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會像吞併錫金一樣吞併尼泊爾嗎?

碧海藍天3672


印度倒是一直想吞併尼泊爾,怎奈實力不夠。印度能夠吞併錫金,主要是由於錫金的面積和人口都太少了。錫金面積只有7096平方公里,人口到現在也才60萬人。即便如此,印度也花了20多年時間才吞併錫金。

印度並不是什麼富國,軍事實力也遠未達到美國、蘇聯/俄羅斯那種程度,要想吞併尼泊爾這樣面積147181平方公里、近3000萬人口的高原山國太困難。

尼泊爾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都是獨立國家,後在清朝乾隆年間向中國挑釁,被擊敗,遂成為中國的屬國。尼泊爾北上無望,於是南下攻擊印度,襲擾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而英國本來就有意侵佔尼泊爾,這下子趁勢打擊尼泊爾,這就是1814到1816年的廓爾喀戰爭。英國投入2.4-3萬兵力,尼泊爾軍隊大約在1.2-1.4萬人。其間尼泊爾5次向清廷求救,但嘉慶都沒出兵援救,這很令人遺憾。戰爭結果,尼泊爾戰敗,最後不得不求和,和英國簽訂了薩高利條約,從此成為英國保護國,直到二戰結束。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在廓爾喀戰爭中損失很大,在8000人左右,比尼泊爾軍隊損失還要多。除了尼泊爾的高原山地,彪悍的廓爾喀人給英國人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在這場戰爭之後,英國開始招募尼泊爾的廓爾喀人作為僱傭兵。

印度獨立後的地盤就不如英屬印度大,國力一般。雖然繼承了英國的殖民思想,想著向四鄰擴張,但實力支持不了印度巨大的野心。英國當年都沒有成功併吞尼泊爾,印度更不行。

只要看看冷戰時期蘇聯軍力那麼強盛,對於高原山國阿富汗都征服不了,就能明白印度如果出兵侵略尼泊爾會遇到什麼樣的困境。何況印度還有兩個很大對手,印度擔心自己一旦投入大量兵力去征服尼泊爾,時間必然曠日持久,那麼其他方向就很難受了,比如印控克什米爾可能就要改姓了。印度面臨的戰略環境沒有變,但國際環境卻發生了巨大變化,印度更無法用武力去吞併尼泊爾了。而且印度對尼泊爾念念不忘的野心,促使尼泊爾和中國日益走近,印度可以說再也沒機會了。(S)


聯合防務


印度出兵侵略錫金是70年前的事,吞併錫金是44年前的事,前後花了26年時間,整個吞併過程並非一蹴而就。

當時印度敢無視國際法,出兵侵略、繼而吞併錫金,主要還是當時的國際環境在客觀上助長印度吞併錫金的野心。但現如今的國際環境與當年有天壤之別,西方國家和中國不可能再對這種事情視若無睹。

並且尼泊爾也不是錫金,尼泊爾人可不是吃素的。如果印度敢出兵侵略尼泊爾,尼國人民真敢跟印度死戰。因此現在的印度再想吞併尼泊爾,已經不可能了。



一、印度吞併錫金的主觀原因

印度原本是英屬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英國人撤走後,新成立的印度政府繼承了英屬印度殖民政府的全套班子,以及英國在殖民時代對南亞地區的各種特權。比如英國對錫金和不丹的政治控制權利、英國對尼泊爾和中國西藏的特權等等。

基於這種情況,印度政府霸道的認為,英國人當年的特權,都是自己理所應得的。用一個也許不太合適的說法說就是:印度想要的南亞建立一個沒有大英帝國的帝國主義殖民秩序。在這個秩序下,南亞地區只應該有一個國家,就是印度。其它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國家,都應該從這個地球上抹去。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印度首先發動了對巴基斯坦的戰爭。但是由於戰爭不順,印度把侵略目標又轉移到了實力稍微弱小的錫金、不丹和尼泊爾三國的身上。

關於印度侵略這三國的目的,除了這三國本身弱小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這三國對印度的國防安全很需要。這一點在地圖上看得很清楚。

錫金、尼泊爾、不丹的南面是印度的西里古裡走廊,如果印度不控制這三國,它的西里古裡走廊就很脆弱。如果中國出兵掐斷了西里古裡走廊,印度與阿薩姆邦的陸路聯繫就會被中國給掐斷。反之,如果印度控制了這三國,就可以鞏固西里古裡走廊。提升阿薩姆邦的防禦深度。

不誇張的說,錫金、尼泊爾、不丹三國的戰略地位,實際上比藏南地區要重要得多。

並且錫金只是小國,雖然錫金國王親美,但美國並不看重錫金。印度和錫金到底孰輕孰重,美國政府心裡有數。錫金後來被吞併時,錫金王室成員在美國四處奔走,希望能博得美國政府支持,然而美國政府並不理會。

所以這就是印度要侵略錫金、不丹、尼泊爾三國的原因:一是實現自己的霸權主張;二是鞏固阿薩姆邦的防禦深度。



二、印度吞併錫金的國際環境

印度吞併錫金,並非是直接吞併。實際上印度吞併錫金也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的,前後花費了26年時間。

從1947年11月至1950年12月,印度通過武力強迫錫金淪為自己的傀儡。於是印度就有了在錫金駐軍、控制錫金政治、控制錫金外交的權利。

實際上從這個時候開始,錫金就已經是受印度全方面控制的傀儡了。不過當時印度還不敢直接吞併錫金,因為印度還要等待吞併錫金的時機。

等什麼呢?

第一、印度要摸清西方大國和蘇聯對自己吞併錫金的態度;

第二、印度要摸清中國的底線。

當時印度政府大打政治牌,以政治體制為突破口,把自己樹立為第三世界國家的皿煮標杆國家。讓西方國家對抱有好感,默許它在南亞地區霸權地位。後來西方國家也確實是默認印度的霸權地位。

同時期的蘇聯,因為跟中國鬧掰,需要找一個大國制衡中國。印度見此良機,便自告奮勇的向蘇聯請纓,投在了蘇聯的懷抱中。於是印度也就成了當時少有得,能在全球兩大國際集團之間遊走,在兩邊都能吃得開的國家之一。

接連搞定西方大國和蘇聯後,唯一橫在印度吞併錫金面前的大國,只剩中國。

由於中國在西藏問題與印度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主要是印度不想談判),最終中印談判崩裂,雙方兵戎相見。這一戰就是——中印自衛反擊戰。


這一戰,印度慘敗虧輸,狂妄至極的印度總理尼赫魯抑鬱成疾,最後病死了。從軍事角度來說,印度完敗,中國完勝。

但從政治上來說,中國完敗,印度完勝。

前面說了,印度因為體制原因,西方國家對它都有好感。而中國則是西方國家眼中的冷戰對象,天然的抱有敵對感;蘇聯雖然跟印度的政治體制不一樣,但是出於打壓中國的目的,蘇聯也同情印度。

並且印度也很善於在國際上打苦情牌,把自己包裝成受中國欺負的受害者,在第三世界國家也博取一片同情之聲。

因而在中印自衛反擊戰後,明明是受害者的中國被全世界一片譴責,包括第三世界國家也在罵中國;而印度則獲得了全世界人的同情,西方國家和蘇聯為了幫助印度,開始大量援助印度,並且在政治上支持印度。

有了西方大國和蘇聯的支持,印度的膽子一下就大了起來,開始整軍備戰,將中國樹為自己的頭號勁敵,並且不再掩飾對南亞諸國的領土野心。

尤其是在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當選政府總理後,更是大展鐵血手腕,頻繁拿周邊國家練手。


三、中國的無奈

當時印度的這位新任鐵血女總理,有“印度鐵娘子”之稱,她在外交方面的手腕,比他父親尼赫魯更厲害。她在吞併錫金前,決定先拿一個國家練練手,這個國家就是巴基斯坦。

1971年,巴基斯坦爆發了內戰,印度不顧國際法,強勢介入巴國內戰。

在印度干涉期間,蘇聯支持印度,因為拆了巴基斯坦,印度在南亞的實力會更強,對中國的威脅也會更大;當時的美國倒是強烈反對,因為巴基斯坦是美國的盟國。然而美國只是派了一支航母戰鬥群在南亞海域溜了一圈,聲稱要滅了印度海軍。牛皮吹完後,就開足馬力開溜了。最後坐視印度的陰謀詭計得逞。

也正是因為這個事件,才讓巴基斯坦看清了美國的嘴臉,因此導致巴基斯坦開始全面倒向中國,與中國確立牢不可破的關係。


但不管怎麼說,巴基斯坦還是分裂了,這是中國在南亞的失敗。

隨後,印度又搞了一個大動作。

1974年5月18日,印度在拉賈斯坦邦的沙漠裡成功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試驗成功讓印度人信心爆棚。

由於有蘇聯的鼎力支持,西方的默許,以及自己的原子彈,印度便加快了吞併錫金的步伐。

印度先是修改自己的憲法,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一個“聯繫邦”;接著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了錫金國王;然後並通過錫金議會決議,廢黜國王,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最後錫金在印度軍隊控制下,舉行所謂的“全民投票”,並通過這一所謂的“全民投票”,“自願”得併入印度。

錫金被吞併後,很多不甘心亡國的錫金人走上街頭抗議,但遭到印度軍警的捕殺,後來錫金的一些有識之士在世界各國奔走,希望尋求大國幫助。但西方大國懶得管,不想因為一個小小的錫金得罪印度。

在當時唯一反對印度的,只有中國。但是由於中國與蘇聯和西方都翻臉了,並且中國還在搞十年運動。中國在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都很吃力,因而中國對印度吞併錫金一事也是無能為力。

儘管1975年10月,中印兩國的土倫山口發生小規模武裝衝突,但是印度吞併錫金,還是無法更改的事實。事後中國長期不承認印度的錫金邦,也是反映中國不甘心錫金被吞併的現實。



四、尼泊爾不是錫金

印度吞併錫金時,曾經也想吞併尼泊爾,但最終沒有成功。主要原因有兩點:

首先,尼泊爾不是錫金。當年英國在征服印度後,也曾經打算征服尼泊爾。雖然英軍後來擊敗了尼泊爾軍,但英國懾於尼泊爾廓爾喀兵的勇猛,沒有直接吞併尼泊爾,而是和尼泊爾簽訂了一個和平條約:按照條約的規定,尼泊爾退出佔領的印度北部領土,並把徵廓爾喀兵的權利交給英國。作為交換,英國承認尼泊爾的獨立地位。

試想當年面對英國,尼泊爾都不怵,區區印度算什麼?其實在尼泊爾人的眼裡,他們打心眼裡是瞧不起印度的。(印度人是被征服者,尼泊爾人從未被英國人征服過)

其次,中印戰爭後,尼泊爾就開始向中國逐步靠攏。並依靠中國,制衡印度。

在中印戰爭中,印度以精銳主力對陣中國邊防軍,大敗虧輸。雖然地緣格局的限制,使中國在戰場上得勝後仍不得退出藏南。但這場軍事勝利,卻讓尼泊爾發現了一個擺脫印度鉗制的機會:中國的胳膊更粗,只要倒向中國,印度便不敢吞併尼泊爾。

很快,中、尼兩國展開實質性合作,而合作的第一個項目就是修建中尼公路。



這條中尼公路於1963年開始破土動工,並於1967年正式建成。公路建成後,尼泊爾就要求印度撤走自1953年以來就派駐加德滿都陸軍總部的印度軍事代表團和安插在尼泊爾北部邊境哨所的印度軍事人員。

尼泊爾的此舉,傷害了印度的利益,隨即遭到印度的經濟制裁,從1970年開始,印度頻繁制裁尼泊爾,但是尼泊爾始終不屈服,始終都在中國和印度之間找平衡,讓印度拿它沒辦法。

到了1991年,由於蘇聯解體,印度的靠山沒有了。再加上中國的強勢崛起,不斷的在縮小與印度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差距。

前些年的邊境事件,其實就是印度坐不住了,急眼了,想以攻為守,逼中國與它談判。但不管怎麼談,中國在南亞影響力的提升,是不可逆轉的現實。

到了2022年,中尼鐵路建成之後,尼泊爾與中國的經濟來往會更加緊密,對印度的經濟依賴會減少很多。或許到了那時候,印度也就不可能在南亞一家獨大了。


現如今,中印之間的差距正在迅速擴大,這也是印度焦慮感日益增強的根本原因。中國的目標是把尼泊爾從印度的附庸,轉變為中印之間的戰略緩衝。這樣的局面,中國是希望看到的結果。如果印度敢動武,中國必然不會袖手旁觀。

反倒是尼泊爾東面的不丹,由於其政府、外交和軍事全方面都被印度控制,儼然是當年錫金的翻版。它倒是非常有可能變成第二個錫金。


Mer86


時代變了,世界格局也變了,對周邊小國虎視眈眈的印度,為所欲為的時代結束了,再也無法像吞併錫金那樣吞併尼泊爾,印度的非分之想必定是空中樓閣,這將是南亞霸主印度永遠的遺憾!

1、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緣戰略要地的印度,獨立後就當起了南亞霸主,不僅霸道,還有著強烈的非分之想,一心想吞併對方,給周邊的小鄰居們帶來深重的苦難。

佔據了南亞半島的印度,國土面積300萬平方公里,人口高舉世界第二位,體量大,實力較強,外部環境相當好,獨立沒多久就成了南亞霸爺,一直有強烈的擴張慾望,吞併小鄰國的野心。印度的領國有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緬甸、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以及強大的北方鄰居。這些鄰居當中,能夠答應印度的只有強大的北方鄰居,勉強能夠與印度抗衡的是巴基斯坦,其他國家在印度面前都是小胳膊,怎麼扭得過印度的這根大腿?它們都是印度領土擴張的潛在對象與犧牲品。

1975年,印度悍然吞併了面積只有7092平方公里、人口60萬的錫金,變成了印度的錫金邦。當時處在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美蘇都在拉攏不結盟運動的頭頭印度,對印度的這個野蠻的非法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他的北方鄰居那時候還很虛弱,無法跨越喜馬拉雅,對於印度的這個行為,相當無奈。時間一久,大家都接受了現實,都承認錫金是印度的領土。

2、印度吞併錫金後,並沒有停止吞併周邊小領國的步伐,出兵實際控制了面積38394平方公里、人口80萬的不丹,不丹名義上是主權國家,但在印度密不透風的全方位的控制下,就是一個暗無天日的新殖民地,其地位、境況都不如大英帝國治下的殖民地東印度。

印度不僅對不丹有吞併之心,還對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尼泊爾等鄰國有非分之想。今年初,印度洋上的小國馬爾代夫發生騷亂,印度上串下跳,橫加干涉,還揚言派遣特種部隊進駐馬爾代夫,推翻印度不喜歡的阿明政府,重新將馬爾代夫控制在手掌心,把他變成第二個不丹。馬爾代夫的幸運之處在於交上了以為可靠的實力比印度強大數倍的朋友,有他的撐腰,才是印度收起獠牙,馬爾代夫才沒有淪落為不丹第二。

在所有鄰國之中,印度最想吞併的國家其實是尼泊爾。為什麼?

首先,聚居在尼泊爾特萊平原的馬德西人佔尼泊爾總人口的四成,也就是有700多萬人,而馬德西人實質上就是印度族裔的尼泊爾人。特萊地區並不在尼泊爾中央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聚居在這裡的馬德西人才是這片土地的實際主人,他們不在乎尼泊爾政府的權威,一直因為沒有實現“單獨成邦”的野心而對尼泊爾政府心生不滿,抗爭不斷。這讓尼泊爾政府感覺到特萊已經變成了“印度人的生活空間”,許多尼泊爾人甚至認為“印度正在用印度人淹沒尼泊爾”。而印度第一任總統拉金德拉·普拉薩德對尼泊爾的非分之想表現得赤裸裸,他說:“印度與尼泊爾的關係是一種超越肉體的精神關係”。

佔尼泊爾總人口四成的馬德西人既印度吞併尼泊爾最有利的藉口,又是不可多得的工具。因此,印度吞併尼泊爾的慾望特別強烈。

其次,尼泊爾體量比錫金、不丹、馬爾代夫、斯里蘭卡都大,面積14.7萬平方公里,是一塊大肥肉。

那麼,在21世紀,印度還能像吞併錫金那樣吞併尼泊爾嗎?答案是時代變了,世界格局變了,印度的北方鄰居強大了,尼泊爾獨立意識增強了,印度吞併尼泊爾的環境與機會已經喪失了,再也不可能得到尼泊爾了!現在的印度對於尼泊爾,也就是扮演一個惡鄰的角色,欺凌尼泊爾,攪局尼泊爾,不讓尼泊爾順利發展壯大,安心過日子,僅此而已。


飛狼


印度可以吞併錫金,卻絕不可能吞併尼泊爾。

如果對舊版的世界地圖有印象的話,一些朋友可能會記得,在南亞的不丹和尼泊爾中間,有一個小國叫錫金。

不過2003年以後,這個國家從地圖上消失了。其實,早在1975年,錫金就已經被印度吞併,而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後一個承認錫金被印度吞併的國家。

錫金是怎麼被印度吞併的?

關於錫金的歷史,大多數朋友都不太瞭解。這也並不奇怪,因為這個國家實在是太小太小了。

(錫金圖片)

錫金只有7000平方公里,60萬人,以人口和麵積論,這個“國家”只有中國的一個縣大小,實在沒什麼存在感。

由於國家太小,錫金在歷史上也是實實在在的戰五渣。歷史上他們被尼泊爾人欺負過,被西藏的喇嘛們欺負過,甚至連不丹人都欺負過他們,基本屬於一個誰見誰打的狀態。

英國入侵印度以後,一路平推到了喜馬拉雅山南側,他們野蠻的入侵了錫金,宣佈錫金成為英國的“保護國”,並派駐了英國官員,等於事實上吞併了這個地方。

1947年,英國撤出了南亞,印巴分治。分家後的印度,一心想要繼承英國在南亞的遺產,其中也包括錫金。

於是,在1947年,印度強迫錫金簽訂了《維持現狀協議》,錫金從英國的保護國,變成了印度的保護國,換了個爹,自己還是兒子。

1949年,印度派兵開進錫金,接管錫金的大部分政權,並於次年委任了一個印度人作為錫金首相(錫金是個君主制國家)。雖然錫金王室和一部分錫金人極力反對,但印度還是接管了錫金的一切經濟內政權力。

終於,在1973年,印度徹底撕破了面具,用軍隊接管了錫金的一切權力,規定印度對錫金的內政、外交、國防“負完全責任”,並於兩年之後廢黜了國王,舉行了一次“全民投票”,徹底把錫金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

(錫金國王一家)

錫金後來流亡到了美國,至今錫金王室仍然在美國擁有辦公室。不過由於這個國家實在太小,各國都對錫金毫無興趣,也不願意為此開罪印度。所以雖然印度的行為是赤裸裸的侵略,但各國都沒有什麼激烈反應,承認了既成事實。

只有中國,由於與印度的矛盾,一直到2003年,才正式承認了印度對錫金的吞併(同年印度承認中國對西藏的完整主權)。

印度能吞併尼泊爾嗎?

這個毫無疑問,不可能。

尼泊爾跟錫金比起來,實力強的多的多的多。

錫金面積七千平方公里,尼泊爾面積十四萬平方公里。錫金人口六十萬,尼泊爾人口三千萬。尼泊爾面積是錫金的二十倍,人口是錫金的五十倍。錫金相當於中國一個縣,尼泊爾卻差不多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

錫金之所以被吞併,是因為他國家太小,實力太弱,面對印度的侵略,完全沒有反抗能力。而尼泊爾人可不是,人家可是連英國人都怕的。

(尼泊爾僱傭兵)


當年印度人在南亞搞殖民的時候,佔領了印度,佔領了孟加拉,佔領了巴基斯坦,“保護”了不丹和錫金,甚至侵入了中國西藏,卻只在尼泊爾這裡受了挫折。

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西側,有一片廓爾喀村莊,這些村莊出產著世界上最特殊的“商品”——僱傭兵。

19世紀,佔領了印度的英國貪心不足,還要侵佔尼泊爾。三萬多英印聯軍開進尼泊爾,在英國人心中,這場戰爭本來應該毫無懸念,卻出人意料的打了足足兩年。擁有火槍大炮的英國人被尼泊爾的廓爾喀人的彎刀和弓箭結結實實的教訓了一番,付出了重大傷亡卻打不贏對手。最終,英國人精疲力竭,與尼泊爾和談,尼泊爾得以在殖民過程中保留了自己的國家和主權。


(廓爾喀彎刀)

廓爾喀人的英勇善戰給英國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一名英國軍官說:“我只見過兩種人完全不怕死,一種是瘋子,一種是廓爾喀人”。

和談之後,英國人每年在尼泊爾招募大量的廓爾喀人來當兵。這些廓爾喀人勇敢、頑強、忠誠,對於僱主非常負責。而且價格便宜,因為尼泊爾的貧窮,8500美元就可以僱到一個優秀的廓爾喀人。

但廓爾喀人還有另一個特點——冷血。

由於沒有被英國人征服,廓爾喀人對於那些被英國人征服的民族,是頗為不屑的。廓爾喀人在英國軍隊中以冷酷無情著稱,對於印度人則更為冷血,在屢次鎮壓印度起義的過程中身先士卒。1918年阿姆利則慘案,廓爾喀僱傭兵架著機槍對印度的示威人群瘋狂掃射,造成上千人的死亡。

有這種歷史,您覺得印度和尼泊爾的關係能好到哪裡去?

錫金之所以能順利被印度吞併,是因為印度每年都給錫金一大筆補助費,讓錫金人的生活水平顯著高於旁邊的孟加拉國和印度阿薩姆邦等地,所以對於被印度吞併,並不十分反感。

而尼泊爾和印度的關係從來就沒有融洽過。現在的尼泊爾,因為地形原因,水電都靠印度提供,但這麼緊密的經濟聯繫,兩國政府間的關係卻一直談不上多麼好。

相反,1962年中印之戰之後,尼泊爾清楚的意識到了,南方這個傢伙只會瞎咋呼,北方的拳頭顯然更硬,所以尼泊爾一直很注重與中國的交往,近年來修公路,增加航線等舉措很多,明顯對中國的熱情比對印度的熱情高的多。
(加德滿都夜景)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哪怕印度有實力入侵尼泊爾,國際社會也是不允許的。印度吞併錫金是在1975年,冷戰的最高峰時期,雙方都想拉攏印度,所以這種侵略行為可以忍了。而21世紀還想搞這樣赤裸裸的侵略,國際社會是一定不會允許的。


小約翰


印度這個國家雖然自己被英國殖民了190年,但是自從英國殖民者離開之後,印度利用自己的體量,在南亞地區做起了新的霸主。在對待當年同為殖民地的小兄弟們蠻橫腹黑,使得一些印度南亞鄰國在印度淫威下,敢怒不敢言。印度的霸道,比過去的大英帝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印度對付這些小國的手段,使當年的老殖民者也要歎為觀止。

在南亞地區印度一家獨大,近300萬國土,13億民眾,旁邊的小國在印度的陰影之下,只能戰戰兢兢,苟且生存。印度對於鄰國的野心和欺負,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來真的。印度南面是印度洋,東西兩邊都是比印度小得多弱國,北面雖然有一個強於印度的鄰國,但是中間橫亙著喜馬拉雅山,這一天然屏障。

印度因為沒有哪個大國天敵制約,美歐一些國家包括俄羅斯,為了一些利益,還經常爭相與印度示好。所以印度就在南亞次大陸這個地盤上,忘乎所以稱王稱霸。印度1971年11月肢解巴基斯坦,1973年4月印度軍隊侵佔錫金,1975年正式吞併錫金。錫金是一個小國,只有60萬人口,7092平方公里面積。

至於錫金邊上的不丹,雖然印度還沒有吞併進去,但是印度的準備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不丹的政治和經濟,軍事和外交已經完全掌握在印度手裡。印度十分霸道,雖然允許不丹加入聯合國,但是不允許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與不丹建立外交關係,由於印度的阻撓,鄰國也不能與不丹建立外交關係。

不丹現有80萬人口,38394平方公里面積,其政治地位甚至連附屬國都不如,基本上與殖民地差不多。錫金和不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以及人種,基本上與藏人一致。

至於問題中的尼泊爾,是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一個小國,但是比錫金和不丹要大得多。尼泊爾有2898萬人口,國土面積是14.7萬平方公里,尼泊爾雖然經常也受到印度的打壓,但還是能夠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尼泊爾是聯合國成員,雖然和印度關係密切,但沒有被印度完全控制。尼泊爾與外界保持著正常的聯繫,因為歷史上尼泊爾屬於英國的半殖民地,民風兇悍,印度一直也沒有辦法下手。從目前尼泊爾的發展趨勢,和國際形勢來看,尼泊爾有北方鄰國強勢崛起,印度縱是有吞併之心,也沒有這個能力了,應該說永遠失去了吞併機會。





亦新湖


印度1975年吞併錫金,前後花了26年時間,前面多次講過,在此不作贅述。而尼泊爾作為小國,以印度的野心,不是不想將其吞併,而是沒有成功,當然具有十分複雜的原因。


我們知道,當年英國在征服印度後,也曾打算征服尼泊爾。雖然英軍打敗了尼泊爾,但沒有沒征服。英國懾於尼泊爾廓爾喀兵的勇猛,沒敢直接吞併尼泊爾,於是和尼泊爾簽訂了和平條約。條約規定,尼泊爾退出佔領的印度北部領土,並把徵廓爾喀兵的權利交給英國。作為交換條件,英國承認尼泊爾的獨立地位。

中印戰爭後,印度完敗。尼泊爾看到我國的強大,就向我國逐步靠攏,以此制衡印度,以此擺脫被印度鉗制的機會。而後中尼兩國展開合作,修建中尼公路。 公路於1963年動工,1967年建成。公路建成後,尼泊爾就要求印度撤走北部邊境哨所的印度軍事人員,隨即遭到印度經濟制裁,但尼泊爾並未屈服,始終都在中印之間找平衡,讓印度由於忌憚我國,根本不敢把尼泊爾怎麼樣。


1991年,因蘇聯解體,印度失去了靠山。隨著我國崛起,在南亞地區影響力日益提升。隨著尼泊爾與我國經濟貿易更加緊密,對印度的經濟依賴逐步減少。

而尼泊爾作為中印之間的戰略緩衝,位置重要。印度如果敢對尼泊爾動武,國際社會不會答應,我國也不會袖手旁觀。


小甜嘟爸爸


尼泊爾地位,已經在向當年的錫金靠攏,非常危險。

首先講講我個人見聞的錫金。錫金在印度的東北部,挨著西孟加拉邦。我在17年出差,從加爾各答與本地同事一起前往錫金。因為一路要考察店面,走的慢,看的也多。有幾個感受:

1-錫金的人和華人長的幾乎一模一樣,我在酒店前臺看到兩非常漂亮的妹子,以為是中國人,一問連漢語一句也不會說,是土生土長的錫金人。路邊上學的小孩也和中國小孩一樣。

2-錫金人飲食習慣,很多地方以大米為主食,做法也介於印餐中餐間,但受印度影響,也手抓飯,也有用刀叉筷子的。和西藏一樣,到處都掛著佛教經幡。

3-接以上,印度政府一直擔心錫金和主流印度人膚色,生活習慣差異大,一直在大力鼓勵印度本地人移居錫金。印度人對此也非常自豪。在錫金隨處可見印度軍營。

4-錫金的地勢地貌,主要是大山和山間小平地。也有小平原。山清水秀,幾乎無汙染。

5-交通。錫金很多公路老舊狹窄。一些甚至是英國統治時留下的路還相對完好。火車也是差不多老式小火車。速度很慢。

錫金整體看越來越被印度同質化,但還是有些原來特質保留。但隨著印度政府的刻意操作,這些特質將很快消失。

再說尼泊爾。尼泊爾的外交軍事經濟大權幾乎是印度操縱。

首先,印度一直在干擾引導尼泊爾大選,也鼓勵很多印度人以經商的方式長期滯留尼泊爾,也大力支持親印度的政治人物-他們滯留幾乎不需要簽證。可以說尼泊爾的政府已經被印度攻陷大半。

第二,尼泊爾和印度有全面經濟協定,很多排他條文。比如中國和第三國進口到印度的產品不準再轉運到尼泊爾,除非是印度生產的。兩國間進出口無稅。

第三,印度對尼泊爾的軍事保護。雙方有類似同盟安保類條約,尼泊爾幾乎是靠印度保衛國家安全。但看一看地圖你就知道是幹嘛的。

最後,印度尼泊爾人種相近,文化同源,文字一致,加上兩國政府刻意為之,相信早晚會有被吞併的危險。


用戶取名難


印度對尼泊爾的征服,想,但不敢。

歷史上的尼泊爾人對印度的征服,既想,又敢。

李查維王朝時期,尼泊爾當時還被稱為泥婆羅,國王的女兒赤尊公主早於文成公主兩年嫁給了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大唐與尼泊爾這算是友好姐妹國家?不管怎樣,有一天尼泊爾國王接待了一個不速之客,他是一位來自唐朝的小處級幹部(曾當過縣令),姓王,可以簡稱隔壁老王,以大唐名義,借了7000人的軍隊,尼泊爾國王不明覺厲,但答應了他。

隔壁老王真名叫做王玄策,本來是作為唐朝使者前去天竺搞外交活動,沒想到天竺國內搞政變,政變上臺的新王阿羅順那半道截殺了使者團,只剩下了王玄策和手下一人,老王感覺回國很不好交代,心一橫,前去管尼泊爾借了7000兵馬,管松贊干布姑爺借了1200兵馬,扭臉殺奔天竺。

這一打,老王就沒停下來,從北印度打到中印度,又準備掀翻東印度,東印度國王表示怕了,把來求援的天竺新王阿羅順那拱手送給王玄策,老王嘆著氣押著12000名俘虜和20000頭牛羊回到了長安,這就是“一人滅一國”的隔壁老王王玄策的故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年的印度半島是一盤散沙的,是真正對得起千里迢迢每一群駕臨印度半島的征服者們的,同時也說明了尼泊爾軍隊的實力。

馬拉王朝時期的國王亞克西雅·馬拉在15世紀,把疆域拓展到了今天的孟加拉國,可惜他沒有中國古代皇帝的覺悟,把權力和土地分給了三個兒子,成立了三個國家,有點三家分晉的既視感。

十八世紀中期,沙阿王朝崛起,征服了三個馬拉王朝的谷地國家,這時候的他們已經叫廓爾喀人。廓爾喀人北邊騷擾西藏,西邊打到克什米爾,東邊的錫金和不丹更是深受其擾,南邊的印度半島更不用說了。廓爾喀人騷擾西藏的時候,正趕上乾隆時期,乾隆派出清軍夥同藏軍展開自衛反擊戰,一直打到了其首都附近,廓爾喀認栽,成為大清的朝貢國。

轉眼來到了十九世紀初,英國人在印度半島已經站穩了腳跟,開始與廓爾喀人交鋒,前期英國人比較大意,吃了很多次虧,廓爾喀人繳獲了很多英國軍備物資,向清廷請功。清廷只當是廓爾喀人搞掉了它西南的一個小土邦,沒搭理他們這茬兒,要是清廷知道廓爾喀人幹掉的是他們很快將在1840年遭遇的苦主,一定會耐心的傾聽一下廓爾喀人的戰鬥經驗。

1814年,3萬英軍憑藉優勢火力打敗了1萬餘人的廓爾喀軍隊,廓爾喀從此淪為英國的保護國,把南部大片國土割讓給英屬印度,外交由東印度公司監督。別看英軍戰勝了廓爾喀,勝利後的英國人反倒很佩服廓爾喀人的戰鬥力,到那之後,專門跑到尼泊爾高薪誠聘廓爾喀人加入英屬印度的軍隊。廓爾喀人從此跟著英屬印度軍隊東奔西走,在鎮壓印度本土起義方面立下了大功,再之後,印巴分治,原來的緬甸和尼泊爾等國不在此範圍之內,初生的印度反倒憑著分家時獲得的80%的18個聯隊的廓爾喀部隊在對巴戰鬥中獲得了大量好處。

英國也一直保持有廓爾喀營,在一戰到二戰中,英勇善戰的廓爾喀人累計貢獻了20萬人的兵力,付出了四萬多人的犧牲。

呼應題目,我們來談現時的印度為什麼不打尼泊爾的主意。

首先說錫金,它體量太弱小,人口不過60萬人、面積不過七千平方公里,主體民族還不是錫金族人,事實上從英國人退出後,錫金一直沒有機會獲得獨立,從一開始就被印度強制執行為被保護國,1975年更是通過了全民投票併入了印度。

應該說,現在的印度已經今非昔比、鳥槍換炮,甚至成為了擁核國家,但尼泊爾近3000萬人的體量、一直遊離於印度“統治”之外的狀態、英國人也不敢輕視的能力、驕傲的民族意識以及成千上萬的印軍英軍中的廓爾喀營的士兵存在,都是印度難以逾越的大山。

假如印度人強行推進大山深處,一柄柄閃耀著寒光的廓爾喀彎刀一定會出現在他們的眼前。


歷來現實


不能夠,尼泊爾不會同意,南亞其他國家不會同意,世界各大國也不會同意。

錫金區區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而尼泊爾14.7萬平方公里,人口2850萬,不在一個量級,印度吞併錫金容易,但是消化掉尼泊爾這麼大地方,殊為不易。尼泊爾人自我認同比錫金更強,強行吞併,勢必引發抗印救國戰爭,到時候印度恐怕偷雞不成蝕把米,遭到反噬。

南亞國家也不會同意,吞併錫金已經嚇壞一眾小國,在幹掉尼泊爾,南亞大小國家很可能形成對印聯盟,聲援尼泊爾反抗,到時候,所謂南亞霸主位子恐怕就要讓位了。

以上這些如果印度還能扛住的話,那麼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就讓印度吃不消了,聯合國安理會會發動針對印度的制裁。美國面對這種情況還保持沉默,那國際威信會喪失殆盡。最主要邊上一個有望取代美國的大國也不會袖手旁觀,出手援助尼泊爾,甚至將北印度搶走的土地一舉奪回。

面臨尼泊爾、南亞各國及世界各大國的共同反對,印度安敢造次。


北玄武


印度吞併錫金是在一定的特殊條件下才完成的。早在印度獨立之初,錫金的內政外交就已經被印度所掌控。1950年錫金就淪為了印度的保護國,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之前,印度已經控制了錫金的內政外交和防務。當時的冷戰格局下,美蘇兩國又都不願意介入南亞事務,這才讓印度實現了對錫金的吞併。

當年的錫金和今天的尼泊爾有三大不可比,這三點可以保證印度無法複製吞併錫金的案例。第一,尼泊爾比錫金大得多,獨立性也強得多。吞併一將近三千萬人口,領土是錫金數十倍的尼泊爾,比吞併錫金難多了,以印度目前的國力,吞併馬爾代夫還可以想想。

第二,國際和地區形勢不同了,印度現在如果想在喜馬拉雅山搞事情,不能只考慮美俄兩國的因素。

第三,印度目前更希望間接控制尼泊爾,將之作為緩衝,而不是直接佔領吞併這個國家。時代不同了,爭奪地區霸權的手法也會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