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下崗工人,現在生活咋樣?

用戶3407875661721


九十年代,我在一個國企工作,我們公司效益不錯,所以沒有員工下崗。在那個時代,很多紡織、機械、化工類國有企業破產倒閉,大量國企員工下崗。因為離自己比較遙遠,當時感受不深。

後來,我從國企辭職去了南方一個私企。那企業很多東北過去的國企下崗工人,有一百人之多,他們都是東北時候的同廠工友。據給他們介紹工作的同事講,他們都是一個廠的,幾千人的大廠,說垮就垮了。會操作機床的技術工人還好點,東北找不到工作,還可以去南方打工,可是那些沒有技術的幹部和工人就慘了,年輕的時候還可以賣賣力氣,過了四五十歲以後,掙錢太難了。

後來,我從南方回到家鄉,進入一個私企工作。去車間的時候與工人聊天,得知有幾十個員工是棉紡廠下崗女工。那可是一個萬人大廠,一夜之間土崩瓦解。這麼多人下崗怎麼辦,除了往效益好的私企分流一部分,剩下的都是自謀職業。那時,市裡專門開闢了一個菜市場,安排下崗工人再就業,名字很好聽:自立市場!賣菜是一個辛苦活,每天起早貪黑,披星戴月,挺不容易的!

據我所知,九十年代下崗職工,混得好的寥寥無幾,大部分都是在溫飽線苦苦掙扎。窩囊點的,甚至生活的很狼狽。我出去逛街的時候,經常路過一個老國企生活區。房子很破舊,人們穿戴的也很寒酸,一眼就可以看出下崗職工的生活狀態。特別是買菜,他們很多人都是市場快要收攤的時候出來,因為那時的菜比較便宜。更有一些老人,甚至會撿菜販子剝下來的爛菜葉。

現在,這些人大都五十來歲了,因為沒有了工作,生活的都很不易。這麼多年來,他們大都是個人繳納社保和醫保。年輕的時候,這些費用還可以負擔。可是,過了五十歲之後,找工作越來越困難,掙錢也越來越不容易。如果再繳納社保和醫保,就有點力不從心了。而且,現在又要延遲退休,這對他們來說,壓力還是很大的。希望國家多關注一下這些特殊的勞動者吧!

1.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更多職場和管理知識,閱讀本號文章!


管理那點事


反正活的很累,退休不夠,就是夠年齡退休後工資一千多塊錢。那些動不動上萬退休金的人,把物價拉高了,這些下崗職工怎麼活?並且,現在找不到工作,都是50多歲的人,找工作沒有人要,年輕時候幹累活,誰想到一個下崗,到老了還要幹累活,再說也確實幹不動了。


XiXuAi


自己也是一名下崗職工,生於1962年下崗的時候35歲。剛下崗很懵懂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好在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叫她張姐姐,她也是會計,在單位也做過主管會計。我下崗的時候她已經在私企做會計2年了。沒有辦法在朋友的介紹下到當地電腦城一家惠普專賣店做會計。不懂就問,慢慢也熟悉了。雖說工資不高但是也很充實。對會計工作流程以及納稅申報也越來越熟悉了。這麼多年來一直是做會計工作到55歲才下才退下來。現在拿2000多的退休工資。國企職工下崗很大程度來源於當時的最高層,他們的決策有時候也是錯誤的,國有資產的流失讓一部分人致富了。受傷的是大批的下崗職工及普通的老百姓。


人間四月天205230921


我爸爸是九十年代下崗的,那時候是真的難,我上高中準備考大學,我弟弟上初中,幸好媽媽是廠辦學校的老師,廠子黃了但是學校沒黃,還算有收入。我家把廠區的房子賣了,當時廠子一黃,廠區房價是雪崩一樣的下跌,所以也沒賣多少錢,我爸在市區買了個小店面做買賣,因為錢少買的是很偏僻很差的店,生意也不好,爸媽就住在店後面,又黑又潮,住了幾年二老都得了風溼病,一入冬就全身疼。我上大學的時候,不敢花錢,一個月生活費才二百多。有一次放假回家,看到爸媽風溼病犯了走路都瘸著,滿臉愁容因為沒錢給弟弟交學費,我心疼他們,回學校的時候在火車上哭了一路。現在好多了,我和弟弟還算爭氣都不啃老,爸媽也都有退休金,他們自己花足夠了。我爸爸本來滿心怨氣,這幾年也平和多了。我唯一不理解的是,後來一說起東北下崗,就是體制老化、工廠虧損、東北人懶惰什麼的。可是我家那裡周圍四五個工廠,效益都很好,爸媽上班都很積極,整個廠區一直欣欣向榮的,效益最好的是一個煉油廠,過年還在發豆油發大米,一點頹相都沒有,也就幾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什麼都完了,萬家燈火的廠區變成一片廢墟,世事變化無常,真是回想起來都覺得可怕。


若夢南溪


下崗工人不管是歷史的原因,還是社會的因素,或者是市場經濟發展造成的,它總是現實社會的產物。工人下崗就意味著失業,失業也就不可避免的是廣大下崗工人的生活困難。說起90年代下崗工人現在生活,大多數人還是苦和累。

迫於生計,或打拼,或四處奔波

下崗職工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原企業已經沒有了工作崗位,工人沒活幹。工人只能自謀出路,但是他們還沒有與原企業解除勞動關係。也就是說,工人還有就業的意向,尚未就業的人員;二是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即買斷工齡,而轉為靈活就業人員。屬 於第二類的下崗工人,我們當地支付了兩年的失業保險金,之後什麼再也沒有什麼了。因為勞動關係的解除,也再沒人管了。


極少數人自主創業了,也有去一些工廠應聘的,只是“幸運”了35歲以下的,重新找到了工作崗位,那些超過了這個年齡的界限的被拒之門外。沒辦法,絕大多數的人和農民兄弟一樣去工地等處去幹活,也都成了“農民工”。


那些“創業”的下崗工人,也有事業有成, 當上了“老闆”、“場主”的,但相當一部分人還是因這樣那樣的原因,事業慘淡,甚至失敗了,也不免有舉債的。也只能當起了農民工。下崗工人當農民工,還真缺少了有些農民所擁有的技術,在打工的工地,他們沒有一點技術含量,只好從事體力活。每天都在幹著又苦又累又髒的活,熬過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困境重重,已經面臨或即將面臨養老難的問題

做為農民工的下崗工人,和打工的農民一樣,“年年打工,年年沒錢存”。供孩子上學,贍養老人,而且大多的下崗工人,原來都是“雙職工”,不可避免的是雙雙下崗,男的出門打工了,女的要照顧老人和孩子。下崗工人有相當一部分是從農村走出去的,也就是“農轉非”。村裡沒有土地,糧食要靠買,這樣養家餬口都成了問題。

打工的路也並非平坦和長期的。隨著國家的不斷髮展,很多先進的設備湧入國門。設備也在不斷的代替人工,也不得不使這些下崗的“上崗”工人再次下崗。此時的他們已經步入中年,有的還到了老年。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素質下降,體力活幹不動了,很多人為了生活擺擺地攤,或找保潔、環衛等掙錢不多的活來維持生計。



很多下崗工人的年齡都不符合40、50政策,面臨著生活的窘迫與無奈,只能硬挺著,硬扛著。由於多年從事繁重的體力活,身體已經留下了許多“職業病”,即便手裡有點錢的人,也不敢全部補繳養老保險,萬一身體出現突發病症怕住不起醫院。好多下崗工人還有幾年才到退休的年齡,在這段時間裡日子怎麼過?不敢生病,不敢休息,撐著,熬著……


不能不說,下崗工人對國家也是有很大貢獻的。下崗工人為國家工作那麼多年,突然間失去了工作崗位,心理壓力是難以承受的。好在還是咬牙挺了過來,這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耐力的。如今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相信隨著國家體制的不斷完善,不會忘記曾經為祖國建設做出貢獻的這些人,會出臺更好的針對下崗工人的政策。


為生活而提神


我也是上世紀九九年下崗去年退休整整二十年,本份普通的下崗職工自己找活掙錢養家生活、自己從不高的工資中交統籌一筆錢、醫保費自己交,幹過掃地工、洗碗工、倉庫保管員、後廚傳菜口粗加工、樓院門衛,都是工資不是很高從二百多元到一干多元的工作了二十年。可想而知這期間的生活過得多麼艱苦撲素……,很多苦處也一下說不完。去年總算熬到頭了六十到年齡退休時還補交了近八千元錢,這輩子的苦難算告一段落……。


嶽城3


我九九年下崗,擺過攤,給工地看過夜,打過零活,十年挺難的而也過來了二零一零年特崗退休,從一千七百圓到現在每年漲點三千四多點,說好不好,說壞不壞,因為家中有病人,花銷太大,所以我才這樣說不好不壞能生活,從苦日子過來的人吃嗎都行。


邊志明2


我是九十年代下崗的,原單位國營企業,400多職工,就在破產當年還有分配到單位的大中專學生。我也是學校分配的,只短短的幾年就匆匆下崗了!說實在的,國企的福利一點也沒享受到,老職工分配的福利房,內部安排子女就業,我們一項也沒趕上。

下崗以後自己消沉了一段時間,當時找工作很難!也沒有空餘的崗位讓你去競爭,我幹過車間工人,開過店,總之吃過苦,也吃過拖欠工資的虧!到現在快退休了,自己補齊養老保險,等著領最低的退休金!

現在社會雖然自主就業,但努力總會有工作的!可憐當時的我們,學校畢業時是優秀學生,工作中勤勤懇懇,一朝下崗,有能力無崗位,有力氣無處使!


禾禾


我是84年第一批試點全民制合同工,而且是考試擇優錄取,由於勞動表現好獎勵工資一級,班組人員下崗從來沒有讓我下崗,至到o8年企業破產買斷工齡,合同工1千元一年,全民工2千多元一年,讓人心寒心疼呀!好好的一個企業被礦長申請破產變成了個人私企。


用戶5775854818007


頭條上很多農民與下崗職工比慘!說句心裡話,都是弱勢群體,都不容易。較起真來比較本人認可下崗工更具體,一萬多元的下崗費就自生自滅。農民還有土地,至少生活不成問題,假如被佔被拆遷了,很多農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就是2000年下崗的男性職工,下崗後在KTV幹個服務生,做個大堂經理,之後幹收荒匠,大街小巷鄉村田野喊口號“書紙報紙本本紙,鐵鍋鋁鍋高壓鍋,冰箱彩電洗衣機,檯扇吊扇落地扇老來買喲----”小有節餘後又做“廢品回收店”然後又到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漂泊,在建築工地從小工做起……門衛,庫管,材料員,安全員,安全主管……現在而今眼目下建築行業不景氣,又下崗了。在家閒著刷刷“今日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