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青訓搞了五年多,為何不見接一線隊的班呢?

片片木葉


從孩子開始培養肯定沒問題,但是好苗子首先要選拔,另外還要時間成長,就像梅西那樣的,一個國家才能出來一個,所以抱太高的期待,也需要把時間線拉長,短期肯定是急不來的。


真話貓姐


其實這個問題早兩年就已經不斷有人在問了,因為恆大當時建足球學校的時候非常高調,搞的風風火火全國皆知。加上許家印當時在足球上投入的魄力,確實讓球迷們有了很高期待。當時整個足球學校配置也是相當豪華,是聘用西班牙皇馬俱樂部的個級別梯隊教練,採用的教案和理念也是非常的先進。當時有段採訪說西班牙的教練一個理念是保持小球員的飢餓感,所以他們週一到週五都是正常學習文化課,不會安排訓練。訓練都是在週六日進行,這個新鮮的觀點也被傳誦一時,大家都認為有魄力的投資人、良好的氛圍、世界先進理念的教練,這些搭配在一起,恆大青訓成果的確指日可待。

後來身邊有家長獲得機會帶小孩去恆大試訓,在現場才發現與當年所講有不小差異。一個是西班牙教練只會帶很小一部分精英球員,大部分的球員也都是國內普通的教練來帶。二是訓練時間是每天都練,而且是上下午都安排訓練。家長和小朋友回來後感覺與想象中的有不小差距,恆大足球學校並不是他們想象中的桃花源。

雖然新聞不斷報道,恆大的某某梯隊又以什麼樣的優勢獲得什麼成績,但如題目問題所說,至今仍未見到自家青訓球員上過一線隊。我覺得這裡原因跟目前中國總體青訓模式一樣,都是由國內教練進行初步選拔,選拔的標準跟原來那些搞青訓的人沒什麼區別,一般也都是看身高力量速度等,比較簡單粗暴。所以選出來的人也還是偏重身體條件,直白點說,梅西在中國是不可能有機會踢足球的。所以恆大青訓雖然對外包裝宣傳的很好,又送球員到國外訓練和比賽,又免費提供精英球員訓練等。而實際出來的效果,跟目前中國總體青訓沒什麼區別,也就直接回應了題目所問,至今還沒看到恆大青訓有什麼開花結果。


胖虎大魔王


恆大足校2012年創辦,迄今已經7年,當年最早一批進入恆大足校當年12歲的,現在才19歲,當時12歲是2000年出生的,這個年齡段踢球孩子很少,基本功更是差,即便通過恆大足校這幾年的培養,有一定提升,但整體品質也是不高。其次,這批球員參加高質量比賽較少,青超聯賽2017年創辦,西班牙“恆大杯”馬德里足球冠軍賽2018年創辦,創辦時間短,這批球員歷練的還不夠。我們知道,從青訓球員到一線隊、到頂級聯賽主力陣容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比賽歷練,積累上場經驗。可喜的是,今年已經有布拉格汗等3名恆大青訓小將上調到一線隊,這正是恆大青訓出成效的可喜之處,2020年恆大實現全華班不太可能,但隨著恆大青訓小年齡段球員的不斷成長和湧現,相信會有更多的恆大出品出現在一線隊、甚至是主力陣容,實現全華班只是時間問題。

恆大近幾年青訓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等西班牙足校經過四五年“恆大杯”冠軍賽的歷練,相信今後會出幾個好球員、甚至是世界級球員。我們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只要紮實做青訓、久久為功,相信恆大的未來、中國足球的未來會更好!




雜談足球


在路上,我們生命得到了肯定,一路上,我們有失敗也有成功,有淚水也有感動,有曲折也有坦途,有機遇也有夢想。一路走來,我們熟悉了陌生的世界,我們熟悉了陌生的面孔,遇人無數,匆匆又匆匆,有些成了我們忘不掉的背影,有些成了我們一生的風景。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動人的,任他是誰。努力是一種生活態度,與年齡無關。所以,無論什麼時候,千萬不可放縱自己,給自己找懶散和拖延的藉口,對自己嚴格一點兒,時間長了,努力便成為一種心理習慣,一種生活方式!


魚罐頭663


搞了五年多的青訓,就能出成績?小編你是外行或是沒事找事呢?恆大從進入中國足球至今,沒到10年的時間,但從俱樂部的成績,及青訓成績,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俱樂部九年拿了八個中超冠軍,兩個亞冠冠軍。試問,國內哪個俱樂部有這樣的成績呢?包括那些所謂有“底蘊”的俱樂部。而在青訓方面,恆大同樣不甘人後。在2012年,建成全國最大的足球學校,在校學生達3000餘人,這是國內任何一間足球學校所不能比擬的。小編問到恆大足校五年了,為何不接一線隊的班?這就比較“中國足協”了——急功近利!足球青訓運動(其實所有運動項目都一樣),是一個系統工程,有其規律性,不可能今日投入,明天就要見到成績的,正如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足球青訓沒有個十年以上的時間,是不可能出成績的,所以小編不要問一些外行的說話,這隻顯得你無知兼幼稚。一些心裡酸溜溜的所謂“球迷”,以此來攻擊恆大沒有青訓,其實是睜大眼睛說瞎話。恆大足校的球隊,囊括了U13到U19的梯隊,而這些少年隊,還有一些遠在西班牙訓練。而剛剛,U19的球隊,還在南寧的一項賽事中,以3:0擊敗越南隊。在西班牙集訓的球隊,與西甲豪門皇家馬德里等西甲勁旅的青年梯隊比賽,取得不俗的成績,請問,恆大沒有青訓嗎?至於什麼時候接班一線球隊?放心啊,小編,到應該接班時自然會接班的,恆大可不像中國足協,從來不會揠苗助長,讓其自然而然的發展、憑實力接班。應該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恆大青訓出來的球員,馳騁在中超賽場、亞冠賽場、五大聯賽賽場以及世界盃賽場!耐心一點吧!不要那麼心急。


莊子天涯


恆大青訓成績有目共睹,比如今年8月25日,2019年西甲希望杯U16中國賽圓滿結束,巴薩等6支西甲梯隊、恆大西班牙足校等6支中國梯隊在昆明市政府和中體未來投資有限公司的邀請下,在嘉麗澤國際訓練基地進行為球迷們奉獻了水平極高的青訓比賽。整屆賽事,恆大3-0華夏、1-2巴薩、1-1塞維利亞、2-1馬競、0-2巴薩、點球2-4塞維利亞,6場比賽進7球丟6球,發揮非常出色。其中,恆大16號前鋒凌傑3球加冕金靴,17號後衛劉浪舟也收穫2球。淘汰賽對馬競一役,凌傑頭頂腳踢包辦兩粒進球,整屆賽事他更是展現出了全能前鋒的能力,得到中西多名教練的青睞。而劉浪舟曾在國少表現出色,回到恆大西班牙足校後他更是展現帶刀後衛本色,小組賽他對華夏、巴薩連場進球,一度領跑射手榜。

大家對青訓要有耐心,不能一味求急求快,一步一步來,才能夯實基礎發力國際。


西木上學


恆大到現在青訓辦了7年了。7歲進足校參加青訓,現在也才14歲,你告訴我怎麼接班?


睿智達人MrGoody


其實我很佩服恆大在足球上的投入,讓我對足球有了新的期待。足球人才的產出不可能立竿見影的,如果輕而易舉就能看到有梅西內馬爾的出現,那還談什麼青訓?足球從娃娃抓起,青少年必須要付出成倍的努力。中國足球任重道遠。



黎光dear


多年以來,國內青訓中暴露出的缺賽少練問題已經成為一塊頑疾。而這一次由恆大出錢出面,讓西班牙當地的同年齡球隊與恆大西班牙分校的青年學生進行對抗訓練,就是要努力扭轉青訓梯隊難以適應海外生活的局面,提高青訓人員的足球素養和比賽能力。據瞭解,恆大為了讓西班牙分校的訓練課程能與國際接軌,特別設立了春秋兩季的聯賽模式,保證每名球員在一年以內至少有55-60場比賽可以踢。而這絕對是國內其他俱樂部球隊的青訓體系所無法實現的。算上今年開始的“恆大杯”馬德里足球冠軍賽,恆大在青訓體系的各項投入都堪稱中超之最。不同於魯能的足校和上海上港的“根寶模式”,恆大青訓從一開始就走的是國際化路線。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青訓模式肯定會給中國的青訓體系提供諸多經驗。



山下52


這個問題實際很好理解:時間未到!

一說“時間未到”,我想立馬會有人用魯能足校來反駁我。實際上他們忘記了,魯能足校第一批出道的韓鵬王永珀崔鵬周海濱劉金東等著名球星都是從別人那裡挖來的。而且周海濱進入魯能已經14歲,韓鵬進魯能已經15歲,劉金東進魯能已經16歲!何況當時國內正軌足校並不多,而魯能當時在國內是數一數二的豪門球隊,1999年還奪得冠軍,憑它的影響力,得到這些天賦球員並非多困難。

但恆大足校才成立時可就沒這麼幸運,雖然它也奪得中超冠軍,雖然它也四處挖青訓球員,但是,一是國內已經有了魯能足校、綠城足校這樣的老牌足校,北京萬達也開啟了青訓留洋,二是再加上它高昂的學費,自然難以挖到如魯能足校初期挖到的崔鵬周海濱那樣的天賦球員了。而且,初始成立足校,經驗不足、師資不足,青訓走彎路是不可避免的。為什麼18年開始恆大足校開始只招精英球員且都是免費?這應該就是對開始幾年恆大青訓走了彎路的修正。

綜合以上,恆大足校五年多出不了球星,甚至八年十年出不了球星都很正常,因為環境是它不容易挖到很有天賦球員,經驗不足會使它浪費數年時光,高收費會嚇退眾多有天賦但資金不足球員。因此,看恆大青訓成果最佳應該從18年的U13開始往後看,應該就在五六年六七年時間,必出球星!

前面幾年不是沒成效,而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成效不會太大;不是不會出球星,寥若星辰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