徐世勣向李世民求情,希望可以免單雄信一死,但遭到拒絕。單雄信安慰徐世勣說,沒關係,我知道自己必定會死。

徐世勣說,忠義難兩全,並表示會在單雄信死後照顧單雄信的家人。徐世勣割下自己一塊肉給單雄信吃下,說自己沒有忘記當初的誓言,單雄信吃下後赴死。


其實,單雄信和徐世勣各為其主,單雄信是為了自己的主子拼命是很正常的,處死大將單雄信是很不合理的,赦免單雄信是合情合理的,第一,單雄信已經投降了。他並沒有大罪過,第二,單雄信是一員猛將,收復單雄信可以收穫一員猛將,徐世勣會更加效忠於李世民,一舉兩得,李世民為了自己報仇,還是把單雄信殺了。

桃園三結義、瓦崗寨46友、梁山108將,誰最講義氣

所以,有人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柱香。


當然,《隋唐演義》中秦瓊為救朋友,染面塗須去登州冒充響馬。路過兩肋莊時,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兒,頓時猶豫,一條路去歷城看望親人,一條路去登州救朋友。最終還是義氣佔了上風,為朋友視死如歸去了登州。兩肋莊岔道秦瓊的深重義氣成就了“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千古美談。秦瓊,也算是瓦崗寨最講義氣的人。

《水滸》中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

桃園三結義、瓦崗寨46友、梁山108將,誰最講義氣


《水滸》講述宋江登上“忠義堂”後成為梁山好漢的頭目,但是他真正所向往的是得到朝廷招安,得以建功立業。

在賄賂被俘官員,讓其回朝廷傳達渴望被招安之心無望後,好在借燕青的安排透過名妓李師師得到宋徽宗寫下的赦書,才得以招安。可是剛一招安,就被派去平定遼番、抓田虎、打王慶和討方臘,傷兵損將。得勝回朝後,最終還是被陷害致死。

桃園三結義、瓦崗寨46友、梁山108將,誰最講義氣


一部《水滸》,演繹出一個個俠肝義膽的英雄故事。從義薄雲天的兄弟情義到替天行道的報國情懷,《水滸傳》裡英雄人物的“義氣”被特別宣揚與推崇,這也許就是人們喜愛《水滸傳》的主要原因。


在《水滸傳》中,諸多英雄都喜愛打抱不平,遇到作奸犯科、欺凌弱小之事絕不袖手旁觀,以至於為洩恨大打出手、傷害人命,被迫上了梁山。可見,《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非常重義氣!

桃園三結義、瓦崗寨46友、梁山108將,誰最講義氣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是為一個“義”字。


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生命去寫。《水滸傳》中,梁山眾兄弟用自己的“義”,成全了宋江所謂的“忠”。面對整個封建倫理道德秩序,義也只能作為忠孝的犧牲品。

最後,要小編說,關羽、秦瓊、魯智深三人,在桃園三結義、瓦崗寨四十六友、梁山一百零八將中,最講義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