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山野菜:只有在雷雨季節才能盡情品嚐的美味——雷公根

美麗風情屋草木天涯系列作品一:雷公根

雷公根之.形生

在海南的山村或是鄉下的田間地頭,水土肥足溼潤之處,常可見有一叢叢匍匐在地表,層疊密佈著覆蓋大地的青翠植物。它的葉子有些像打開的半邊蚶殼,有錢幣大小,邊緣呈不規則的鋸齒狀,細看又有些像是倒放的破損傘面,葉柄處由牙籤粗細的一段碧綠莖子,連接著葉子和莖底,呈放射狀散開,。那葉下莖杆如田間阡陌,交錯縱橫,舉著深深淺淺的綠傘葉,在肥沃的土地上鋪就一處處大小不等的綠色葉毯。

每到夏秋兩季,雨水充足之時,便是這種植物生長的旺季。一不留心,便眼見它們在田野裡生機勃勃地發作得四處都是,三四月間時便在葉腋處開起星點小花,兩三朵一處,只有紫紅或淨白的顏色,最後悄悄結出三兩個並排著的扁平圓球狀果莢,和葉子差不多的顏色,不特別注意的話幾乎難於察覺。倘若摘下那小傘似的綠葉子揉爛了置於鼻端,就能聞到它特有的的微澀草香,說不上芬芳,又帶著些屬於大地的味道,能讓人記住這特別的氣息。

人們總可以在不經意間,發現身邊的田地裡又多了一處處的被這些植株佔據的落腳點。它們飛快地從根莖的葉腋之中伸展出長長的柄莖,不停地擴展,落地,生根,紮實,生長,發達的根系不斷攝取土地賦予的養份,形成一個個新的能量的供應站,在長成每一棵新的植株的同時,繼續衍生出新的須莖,擴張地盤,四面八方綿延鋪陳。人們在詫異於它勃發的生存能力和繁育速度之時,也許應該慶幸這種植物具有可食一途,好吃的人類或許在有意無意間,制止了一樁自然界裡可能發生的生物侵佔事件。

興許是因為多生髮於雨水旺盛雷聲轟隆的季節,而且根莖可入藥,這種植物便得了個雷公根的名字。另外因從植物學的分類角度來說,雷公根屬於傘形科積雪草屬植物,所以它還有個比較官方化的稱謂,叫做積雪草。

因為葉子大小如錢幣,形狀似蚶殼、又像被舊時被打豁了口的平口大海碗,所以雷公根又被不同地區的人們根據葉子外形的擬態及方言表達的不同,稱為蚶殼草、蛐殼草、崩大碗、缺碗草、燈盞草、銅錢草等,別名甚多。

舌尖上的山野菜:只有在雷雨季節才能盡情品嚐的美味——雷公根


山村田野多蚊蟲,人們被叮咬之後傷口之處往往癢痛難消,花露水風油精輪番上陣皆不頂用,只有出動十指抓撓止癢,但也僅是治標難治本。如同自然界裡的動物們受傷之後,會在周邊尋找有用的植株服用或外敷解毒的本能般,每當被毒蟲和蚊子叮咬,熟悉當地植物功能的村民們便會尋些這種植物的葉子過來,直接擦拭叮咬之處,葉汁浸潤之後,腫癢便可漸消。

在萬物萬象的大千世界裡,這種植物的效用最初是如何被人們所發現並應用的?也許傳說中嚐遍百草為人類造福的神農氏在每個時代都會存在,而做為在現代坐享其成的知識受益者,人們應當要感謝先人們不斷的探索及傳承,遺留給我們這些的寶貴的生活經驗。

雷公根之.食味

我對雷公根作為食材的認識,最初是出自於一碗美味的雷公根排骨湯。

在海榆中線,海南最高峰山五指山主峰的腳下,有個鄉村名喚水滿,在黎語中,是“非常古老/至高無上”之意。這是海南島上已知的海拔最高的村落,所以人們又賦予了它海南第一村的美稱。

水滿不單山高水好,也以富有山鄉特色的美食而聞名,比如五腳豬小黃牛等山味,比如山筍雷公根等野菜。遊人們來到此地,氣喘噓噓地攀爬完那擎天的玉筍五指山主峰之後,總要來到山腳下的餐廳食肆裡,一嘗當地美味。基本上熟悉當地情況的老饕食客,到餐廳坐下來必點的,總有一道雷公根排骨湯。

湯水呈來,大白瓷盆裡一簇簇碧葉白根的植株,沉浮在微微帶些乳色的湯水和排骨中,隨著蘊蘊飄起的熱氣,浮起一點淡淡山野之香。入口,湯鮮美而帶微微苦意,土豬排的肉鮮骨甜和著雷公根特有的清苦之香,混成奇特滋味。

飲完湯水,腸胃清爽,暑意消去,。看來那解熱清火的功效並非虛言。低頭見碗底尚餘雷公根數株,撈起咀嚼幾口,葉子入口一咬便盡數化去,留香齒間,底端根莖處卻尚還有些軟韌的纖維,感覺像吃草--雷公根可不正是草麼,遍地鋪陳在山野旮旯之中的野草,不過我天朝子民的覓食功能太過強大,號稱世界第一,就連這不起眼的野草雜莖,也都能端來做了餐桌上的食材湯料,難怪國人敢稱兩條腿的除爹孃不吃,四條腿的除板凳不吃,其它的皆無不敢下口之物。

初嘗雷公根之味,只記得口味之清和,未感滋味之驚豔,但卻不知不覺習慣了,之後每一次在本地的風味餐廳裡,需要點些湯水時,問一聲:“有沒有雷公根排骨湯?”

舌尖上的山野菜:只有在雷雨季節才能盡情品嚐的美味——雷公根

美味的雷公根排骨湯

三亞坊間的菜市,也常可以看到有穿著樸素的本地村婦,四五十歲年紀,面色粗糲,被曬得黑裡帶紅,頂著日頭挑來山蔞葉馬齒莧等野菜,蹲在菜市口一隅售賣。她偶然也帶來幾捆雷公根擺賣,洗得根莖雪白葉子清透,賣相可人,問之只需四元一把,可以煮上餐廳裡那樣大小的三四盆湯,甚是划算。見到停步駐足似有意動的客人,婦人便掰起指頭向他們數落起雷公根的好處:除了清熱除溼·解毒利尿之效,便是那熱感之症,也是喝多幾次便能消治,而且田間地頭野生野長的物事,不施藥肥,最最是生態健康!

婦人賣力,為了促成生意說得口沫橫飛。我不禁莞爾,如今鄉農也知我等城裡人家飲食蔬菜深受超標化肥農藥所苦,懂得對點對面的進行促銷,也算是與時俱進;且這一大把採來,將根葉洗淨,也須得花上不少功夫,挑擔趕路過來,還得時時防著城管驅趕,四五元錢也著實不貴。

我最終掏錢買了兩把雷公根。村婦不易,只為謀生,圖個早點賣完早趕路回家,我這城裡人則為跟著養生潮流,來個健康食療,算是兩兩得利的買賣。婦人接過錢仔細放進包裡,又熱心教我幾種煮湯之外的吃法--除了可以煮湯喝當菜蔬直接炒食之外,在開水裡快快焯過撈出來加上醬油雞精等拌好冷吃是一樣,細細切碎了均勻攪在雞蛋裡煎成蛋餅進食又是一樣。看來雷公根在民間也是相當普及和主食的野菜,我對它原有的僅限於湯料的印象,就此打破。

回到家中過水清洗,展開才發現手中的一把雷公根拉開連綿不斷,根莖之間梗帶相連,居然有十數米長,想來是採集時村民順著一根衍生莖就勢拔起,順手團好便成一捆。我對雷公根強悍的繁育能力又有了進一步的生動體驗!

 經過仔細的觀察,我以為,雷公根那深長有力的強勁根系,是它能夠紮根大地生生不息的根本!

如果不努力打牢根基,哪來充足的營養支撐自己生長強大!其實人也和植物一樣,要貼近生活去學習知識、汲取養分,接近地氣,才能務實成材。

舌尖上的山野菜:只有在雷雨季節才能盡情品嚐的美味——雷公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