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疫情開始之後,各國的援助物資飛速趕往武漢。

日本、韓國這次真得很夠意思,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一飛機一飛機運到中國,搞到自己現在都開始嚴重短缺。

但要說最神奇援助的還得是這個——

“下面向我們走來的是羊羊羊……,30000只羊,排著整齊的隊形,邁著統一的步伐……”


它們來自蒙古國。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30000只羊,一小時數3000只,不數錯,不看花眼,也得10個小時。

蒙古的援助很性情、很兄弟,我有什麼,我就給你什麼。

但這份禮物真的彌足珍貴,不是說數量多少,或價值高低,哪怕只是因為它們帶給了中國人巨大的歡樂。

因為這些可愛的生靈,中國疫情評論區的畫風都為之一大變。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蒙古人雖然沒學日本搞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啥的,但細節真不含糊。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看看這張援助的證書,用的是地道的蒙文,而不是現在蒙古國基里爾字母化的文字。

總之,在網上中國人民很歡樂。無數人已經在憧憬著燒烤、紅燜、火鍋、羊肉粉絲湯……等各式大菜了。

對不起,寫到這裡我的唾液腺在腦神經條件反射般的刺激下不由自主地活躍了起來,情不自禁地做了一個吞嚥動作。

被疫情折磨了一個多月,最常見的情緒是焦慮、恐懼、失望、憤怒……後來還有洶湧而來的各種感動,而最應該屬於這個時間段的歡樂少了很多。

現在,多少彌補了一點。

不過,當全國人民都在熱烈討論這些羊的時候,估計中國政府的相關部門,包括海關、檢疫、商貿部門已經開始頭疼了。

他們最大的煩惱不是該怎麼把這些羊運回來,而是作為外國政府對中國疫情的援助,運回來以後怎麼辦?

這一點只要看看湖北面對省外援助的新鮮蔬菜,最後搞的一地雞毛就能知道,這事真不好整。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30000只羊,這可能是中國發生疫情以來接到的最大手筆的援助。

在中蒙交往的歷史上,可能也是蒙古對華最慷慨的一次援助。

30000只羊,一車皮裝50只,一列火車掛50個車皮,得十好幾列。

國內有人給30000只羊估了個價,從3000萬到8400萬元人民幣都有。

8400萬來自抖音上一個視頻,“按照內蒙古羊肉平均一斤35元,成年綿羊大約40公斤,這批羊價值8400萬元”。

這個估法錯得離譜。相比而言,下面這個還稍稍接近真實一點。

一隻羊大約1000元人民幣,那30000只就是3000萬元。

這些估算最大的錯誤一是高估了蒙古羊肉的價格,二是低估了蒙古羊的重量。

這些日子,正好有一兄弟跑去蒙古,買了一隻羊花了人民幣大約500多元,當地的朋友聽說後直說他買貴了。

就算400元一隻,那麼30000只羊總價也超過了一千萬,依然堪稱豪邁。

蒙古羊肉到底有多便宜。二連浩特口岸城市的人應該有認識。2018年,蒙古曾經向中國出口熟羊肉製品,加工好、帶包裝的熟羊肉製品在內蒙市場上零售價為1斤28元人民幣。

即使包含了人工、加工、物流、包裝、關稅……的成本,這些進口羊肉的售價居然和內蒙的生羊肉價格相同。

羊肉在蒙古市場上的平均售價一般為8元人民幣,8元,8元。喜歡羊肉的朋友是不是感覺有點不真實?

有一年廣州市場監管部門曾經發過一個公告,意思是提醒市民廣州路邊攤的羊肉串很多是假的,是用其它動物的肉偽造的。如果羊肉零售價只有8元,估計肯定就沒人去偽造了。

還有,就是中國國內的羊一般是當年羊或兩年羊,而蒙古國的羊則是養足3年,一般體型較大,體重都在100斤以上。

考慮到蒙古的國情,這就更加是一份厚禮了。

蒙古國2019年完成的名義GDP為19萬億圖格里克,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約為138.5億美元,956億人民幣。

蒙古人口為324萬,人均GDP約為2.95萬元人民幣。

現在可以大致算出這30000只羊的分量了。

相當於每100個人捐了一隻羊,平均每個蒙古人捐了4塊錢。

中國人老是說,如果中國人每人捐1元,那就是14億,只不過迄今,沒見到哪件事讓中國人能捐出14億。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蒙古安答,這次真的很夠意思。30000只羊,不只是經濟賬,也是政治賬。

作為畜牧業大國,蒙古的牲畜蓄積量是不小的,常年保持的活牲畜總量超過6600萬頭,其中綿羊和山羊佔了絕對多數,合計小六千萬頭。平均每人20頭。

但是,蒙古很多地方還保持著遊牧的傳統,羊肉是很多人的主要財產兼主食,肯拿出自己的家底幫助別人,這真的比較少見。

要知道就在2019年7月,由於蒙古羊肉價格上漲導致民怨沸騰,很多人把價格上漲歸咎於對中國的出口,蒙古國務會議因此一度禁止向國外出口活羊。

中國人常說糧食安全,對蒙古人來說,羊差不多就相當於“糧食安全”。

難怪2月12日蒙古國總統訪華時評價說,中蒙關係處在歷史最友好的時期。

蒙古這次並不是只援助了羊。

蒙古是最早向中國提供援助的國家之一。早在1月31日,蒙古政府就向中國提供了20萬美元的無償援助。

整個2月,包括工商會、烏蘭巴托市、宗教界、軍人聯盟……都發起了捐款行動,蒙古科學院的動員號召是“每人捐出一天的工資”。

基本上,為了中國防疫,蒙古各界都行動了起來。不包含羊,不包含政府無償援助,蒙古各界累計捐款達到500萬人民幣。

蒙古真是做到了,人均1塊多現金,真的很不容易。

考慮到中蒙關係過往那種不鹹不淡的關係,這種為了他國、差不多全國動員的架勢還是很讓人感動的。

由於歷史瓜葛,蒙古在心理上更接近蘇俄,而對中國總是有提防心態。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當週邊國家都藉著中國高速增長盡享發展紅利之時,蒙古則是完美錯過了這一波機會。

中蒙之間的合作算不上順暢。

蒙古的優勢是礦產和畜牧業,不過蒙古對於中國投資蒙古的礦產和畜牧業總是心懷疑慮,要麼擔心中國資本因此控制了蒙古的經濟命脈,要麼懷疑中國在掠奪蒙古資源。

因此,截至2018年中蒙貿易總額僅為125.5億美元。中國是蒙古第一大貿易伙伴,但蒙古對外出口結構極其單一。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蒙古出口結構單一,工業製成品極度依賴國外。看這次疫情發展的架勢,很難保證不被波及,所以也有人分析說,蒙古的捐助這是先走一步。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如果未來蒙古不幸遭到疫情侵襲,那麼中國一定會出手相助。

坦率地說,如果真這麼想,這個格局就實在太小了。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30000只羊,中國人民很歡樂,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有點頭疼。

最發愁的是這些羊該怎麼整?

中蒙之間的活畜進出口已經恢復。

活牲畜進口,也許是所有進口中全流程最繁瑣的。當然,由於這次是國家無償援助,報關手續上可以簡單一點。

最可能的方式是通過中國對蒙古最大陸路口岸二連口岸,按照中國的有關規定進行嚴格的檢驗檢疫。

2015年,蒙古贈送給中國的國禮兩匹蒙古馬就是通過這個方式進入中國的。

中蒙之間有火車,新冠疫情發生後,蒙古雖然暫時封鎖了邊境,但貨運通道一直是暢通的。

一般而言,出口活畜也要經過蒙古政府機構的檢疫,所以火車運輸的可能性最大。

不過,中國檢疫比蒙古要嚴格,規矩更多。所以,不排除蒙古省了一道流程,直接交給中國來處理。那樣的話,蒙古畜牧業以遊牧為主,真就趕30000只羊直接過來,也並非沒可能。

最近有一個視頻很火,就是一大堆羊漫山遍野地前進,視頻就說這是正在前往二連浩特口岸的羊群。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當然視頻已經被闢謠,但製作視頻的人還是動了腦子的。

官方闢謠的消息說,中蒙兩國相關部門正在磋商,可想而知又是領導一句話,辦事的跑斷腿。

也許有人問了,活牲畜進口好麻煩的,別說30000只羊,你組織50人出門春個遊都是各種提心吊膽的,不能直接改成羊肉嗎?

這個還真有點難為蒙古了。

因為蒙古國沒有專業的大型肉類加工廠,其肉類加工水平不高,很多方面達不到中國的食品進口標準。

這些年,蒙古一直希望增加食品的出口,以改變單一的出口結構,但是結果算不上特別明顯。

而且,如果大量從蒙古進口羊肉,也可能會引起國內養殖戶的反彈,畢竟蒙古的羊肉實在太便宜了。

而且,人家的羊品種沒怎麼改良,連放牧的方式也大多是散養遊牧狀態,逐草而居,從不喂飼料,當然也不會用抗生素,是地地道道的綠色食品,口感相當好。質高價廉,肯定會衝擊國內的羊肉市場。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最有可能被人忽視的一點,在疫情關鍵階段,連人都照顧不周全,哪裡還有精力管羊。

這些天,最大的新聞就是服刑期滿的黃女士,從疫區武漢千里潛行一路衝進北京。據說,為此成立了3個調查組。

為了確保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湖北、武漢的領導換了,官員被問責了一批,基層公務員和社區工作人員,超負荷工作一個多月,坦率地說,恐怕一點多餘的精力都沒有了。

而且,從救災角度講,處理實物捐贈是最麻煩的一件事。

疫情爆發以來,對湖北的捐助除了醫療物資,還有動輒數百噸的水果、蔬菜。這對於處於“封城”狀態的湖北各地,當然是巨大的幫助,畢竟不需要當地在去花精力採購,但是一個處理不好就是“燙手的山芋”。

看看這個時期以來的微博熱搜,就知道它們有多燙手了。

18日,鄂州一網民在朋友圈炫耀稱,自己老公所在的派出所發了大量外地捐贈的水果、蔬菜;

20日,網傳貴州捐給鄂州的蔬菜大批爛在倉庫,“寧願放爛也沒有安排發放”;

24日,網傳湖北荊州疑似將外地捐贈的整袋蘿蔔倒垃圾站,還有大量南瓜堆積成山無人要;

……


蒙古國送30000只羊抗疫,全國人民笑了


當然,微博所反映的,隨後都有相關部門出面解釋、闢謠,但這也暴露了一個現實問題。

實物捐贈是理論上很美——受災地缺什麼我們捐什麼,但中國的防疫體系是由政府驅動的,政府的關注點主要是在救人方面。

以蔬菜為例,如何讓大量容易腐爛的蔬菜及時得到處理?如何讓捐贈者滿意?如何讓被捐助者覺得公平?

這些執行環節都是各種的瑣碎。


比如長途運輸過來的蔬菜,無論如何都要經過一道分揀,不能不分三七二十一一股腦分下去,否則拿到腐爛蔬菜的肯定要罵娘;


比如,捐贈蔬菜當然是通過超市流程最便捷,但是出售肯定會有人有意見;


再比如,就算直接分發到社區,哪些蔬菜給哪些社區,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公平,如何調動人手進行分包,也是一大堆的麻煩事。

壽光蔬菜捐贈中,那個因為武漢通過超市平價銷售而問責武漢市長的熱線電話錄音,我們能理解其心情,但是她無疑低估了捐助也是一門科學。

事實上,發達國家凡有大災一定是政府和民間組織聯手行動。政府負責主要方面,民間機構查漏補缺。

美國“卡特里娜”颶風等賑災活動中,真正的“無名英雄”是遍佈全美的沃爾瑪超市。這家“世界500強”榜首企業,用一流的管理經驗參與賑災,並憑藉卓越的執行能力、發達的信息收發系統、強大的物流體系,被譽為災區“生命線”“救生索”。

當年的汶川地震及其災後重建,民間機構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戰“疫”,既是對社會動員能力的考驗,也是對社會治理能力的考驗。而後者恐怕是,湖北當地乃至全中國在疫情結束後需要重點思考的。

至於這30000只羊,我覺得可以進行一下嘗試,讓中國相關企業來競標,由它們負責接收、轉運、加工……政府部門協調配合,當然企業要收取一定的成本。

說不定,這就是能讓疫區人民最快吃上蒙古羊肉的最好辦法。

我的鍋已經迫不及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