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里長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黑毛藻是草缸裡的常客,也是諸多藻類植物裡,比較難纏的一類。這種生物體並沒有什麼觀賞性可言,一旦繁殖,可以從水草葉子上蔓延到造景石或者魚缸角落裡。

星星點點的黑毛藻給人的感覺,像是葉子生了鐵鏽一樣扎眼。而大片黑毛藻給人的感覺,好像水草中毒發黑、變質發黴一樣。

魚缸里長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攝影丨象人怪

導致黑毛藻滋生的原因是水質。雖然這個詞在很多地方被很多人提到,有時候說了跟沒說一樣。但確實是水質變化給黑毛藻提供了生存機會。

這裡的水質變動,指的是:酸鹼度或者硬度高了;水裡的食物殘渣太多了;魚缸裡魚太密集;液肥用量不合理;長時間不換水;過濾弱或者需要清理了。

魚缸里長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攝影丨突擊隊_帥哥

我開過幾口魚缸,只要養草,都遇到過黑毛藻。它真的無處不在,而且還容易反覆。目前個人親測比較好的除藻方式是用52(戊二醛)點射。

看著黑毛藻變色枯萎的樣子,我覺得魚缸的主導權又開始向我傾斜,高智商的人類又一次戰勝了低級一些的藻類植物。但它會潛伏一段時間,繼續在魚缸裡生長。每一次,都讓人咬牙切齒。

魚缸里長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攝影丨QSeD776

從黑毛藻的形成原因看,調整酸鹼度跟硬度是解決黑毛藻的一個方法。有魚友用白醋點射,效果明顯。不過這種方法雖然好用,也要顧及魚缸中的魚,有的觀賞魚對酸鹼很敏感,所以白醋的使用場景有一定侷限性。

也有人往魚缸裡打二氧化碳。這個方式是國外一些學者討論後的辦法。效果是有的,可以抑制黑毛藻繼續滋生。但並不能快速的除掉魚缸中已有的部分。這種方法適合跟其他方式混合使用。

魚缸里長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圖片來源丨imports

以生物相剋的思路,也可以控制黑毛藻。網友親測吃黑毛藻的魚/蝦有:小猴飛狐、大和藻蝦、一眉、黑殼蝦。其中小猴飛狐效果明顯,一眉也有多位魚友驗證。

雖然也有人推薦黑殼蝦,但我魚缸裡的黑殼蝦並不吃黑毛藻。有些事還得看臉,可能我買的是比較挑食傲嬌的黑殼蝦,只吃蝦糧不吃藻。

魚缸里長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攝影丨lu1u

當然也有人破釜沉舟,直接用開水燙。效果是有的,但操作起來有點麻煩。你可能要把造景石或者沉木撈出來。我覺得麻煩,沒有試過。魚友用了都說好,大家可以酌情考慮。

說了這麼多,肉眼可見的黑毛藻大概去除地七七八八了。避免它再次滋生,平時維護魚缸的習慣也要培養起來。所以又該提到水質了。

魚缸里長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攝影丨jeremy1921

說到水質,絕大多數文章都會官方化的介紹酸鹼度、硬度、亞硝酸鹽等名詞及參數,但水質也包括定期換水,避免食物殘渣跟魚便長時間呆在魚缸裡等各種養魚細節。

如果做了這些處理,還是沒有擋住黑毛藻爆缸的腳步,只能一邊用藥物或者生物除藻法,一邊要適當減少光照,減弱水流進行輔助除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