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为祖国毅然放弃诺贝尔奖,默默无闻30年,贡献巨大却少有人知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急需人才,这时一大批知识分子学成归国,比如钱三强、钱学森等人。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他们的努力,然而现如今,他们很多人的名字都正在被人遗忘,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一位也是如此。

此人便是王承书,王承书何许人也?她是气体动力学和铀同位素分离专家,是第一个发现求解玻尔兹曼方程的本征值理论,提出适用于多原子气体的推广的玻尔兹曼方程的人,同时在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装料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人为祖国毅然放弃诺贝尔奖,默默无闻30年,贡献巨大却少有人知


王承书于1994年出生于上海,家境殷实,祖上都是读书人,父亲从小教王承书读书识字,这为王承书的求学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承书进入学堂之后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自小体弱多病的她因身体原因多次休学,但她性格坚毅要强,所以成绩从未拉下,并于1930年考上了燕京大学物理系,当时班上只有13个学生,她是唯一的女学生。


此人为祖国毅然放弃诺贝尔奖,默默无闻30年,贡献巨大却少有人知


1934年,王承书毕业,因为成绩位居第一,获得了金钥匙奖。不久后,战争爆发,王承书辗转各地,四次逃亡。王承书意识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是物理,而中国的物理学却非常落后,于是她拼命学习,终于得到了去密歇根大学求学的机会。

在美国期间,王承书从未松懈,并完成了多篇有关稀薄气体动力学方面的重要论文,顺利获得博士学位,担任着密歇根大学副研究员,还曾两度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


此人为祖国毅然放弃诺贝尔奖,默默无闻30年,贡献巨大却少有人知


如果王承书照这样发展下去,成就远不止于此,甚至有人判定她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正在她的事业上升之际,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她耳中,她意识到祖国正是用人之际,毅然放弃了这里的一切回国。

1956年,王承书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和精力,终于回到了祖国,并不计回报投身于教育事业。1960年,钱三强等人开始研究核武事业,希望王承书也加入进来,但因为是保密的,所以王承书之后不能再出席公开会议,而且要放弃她之前的所有成绩,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铀同素分离工作之中。


此人为祖国毅然放弃诺贝尔奖,默默无闻30年,贡献巨大却少有人知


王承书知道这意味着自己的名字将会在物理界消失,然而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就这样,她隐姓埋名了30年。面对这个未知的领域,已经40多岁的王承书每天学习到深夜,再加上当时条件艰苦,她还用自己的钱来弥补办公费用。

然而王承书的辛苦没有白费,正是因为有了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才得以成功爆炸,她不仅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科研人才。


此人为祖国毅然放弃诺贝尔奖,默默无闻30年,贡献巨大却少有人知


1994年,王承书因病去世,享年82岁,在生活的最后30年,她默默无闻,辛勤耕耘,这样崇高的品德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