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到底對牙齒好不好?多久洗一次為宜?作為醫生,你洗過幾次牙?

醫學小偵探


隨著人們口腔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洗牙”這個名詞。可是恐怕很少有人真正清楚洗牙到底是為什麼吧!

洗牙是什麼?

洗牙就是清洗牙齒,把牙齒上的色素和牙石去掉,還牙齒本來面目。牙科行內管洗牙叫“潔治”,既是清潔,也是治療。

洗牙會引起牙齒鬆動嗎?

有的患者牙石附在牙面上比較多,有一定的牙周夾板作用,使鬆動牙在短時間內穩固,潔牙後去掉了牙石,牙齒失去了原有的“夾板”,自然會顯得有些鬆動。然而這是一種假象,這種“夾板”中含有大量的細菌,會加重牙周組織的破壞,導致牙齒越來越鬆動,最終脫落。只有通過潔牙去除牙石,並徹底治療患牙,才能使牙齒更加穩固。

洗牙會引起牙齦出血嗎?

患者牙齦本身有炎症,表現為刷牙時牙齦出血,牙齦充血紅腫,而潔牙雖然對牙齒沒有損傷,但在操作過程中器械會對牙齦有機械刺激,導致牙齦有輕微的出血,這是正常現象,潔牙後牙齦出血是牙齦炎症在短期內還沒有恢復的的緣故。

洗牙有危害嗎?

洗牙是“牙周基礎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治療牙齦炎、牙周炎的手段之一。定期洗牙可減輕牙齦炎、牙周炎症狀,但不能治癒。要想治療徹底,還應在洗牙之後,保持良好的刷牙習慣,並接受必要的治療。洗牙時,牙科醫生還能發現牙病,並及時給予治療。所以洗牙是恢復牙齦健康的第一步。

為什麼要洗牙?多久潔牙一次最好呢?

每次我們吃完東西,嘴都會有殘留物,一般刷牙通常只能去除70%左右的殘留物,慢慢的殘留物沉積、鈣化,就變成牙結石。清潔牙結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潔牙。

通常口腔衛生較好的人,大約一年需要洗牙1-2次。洗牙是保持口腔衛生的最好方法。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用戶769288457696924


頻繁的洗牙肯定是不好的,會造成牙齒損傷,很多醫院為了讓患者保持牙齒健康,一般都是建議一年洗一次最佳。我今年過完年就剛洗過一次,我二十多歲,但是之前一直沒有洗過牙,我是因為有牙結石去洗的,所以我個人覺得,如果你的牙齒出現刷不乾淨的牙漬或者牙結石了,是必需要去洗的。


美呀植牙


洗牙是通過專業的方法對牙齒進行全面的“大掃除”,把日常刷牙沒有清潔到位產生的牙菌斑、牙結石以及色素附著去掉,讓牙齒更乾淨。所以,洗牙是對牙齒有好處的。

而大家之所以在洗牙對牙齒好不好上糾結的原因是,認為洗牙會讓牙縫變大了。但其實這只是一種假象,就像把房子亂塞、亂放的東西該丟的丟了,房子看過去更寬敞了一個道理。牙齒的牙縫本身沒有變大就像房子的空間沒變大一樣,洗牙只是把塞住牙齒牙縫的牙結石去掉了,顯得牙縫大了。

為什麼小時候牙縫很小的,現在卻有了?首先,這是因為以前並不重視口腔健康,連刷牙都沒有做好,更別說定期洗牙了,牙齒上的牙菌斑、牙結石長期累積會損傷牙齦,讓牙齒萎縮導致的。其次,牙齒之間本身就有很細小的縫隙,如果長期的飲食習慣和剔牙,會導致牙縫變大。而因為牙結石的積累讓原來的牙縫變化看過去並不明顯,等洗牙把牙結石去掉了,牙縫變大的問題就徹底暴露了。

(上圖中,通過洗牙,牙菌斑明顯減少。但洗牙後牙縫沒有變大,主要是牙結石少,平時定期洗牙)

那多久洗一次為宜?

從專業角度來說,建議半年到1年洗一次。這裡指的是最快半年,最久1年就需要洗一次牙,來確保牙菌斑和牙結石能及時去掉,而不至於讓牙結石過久的附著在牙齒上損害牙齒。

從學習口腔專業後,我一般每年都會洗一次,加上日常刷牙也嚴格按照要求來做,日常生活中也沒有什麼抽菸喝酒的習慣。這個頻次是合理的。下圖是我個人的牙齒照片(剛拍的有點模糊)


1分鐘學口腔知識


牙石和菌斑就像是一堆建築垃圾,圍繞牙齒,沉積多年,形成了塊狀,在牙齒上像是“柵欄”,起到一個偽加固的作用,其本質是細菌聚集,感染源頭,菌斑牙石是牙周炎的始動因子,堆積後使牙槽骨吸收,那才是牙齒鬆動的罪魁禍首

把牙比做樹,那麼牙槽骨就是突然,而菌斑牙石就是破壞突然的垃圾,只有清理掉這些垃圾,突然變好了,牙齒才會穩。

洗牙:洗牙的目的就是為了把牙齒表面的牙結石和牙菌斑清潔掉,相當於除掉牙齒上的“灰塵”。洗牙之後照鏡子會感覺到牙齒間隙變大,1-3天內吃生冷東西有“牙酸”感,這都是正常的。洗牙不是破壞牙齒,而是能讓牙齒變好的方式哦洗牙之後1周內出現不適應是正常情況。

洗洗更健康!!!




躍來越好


一年一次即可。如果40多年沒洗過一般醫生會建議半年內洗兩次一次洗乾淨病人會很受罪以後一年一次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