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奸臣道路的,最後又為何落得抄家的下場?

嚴嵩曾深受皇帝恩寵,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後卻為何落得個滿門抄斬的悲劇結果呢?

嚴嵩出生並非顯貴家庭,他的父親嚴準只是一個窮秀才。

幸而嚴嵩從小便非常聰慧,八歲時就能書史成誦,能為文,屬對有奇語。

他二十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之後順利進入了翰林院。

當時的宰相十分之九都是翰林出身,所以只要進入翰林就被認為是未來的宰相了。

嚴嵩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奸臣道路的,最後又為何落得抄家的下場?

但是古代士人的命運跟當時在位的皇帝,社會背景等多種因素都息息相關。

當時是明孝宗弘治帝去世,十七歲的正德帝繼位,即明武宗。

皇帝畢竟年齡小,貪玩成行,整天不事朝政,鬥雞走狗,泡在粉黛堆中。

面對這樣的君主,所以嚴嵩的目標自然難以實現。

正德三年,嚴嵩的父親和母親相繼去世,他不得不回鄉守制,中斷了官場生涯。

按照當時的封建禮制,子孫守制三年即可,但是嚴嵩卻在家一直待了八年之久。

嚴嵩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奸臣道路的,最後又為何落得抄家的下場?

宦官劉瑾

退隱八年之久

那麼正當壯年時期的嚴嵩,為什麼會在家閒居這麼長時間呢?

我們仔細觀察當時明朝的政治局勢,是明武宗在位時期,為所欲為,不致力於朝廷家國大事,相反整日縱情享樂,荒淫無道。

明武宗的這種行為,使得前朝後宮皆是一片烏煙瘴氣之景,宦官掌權當道,朝中的許多忠心有志之士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和迫害。

當時嚴嵩選擇退隱,的確是個明智的決定。

如果當時他選擇回到朝堂與以劉瑾為首的閹黨抗衡,對拯救明朝來說只是杯水車薪,無異於自取滅亡。

如果他選擇投靠閹黨,作為讀書之人,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

所以說嚴嵩還是非常具有洞察能力的,暫時退隱是他仔細觀察政治局勢以後,做出的選擇。

遠離政治鬥爭

他雖然退隱家鄉,但並不代表著他整日閒居。

對外:他積極結交朋友,廣交名流,王守仁、李夢陽、王延相等人都有交往。

這些人不僅知識學問淵博,而且曾經敢於和閹黨作鬥爭,所以他們非常有名望。

嚴嵩與他們結交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文學聲望,還能夠擴大自己的社會影響。

對內:對於其自身來說,他遠離了朝中政治中心的混亂局面,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潛心讀書,埋頭詩作,所以他的文學素養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嚴嵩歸隱期間的所作所為,歷經八年的韜光養晦,為他以後掌權,縱橫官場,深受皇上的寵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嚴嵩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奸臣道路的,最後又為何落得抄家的下場?

嚴嵩和皇帝

開啟“柔媚”之路

嚴嵩雖然現在無論是自己的文學修養還是社會影響力,都得到了很高的提升,但是他進京復職之後卻沒有把自己的優勢,用到正確的方面,而是一味地利用諂媚之術,步步謀權。

他回到朝廷的時候明武宗已經駕崩了,其堂弟繼承皇位,即明世宗。

當時的明世宗雖然年僅十五歲,但是他的城府很深,非常具有遠見。

明世宗為了追崇自己的父母,與朝中大臣進行“大禮論”之爭。

我認為他只是以此為由,根本目的在於想要維護自己繼承皇位的合法性,表明自己繼承皇位不是繼承其堂兄武宗,而是來自於他的父親這一脈的血緣關係。

雖然表面上是“禮議”之爭,實際上是明世宗與前朝老臣之間的權利鬥爭,所以這場爭論長達二十多年,這在我國曆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最終這場“戰爭”以世宗的勝利而結束,很多朝中的大臣,因為這場爭論,有的遭遇貶謫,有的下獄,更有甚者因此喪命。

嚴嵩非常機智的沒有捲進這場鬥爭的漩渦之中,所以他毫髮無損,得以自保。

因為嚴嵩退居官場八年,潛心讀書,文學素養非常高,他在不久以後順從皇帝的意思寫了《慶雲頌》和《大禮告成頌》。

嚴嵩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奸臣道路的,最後又為何落得抄家的下場?

嚴嵩的畫像

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文筆絕佳,並且內容頗受皇帝滿意,於是得到了世宗的賞識,從此以後,他在仕途上憑藉著世宗平步青雲,走上了“柔媚之臣”的道路。

當時夏言深受皇帝寵信,所以嚴嵩又開始巴結夏言,隨著夏言官職的提升,嚴嵩的官職也自然越來越高。

但是此時的嚴嵩野心非常大,他把貪婪的目光投向了內閣首輔的寶座。

但此時夏言已經是內閣首輔,於是昔日提拔他的夏言成為了他繼續高攀的絆腳石。

嚴嵩慢慢的開始暗地裡設計,想要把夏言從內閣首輔上拉下來,便開始著手實施一系列詭計。

夏言此人為官非常正直,辦事特別認真,對手下也非常嚴格,但有些恃才驕橫,所以很容易令周圍人不滿。

嚴嵩與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方面他一味地討好巴結身邊的人,阿諛奉承;另一方面他還極其隱蔽的陷害夏言。

嚴嵩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奸臣道路的,最後又為何落得抄家的下場?

世宗熱衷於仙道,嚴嵩投其所好,極力的迎合世宗的心意,慢慢的得到了世宗的寵信。

而此時的夏言,一貫對道士之流沒有好感,經常露出輕賤之意,多次惹怒世宗。

世宗對夏言的不滿日益加深,他詆譭陷害夏言,日益離間皇帝和夏言,最終夏言被免職,遣歸老家。

夏言被他逼走了,嚴嵩自然而然的接替了他的位置,當上了內閣首輔。

但過了兩年,不知什麼原因世宗又重新啟用了夏言,嚴嵩又退居到了第二,嚴嵩自然不會輕易放棄,他認為只有只有將夏言至於死地,他的位置才會牢不可固。

嚴嵩與夏言的這場爭鬥長達十多年,嚴嵩陰險狡詐、心狠手辣,費盡一切心機,終於鬥得夏言慘死。

嚴嵩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奸臣道路的,最後又為何落得抄家的下場?

夏言入獄

開始獨攬朝綱

夏言死後,嚴嵩真正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實雖然他上邊還有皇帝,但是世宗整日不理朝政,熱衷於煉丹製藥,祈求長生之術,所以多年不上朝。

於是嚴嵩在朝廷上隻手遮天,獨攬朝綱,雖然嚴嵩文學功底很深,但是他卻沒有什麼治國方略。

他一味地仗勢欺人,結黨營私,收受賄絡,有其父必有其子,還有他的兒子嚴世蕃,在當時被稱為“小宰相”。

他們父子二人整日貪圖享樂,不斷修建豪宅,座座壯麗豪華,裡邊的金銀財寶更是數不勝數,珍寶古玩價值連城,嚴世蕃一人就有二十多個小妾,個個穿金戴銀,歌舞達旦,荒淫無度。

都說風水輪流轉,當時的次輔徐階是夏言的徒弟,夏言是他的恩師,當時夏言被嚴嵩殘害的時候,徐階並沒有為自己的恩師站出來,而是選擇在嚴嵩後邊溜鬚拍馬,以此力求自保。

可見徐階也是一個自私自利,趨炎附勢的小人,他的私心也不斷的膨脹,慢慢的他想要取代嚴嵩,於是他又開始算計嚴嵩。

此時的徐階跟當時的嚴嵩真的是如出一撤,徐階的手段一點不比嚴嵩差,最後徐階扳倒了嚴嵩,嚴嵩就此失寵。

嚴嵩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奸臣道路的,最後又為何落得抄家的下場?

海瑞在上朝

嚴嵩失寵了之後,有仇的報仇有怨的抱怨,他掌權時期不敢說話的官員,沒有了顧慮,紛紛上書彈劾,最後嚴嵩被抄家,落得個家敗人亡的下場。

嚴嵩雖然退隱八年,潛心讀書,滿腹經綸,但是他沒有選擇正確的道路,而是一味地利用諂媚之術,阿諛奉承。

他的下場也滿面有些可笑,他算計謀權一生,與夏言爭權數十年,最終卻被夏言的徒弟算計,落得個跟夏言一樣的下場,甚至被抄家。

嚴嵩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奸臣道路的,最後又為何落得抄家的下場?

世宗在上朝

嚴嵩總結一句話就是心術不正。

倘若他的滿腹經綸,致力於創作研究,成為一名學者,也可能會促進我國文學的發展;亦或是他少些私慾和功利之心,和夏言和平共處,那麼明朝也許就不會烏煙瘴氣了,也許還會有一番偉業。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希望大家喜歡筆者的分享哦!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大明會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