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疫線”故事——戰“疫”,青春最美的標記

我叫孫貴花,90後,甘孜州丹巴縣人,道孚是我的第二故鄉。

還是小學的時候,老師曾問我:"你的理想是什麼?"我脫口而出:"老師,我長大以後要當一名醫生,因為醫生可以給村裡的爺爺奶奶看病。"

天真幼稚的話語,卻表達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也從小在我內心深處萌芽。從考入甘孜州衛生學校護理專業,再到畢業後2016年有幸被道孚縣人民醫院聘用,時光像流水一樣匆匆流過,而我在成長的路上學到了很多。一直以來,我都為夢想追逐著,辛勤耕耘著自己深愛的這份職業。


我的“疫線”故事——戰“疫”,青春最美的標記


我已經連續三年沒有回家過年,今年終於可以回家好好陪陪家人,而新冠肺炎疫情一下子打破了春節的祥和,看到微信裡發佈的疫情信息時,雖然暫沒接到單位通知,但總覺心裡有幾分不安。可能是職業病的原因,那幾天幾乎每天都要關注,年三十正當和家人團年時,接到通知要求必須全部返崗,當時我沒有給家裡人說,可爸爸還是看出了我有心事,私下問我怎麼回事,我只好告訴他:"因為這次疫情,院領導通知讓我們返崗"。爸爸沉默了一會,跟我說,你明天就收拾東西趕快回去上班,這是你的職責,現在醫院需要你、病人需要你、你快回去吧!在我的印象裡父親一直以來教導我們,幹國家的工作就要盡職盡責。

回來以後,按照院領導安排,我一頭紮在工作中,多了一份緊張感,到隔離病房開展工作是最艱鉅、最重要的工作,稍不注意就有被感染的危險,在這期間我們都紛紛寫好請戰書,隨時待命進入隔離病區。說實話我內心更多的是期待。終於,2月10日下午,我接到通知:準備好進入隔離病區!我以最快的速度向護理部主任報到,在辦公室裡主任再次向我詳細的介紹了穿脫隔離衣的步驟,雖然之前我一直在練習穿脫防護服,但還是認真的記著主任的叮囑。

在我進入隔離區的時候心情是忐忑的,有說不出的感覺,心中閃現出很多個"萬一",但是,沒有"萬一",這是我的使命和責任,全副武裝的我向護士長報到,進入隔離病區,簡單收拾了一下東西就開始和其他姐妹上班了,這期間沒休息日,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

從早上八點多穿上防護服進入隔離病房後,首先要為每個病房送飯、普測生命體徵、抽血、採咽拭子、輸液、收集垃圾、打掃衛生、陪同病人照 CT、消毒等等。忙碌在醫院的樓層裡,有時候實在走不動了就在樓梯間休息一下,因防護服完全封閉,護目鏡裡要起一層厚厚的霧,當時有沒辦法用手擦拭,只能利用空隙看地面,大家都已經汗流浹背,甚至都忘了自己還餓著肚子,都沒有一句怨言,實在累了就靠著牆休息一會相互鼓勵。

我的“疫線”故事——戰“疫”,青春最美的標記


我的“疫線”故事——戰“疫”,青春最美的標記


在隔離病房的這些天,我突然間成長了很多很多,深深感受到醫務人員這份職業偉大的深刻含義。當患者把寄託希望的目光投向你時,才知道什麼叫爭分奪秒和死神作鬥爭,而每當此時,我剛進病房的忐忑已跑到九霄雲外。那天,我主動找到楊嬢孃捐出自己攢下的1000元,希望給需要幫助的人,錢不多,但是是自己的一點心意。晚上休息的時間,瀏覽著各地疫情信息,看到一幕幕奮戰在一線的黨員幹部職工日夜奮戰的畫面,鼓勵著我越在危險時刻,越要迎難而上。於是,在隔離病區,利用晚上休息時間,我寫下了入黨申請書。

這幾天,每天晚上準時能接到爸爸媽媽及親戚朋友們的電話,因為他們知道我晚上才有時間。媽媽每次第一句問的都是"你還好嗎?沒什麼不舒服的吧,相信你是最棒的!"、"你要好好吃飯,保護好自己"等等,讓家人們擔心了……

那天下午,我走出了隔離病區,像是上了戰場的戰士歸隊一樣,脫下笨拙的防護服,身體感覺輕鬆了許多,而心卻始終在裡面,擔心著裡面的病人是否有所好轉······

每個人都會經歷很多事,跟其他人相比,我的經歷也許微不足道,但是內心深處埋下了一種特殊的使命——我是護士,讓我先上。也很慶幸我是一名護士,有機會參與到抗"疫"一線鬥爭中,這也許是我的青春裡最美的標記。

記者:戴建偉 蘭強(道孚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