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六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段少科:疫情之下,家庭課外活動“四部曲”

渭南市臨渭區教學研究室 段少科

省第六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段少科:疫情之下,家庭課外活動“四部曲”

段少科,中共黨員,一級教師。陝西省第六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陝西省教學能手,渭南市臨渭區教學研究室初中化學教研員。近年來,在全區進行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改革實踐研究,主持和參與完成多個省、市、區級課題,發表論文多篇。

2020年初的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新學年伊始,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對學生有計劃地進行網絡授課。離開了教師面對面的指導,落實每天的教學任務,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就需要家庭教育的不斷跟進。父母除了督促孩子網絡學習外,每天還有課外時間。這些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該怎樣度過有意義呢?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這就意味著:儘量做到讓有趣的、使兒童感到驚奇的東西,同時成為兒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發展所需的、必不可少的東西。”因此,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好家庭課外活動“四部曲”,助力孩子成長。

一、環球“旅行”——愛國與擔當同育

目前情況下,父母帶領孩子外出走進大自然不提倡,帶領孩子去環球旅行更不可能。所以,我們可以結合當前的疫情變化,和孩子一起在家中環球“旅行”。

1.觀察疫情圖,培養家國情懷

父母根據每天的疫情統計圖,讓孩子瞭解自己家鄉所在的區縣、市、省和全國各地以及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疫情變化情況,感受大數據背後折射出的信息。教育孩子要學會自律、有擔當意識;要珍愛生命、敬畏自然、保護野生動物;要保護環境、愛護家園,與自然和諧共生;要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愛數以萬計的白衣天使、人民警察、黨員幹部、志願者等普通“戰士”,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要立志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

2.做環球“旅行”,增長見識

父母結合陝西地圖、中國地圖,引導孩子有計劃地蒐集家鄉、全國各省市的田野、河流、鄉村和城市的分佈情況,瞭解各地區的自然風貌、風土人情、文化習俗、建築特點、歷史名人等,觀看相關的故事和紀錄片,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

也可以瞭解其他國家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等,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拓寬知識面,增長見識。

二、親子共讀——閱讀與思考同行

一個人的精神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書像一縷陽光,照亮孩子的心田;書是一道風景,開闊孩子的眼界。書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情趣,書可以讓孩子的思想豐富多彩。父母可以根據老師推薦的書目,和孩子一起閱讀。有童話、寓言的陪伴,孩子的童年會歡笑不斷;有小說、遊記的滋養,孩子的成長會與眾不同;有科普、科幻的啟迪,孩子的想象力會大放異彩。父母可以每天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讀完後,引導孩子講述、縮寫、擴寫、續寫、改編書中的故事或分角色朗讀、表演書中的故事給家裡人,既可以鍛鍊口語交際能力,又可以提高寫作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三、數學趣題——激趣與益智同在

除了親子閱讀,父母還可以對孩子進行思維訓練。正如古希臘人所說,人類知識殿堂是由兩根柱子支撐的,一根是文學,一根是數學。教育的目的是教人智慧,數學令人“智”,文學使人“慧”;“智”是邏輯推理,“慧”是直覺頓悟。

因此,在孩子進行網絡課程學習之餘,父母可以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徵,蒐集適合相應年齡學生的趣味數學題,每天讓孩子完成一道題,不但不會增加孩子的負擔,反而會激發孩子對美好數學學習的嚮往。如這樣一道小學趣味題:“一個農夫帶著一隻狼,一隻羊,一顆白菜過河,由於船太小,只能裝下農夫和另一樣東西,無人看管時,狼吃羊,羊吃菜,問,怎樣才能平安過河?”還有“雞兔同籠”、“物不知數”、“九宮格”等等。這些數學趣味題,涉及算術、代數、幾何、組合、數論、圖論、概率、分割、邏輯等各個領域。表現形式靈活多樣,有兒歌、故事、童話、遊戲、寓言、成語、神話等,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可以在課外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四、室內活動——互動與成長同存

為了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每天課外時間,父母和孩子一起進行體育鍛煉、親子游戲、家庭實驗、手工製作、廚藝比拼、才藝比拼、整理內務比賽等室內活動,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讓孩子在與父母的互動中慢慢成長。

生活無小事,處處都育人。影響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是與他一起成長,為他做一個榜樣。孩子網絡學習時,父母要自律,做好榜樣。課外時間,父母也要自律,做好表率。在這段特殊時期,宅在家中的父母,通過以上“四部曲”,多和孩子活動交流,助力孩子快樂成長。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