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為祖國毅然放棄諾貝爾獎,默默無聞30年,貢獻巨大卻少有人知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急需人才,這時一大批知識分子學成歸國,比如錢三強、錢學森等人。祖國如今的繁榮昌盛離不開他們的努力,然而現如今,他們很多人的名字都正在被人遺忘,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位也是如此。

此人便是王承書,王承書何許人也?她是氣體動力學和鈾同位素分離專家,是第一個發現求解玻爾茲曼方程的本徵值理論,提出適用於多原子氣體的推廣的玻爾茲曼方程的人,同時在研製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裝料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此人為祖國毅然放棄諾貝爾獎,默默無聞30年,貢獻巨大卻少有人知


王承書於1994年出生於上海,家境殷實,祖上都是讀書人,父親從小教王承書讀書識字,這為王承書的求學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王承書進入學堂之後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自小體弱多病的她因身體原因多次休學,但她性格堅毅要強,所以成績從未拉下,並於1930年考上了燕京大學物理系,當時班上只有13個學生,她是唯一的女學生。


此人為祖國毅然放棄諾貝爾獎,默默無聞30年,貢獻巨大卻少有人知


1934年,王承書畢業,因為成績位居第一,獲得了金鑰匙獎。不久後,戰爭爆發,王承書輾轉各地,四次逃亡。王承書意識到,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是物理,而中國的物理學卻非常落後,於是她拼命學習,終於得到了去密歇根大學求學的機會。

在美國期間,王承書從未鬆懈,並完成了多篇有關稀薄氣體動力學方面的重要論文,順利獲得博士學位,擔任著密歇根大學副研究員,還曾兩度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工作。


此人為祖國毅然放棄諾貝爾獎,默默無聞30年,貢獻巨大卻少有人知


如果王承書照這樣發展下去,成就遠不止於此,甚至有人判定她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正在她的事業上升之際,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了她耳中,她意識到祖國正是用人之際,毅然放棄了這裡的一切回國。

1956年,王承書花費了巨大的代價和精力,終於回到了祖國,並不計回報投身於教育事業。1960年,錢三強等人開始研究核武事業,希望王承書也加入進來,但因為是保密的,所以王承書之後不能再出席公開會議,而且要放棄她之前的所有成績,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從未接觸過的鈾同素分離工作之中。


此人為祖國毅然放棄諾貝爾獎,默默無聞30年,貢獻巨大卻少有人知


王承書知道這意味著自己的名字將會在物理界消失,然而她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就這樣,她隱姓埋名了30年。面對這個未知的領域,已經40多歲的王承書每天學習到深夜,再加上當時條件艱苦,她還用自己的錢來彌補辦公費用。

然而王承書的辛苦沒有白費,正是因為有了她,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才得以成功爆炸,她不僅成為了這個領域的開拓者,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還培養了很多優秀的科研人才。


此人為祖國毅然放棄諾貝爾獎,默默無聞30年,貢獻巨大卻少有人知


1994年,王承書因病去世,享年82歲,在生活的最後30年,她默默無聞,辛勤耕耘,這樣崇高的品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