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長安”那麼好聽,是誰把它改成了“西安”?

漸漸開始每晚夢到故事裡的長安,長安城有人歌詩三百,歌盡了悲歡。每當提起長安城的時候,人們總會想起數百年前的那個盛世大唐的風貌,也總會想起那些在長安城盛名已久的詩人。不過長安城現在已經改名成了西安,每當說起改名後悔了的城市,大概都得提一句西安。長安這個名字彷彿天生就是帶了詩意的,聽到這個名字就會想起它曾經的故事。為什麼長安這麼好聽的名字,會改成西安呢?

明明“長安”那麼好聽,是誰把它改成了“西安”?

長安,是歷史上第一座被成為京的都城。它一開始也並不不是叫長安的,在西周的時候,長安城被稱作是灃鎬。周文王還有周武王兩人分別修建了灃京還有鎬京,合起來就稱作是灃鎬。灃鎬所在的地區就稱作是宗周,而到了秦朝時期。長安城依然繁華昌盛,著名的咸陽就是如今的西安還有咸陽的部分組成的。

那個時期的咸陽城十分的大,包括了渭河兩岸的廣闊區域。舉世聞名的阿房宮也在這裡,不過阿房宮其實並沒有修建完成。在秦末的時候長安只是一個非常小的地方,秦始皇有一個兄弟叫做長安君,他的封地就被稱為是長安。劉邦登基之後就開始營造都城長安,在漢高帝五年(前202年),長安縣設置。

劉邦在置了長安縣之後還建造了宮殿,命名長樂宮,過了幾年又建了一個未央宮。也是在公元前200年的時候,劉邦遷都到了這裡,因為這裡地處長安鄉,所以取名為了長安城。長安在西漢年間也是極其繁華,絲綢之路從這裡開始。全盛的時候城裡有8.8萬戶人家,還有24.6萬人口。

但這個長安城並不是現在意義上所說的長安城,後來王莽執政的時候,漢長安城被戰火蔓延。東漢光武帝重新建國,長安改名成為了西京。現在人們所說的長安城應該要從隋朝開始算,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後就定都在了長安。當時的長安經過多年戰亂,已經是非常破敗和狹小。隋文帝就想著重新再建一座都城,

明明“長安”那麼好聽,是誰把它改成了“西安”?

公元582年(開皇二年),隋文帝在長安城的東南面選擇了一塊好地方。在這個地方用了84平方公里建造了一個新都,取名大興城。這個實際上就是後來唐朝的長安城,規模無比宏大,李淵稱帝之後改大興為長安。寓意跟之前一樣是長治久安的意思,唐太宗還有唐玄宗在這裡建立了大明宮等宮殿。這個長安城是現如今西安城牆內面積的9.7倍,在此後的很多年時間裡,長安都沒有再改過名字。

直到大明開國,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把奉元路改為了西安府。並在唐長安城的基礎上修建了西安的城牆,這是到如今還存在的。改名並非意味著朱元璋不重視這裡,相反他十分重視。還多次想要遷都西安,朱標幾次去西安考察。可惜的是朱標考察完回去之後就病逝了,朱元璋沉浸在失去太子的打擊之中,遷都也就再也沒有想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