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里长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黑毛藻是草缸里的常客,也是诸多藻类植物里,比较难缠的一类。这种生物体并没有什么观赏性可言,一旦繁殖,可以从水草叶子上蔓延到造景石或者鱼缸角落里。

星星点点的黑毛藻给人的感觉,像是叶子生了铁锈一样扎眼。而大片黑毛藻给人的感觉,好像水草中毒发黑、变质发霉一样。

鱼缸里长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摄影丨象人怪

导致黑毛藻滋生的原因是水质。虽然这个词在很多地方被很多人提到,有时候说了跟没说一样。但确实是水质变化给黑毛藻提供了生存机会。

这里的水质变动,指的是:酸碱度或者硬度高了;水里的食物残渣太多了;鱼缸里鱼太密集;液肥用量不合理;长时间不换水;过滤弱或者需要清理了。

鱼缸里长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摄影丨突击队_帅哥

我开过几口鱼缸,只要养草,都遇到过黑毛藻。它真的无处不在,而且还容易反复。目前个人亲测比较好的除藻方式是用52(戊二醛)点射。

看着黑毛藻变色枯萎的样子,我觉得鱼缸的主导权又开始向我倾斜,高智商的人类又一次战胜了低级一些的藻类植物。但它会潜伏一段时间,继续在鱼缸里生长。每一次,都让人咬牙切齿。

鱼缸里长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摄影丨QSeD776

从黑毛藻的形成原因看,调整酸碱度跟硬度是解决黑毛藻的一个方法。有鱼友用白醋点射,效果明显。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好用,也要顾及鱼缸中的鱼,有的观赏鱼对酸碱很敏感,所以白醋的使用场景有一定局限性。

也有人往鱼缸里打二氧化碳。这个方式是国外一些学者讨论后的办法。效果是有的,可以抑制黑毛藻继续滋生。但并不能快速的除掉鱼缸中已有的部分。这种方法适合跟其他方式混合使用。

鱼缸里长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图片来源丨imports

以生物相克的思路,也可以控制黑毛藻。网友亲测吃黑毛藻的鱼/虾有:小猴飞狐、大和藻虾、一眉、黑壳虾。其中小猴飞狐效果明显,一眉也有多位鱼友验证。

虽然也有人推荐黑壳虾,但我鱼缸里的黑壳虾并不吃黑毛藻。有些事还得看脸,可能我买的是比较挑食傲娇的黑壳虾,只吃虾粮不吃藻。

鱼缸里长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摄影丨lu1u

当然也有人破釜沉舟,直接用开水烫。效果是有的,但操作起来有点麻烦。你可能要把造景石或者沉木捞出来。我觉得麻烦,没有试过。鱼友用了都说好,大家可以酌情考虑。

说了这么多,肉眼可见的黑毛藻大概去除地七七八八了。避免它再次滋生,平时维护鱼缸的习惯也要培养起来。所以又该提到水质了。

鱼缸里长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摄影丨jeremy1921

说到水质,绝大多数文章都会官方化的介绍酸碱度、硬度、亚硝酸盐等名词及参数,但水质也包括定期换水,避免食物残渣跟鱼便长时间呆在鱼缸里等各种养鱼细节。

如果做了这些处理,还是没有挡住黑毛藻爆缸的脚步,只能一边用药物或者生物除藻法,一边要适当减少光照,减弱水流进行辅助除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